鱸形目鯛科下的所有品種魚類,統(tǒng)稱為鯛魚,其廣泛分布于中國沿海地區(qū),為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漁民生產中經常能夠見到種類甚多,各具特點的鯛魚。
或許,常常親嘗各種鯛魚的你,徒有一腔“饕餮”之心,卻對它們的身份信息一無所知。而且,鯛與鯛之間又經常撞臉(外形),真的很難分辨呢!
你肯定想問:這些鯛魚該如何區(qū)分呢???!
那么現(xiàn)在,就帶著問題,一起去看圖識鯛吧!
一、黃鰭棘鯛
黃鰭棘鯛(拉丁學名:Acanthopagrus latus ),俗稱黃鰭鯛、赤翅仔、黃腳立、黃腳臘。背鰭灰色,胸鰭、腹鰭及臀鰭在魚體新鮮時會呈現(xiàn)鮮黃色,有時在鰭膜間具黑紋;尾鰭灰色具暗色緣,下葉具黃色光澤。最大體長35.2 cm。
二、平鯛
平鯛(拉丁學名:Rhabdosargus sarba ),俗稱枋頭、邦頭、黃錫鯛、白加臘。體呈銀灰色,體側有淡青色縱帶,腹鰭和臀鰭顏色略黃;尾鰭上下葉末端尖,大部為深灰色,僅下緣鮮黃色。最大體長80 cm。
三、太平洋棘鯛
太平洋棘鯛(拉丁學名:Acanthopagrus pacificus ),俗稱烏格、烏鯮、番黑格、正烏格、黑鯛、黑立。體灰白至暗黑色,鰓蓋具黑色緣,背鰭灰色,胸鰭在魚體新鮮時會呈現(xiàn)淡橘紅色、腹鰭及臀鰭為暗灰色(此處可區(qū)別黃鰭棘鯛),鰭膜間具黑紋;尾鰭灰色具暗色緣。最大體長60 cm。
四、黑棘鯛
黑棘鯛(拉丁學名: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俗稱黑鯛、烏格、黑格、厚唇、烏毛、黑頰、黑立。體灰黑色而有銀色光澤,有若干不太明顯之暗褐色橫帶;各鰭暗色或淡灰色,背鰭及尾鰭具黑緣。最大體長47 cm。
五、橘鰭棘鯛
橘鰭棘鯛(拉丁學名:Acanthopagrus sivicolus ),俗稱橘鰭鯛、牛屎立、白齒牛、厚唇。體為銀灰色,體側鱗片基部色暗,形成點狀縱帶;鰓蓋具黑色緣;側線起點及胸鰭腋部各有一黑點。除胸鰭為橘黃色外,其余各鰭均為暗灰褐色。最大體長45 cm。
六、臺灣棘鯛
臺灣棘鯛(拉丁學名:Acanthopagrus taiwanensis),俗稱臺灣黑鯛、牛屎立、白齒牛。體色為銅灰色,背及尾鰭暗色且具黑緣;胸鰭在魚體新鮮時會呈現(xiàn)淡橘紅色;臀鰭鰭條白色,鰭膜黑色:腹鰭淡黃色或透明。此種跟灰鰭棘鯛(Acanthopagrus berda)和太平洋棘鯛(Acanthopagrus pacificus)非常相像。但灰鰭棘鯛主要產於印度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海域。最大體長50 cm。
七、琉球棘鯛
琉球棘鯛(拉丁學名:Acanthopagrus chinshira),俗稱白格、白齒牛、白起牛、牛屎立。體為銀灰色,鰓蓋具黑色緣;側線起點及胸鰭腋部皆不具有黑點。腹鰭和臀鰭鮮黃色,背鰭及尾鰭具黑緣。最大體長20.4 cm。
八、真鯛
真鯛(拉丁學名:Pagrus major ),俗稱赤鯮、正鯛、加臘、加吉魚、紅立。體色呈淡紅色,腹部為白色,背部零星分布藍色的小點,隨體型增大會逐漸消失,尾鰭上葉末稍緣呈黑色,下尾鰭緣呈白色。最大體長100 cm。
九、阿部牙鯛
阿部牙鯛(拉丁學名:Dentex abei ),俗稱赤鯮、阿部赤鯮。體側呈鮮紅色而帶銀色光澤,腹部呈粉紅至白色;體側分布5-6條藍色的點狀線紋,體背側無任何大型黃色斑點,前鼻部與吻部之間亦無黃色污斑。背鰭、臀鰭及尾鰭橘紅色,鰭膜上有些黃色斑紋。最大體長30.7 cm
十、二長棘犁齒鯛
二長棘犁齒鯛(拉丁學名:Evynnis cardinalis ),俗稱盤仔、魬鯛、血鯛、齊頭盤、魬仔。第三、四背棘延長呈絲狀,臀鰭小,胸鰭長,長于腹鰭;尾鰭叉形。體呈鮮紅色而帶銀色光澤,魚體新鮮時,在體側有數(shù)列縱向且顯著的鈷藍色點狀線紋。最大體長40 cm。
十一、布氏長棘鯛
四長棘鯛(拉丁學名:Argyrops bleekeri ),俗稱布氏長棘鯛、盤仔、鍋蓋、胡須魬仔。前四根背棘延長如絲狀;臀鰭小,胸鰭長,長于腹鰭;尾鰭叉形。體呈淡紅色而帶銀色光澤,體側有數(shù)道紅色的橫帶。最大體長35cm。
十二、黃背牙鯛
黃背牙鯛(拉丁學名:Dentex hypselosomus),俗稱赤鯮、赤章。體背側呈鮮紅色,腹部逐漸變淡,帶金黃色光澤;背鰭基部下方體側具3個大型黃斑,軟條部后方背側另具1個暗黃色斑,前鼻部與吻部之間具黃色污斑。背鰭硬棘及鰭膜橘黃至淡紅色,基部具一條透明的縱線;軟條及鰭膜則為橘黃至黃色。最大體長30.6 cm 。
-------一鑒打盡12鯛-------
精彩文章
點擊圖片瀏覽文章|加拿大扇貝:其實我是蛤蜊,我是北大西洋最美的貝類女王
點擊圖片瀏覽文章|面包蟹:滿腹“黃金”的肥美之蟹,從生態(tài)捕撈到科學加工!
轉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