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權(quán)威色彩機構(gòu)PANTONE公布2017年度代表色是 GREENERY(草木綠),但是春天都要過去了,草木綠好像并沒有真正流行起來。其實綠色真正喜歡待的地方是在名畫里,在名家的筆下,綠色擺脫了傳統(tǒng)的希望、復(fù)蘇、生機的單調(diào)含義,擁有了更加豐富和生動的含義。
梵高:變化多端的綠色
最受文藝青年喜歡的梵高,就擅長運用純色色彩隨心所欲地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一般來說,綠色代表著生機勃勃和充滿活力,也代表著和平和希望,但是在梵高的作品中,綠色仿佛是一種非常詭異的顏色。
梵高《夜間咖啡館》
在《夜間咖啡館》中,梵高向我們闡述了綠色詭異、陰森以及可怕的一面。他大量使用不同綠色刻畫了咖啡館,有綠色的屋頂、綠色的吧臺、黃綠色的地板、綠色的臺球桌以及染有綠色頭發(fā)的老板等。
梵高曾說過,在這幅作品中,他故意采用這種甜蜜的綠色和畫中的紅色進行對比,就是想表現(xiàn)人類的可怕,在夜間的咖啡館,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干出一些瘋狂的舉動來。
《自畫像》,1888年
《玫瑰》,1890年
《保羅·高更的扶手椅》,1888年
莫奈:睡蓮與綠色水面
在法國印象派畫家中,莫奈無疑是一位最有標(biāo)志性意義的藝術(shù)家。他的“睡蓮”系列,為后人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美術(shù)史遺產(chǎn)。
《睡蓮》系列,1904年
《睡蓮》系列,1904年
《睡蓮》系列,1907年
《睡蓮》系列,1914年
莫奈的《睡蓮》挑戰(zhàn)了人的視覺經(jīng)驗,他每幅作品運用的色彩和筆法都不盡相同,因而可以說每一幅《睡蓮》都有獨特的生命。如果說那一池的濃綠還屬于“有法可依”的話,那些飄浮在藍綠色之上的鮮艷的黃色、紫色、紅色就絕對是超驗的結(jié)晶。評論家瓦多伊對其的評價是:“在這些畫里存在著一種內(nèi)在的美,它兼?zhèn)淞嗽煨秃屠硐?,使他的畫更接近音樂和詩歌。?/p>
西斯萊:富有詩意的綠色天空
西斯萊是印象派中的元老,卻一直沒有太大的名聲。他一生堅持在室外寫生,捕捉大自然的天光和躍動的空氣。
他特別著迷于林間沙沙作響的樹葉婆娑,而且在表現(xiàn)天空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顯露出杰出的天賦。把天空和烏云描繪成草綠色,大概只有西斯萊這樣畫過。
西斯萊《莫雷塞的賽艇日》,1879
《莫雷塞的賽艇日》是西斯萊的中期杰作,畫面描繪的是塞納河岸邊準(zhǔn)備舉行的賽艇比賽,風(fēng)云突至的晌午仿佛空氣凝固了似的,草綠色的天空和烏云那樣生動。天空、旗幡、岸上的人物被定格在畫面上,狂野的筆法恰似狂草,恣意放縱,色彩凝重中交匯明媚。
修拉:綠色點彩的魅力
修拉是一個熱烈崇拜理論的人,25歲時,他探求出一種新的技法——點彩法。他的代表作《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用大塊的綠色點彩為主調(diào),雜以紫、藍、紅、黃等色點,使畫面在局部中有著豐富的色彩變化和互補色的對比,整體上協(xié)調(diào)一致。
《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1884年
修拉共用了三年時間才完成這幅畫。這幅畫描寫的是巴黎附近奧尼埃的大碗島上一個晴朗的日子,游人們在陽光下聚集在河濱的樹林間休息。前景上一大塊暗綠色調(diào)表示陰影,中間夾著一塊黃色調(diào)子的亮部,顯現(xiàn)出午后的強烈的陽光。草地為黃綠色,陽光透過了樹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陰影,被色彩強調(diào)得界限分明。
《庫布瓦的塞納河》,1885年
這幅畫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修拉用小碎筆鋪色,描繪房屋、河水、人體以及大面積的綠色的樹木。在這里他還特意使景物貼近了觀眾,把它拉到表面上來,從而強調(diào)出他所描繪的自然景色的片斷性。
馬蒂斯: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
野獸派的創(chuàng)始人馬蒂斯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他有一幅《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讓人印象深刻。
《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1905
《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充分反映了馬蒂斯野獸主義畫風(fēng)的特點。畫中人是藝術(shù)家馬蒂斯的夫人。馬蒂斯把整個顏色全部改變,我們看到的是五顏六色的畫面,背景是藍色,衣服是紅色,頭發(fā)是紫色。在這幅畫中,馬蒂斯在人物面部的正中央畫了一道綠色粗線。這條線成了全畫的核心,不僅整個臉部的造型結(jié)構(gòu)緊緊依附著這道綠線,而且畫中諸多要素都是靠這道線而得到統(tǒng)一和平衡。
馬蒂斯把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陰影用綠色。背景由中間分色,大膽粗獷,不得不說沖擊力很強。
張大千:潑彩山水中靈動的綠色
中國畫家中,小編最喜歡張大千的綠。他的潑彩山水中,綠色或濃或淡,恢弘豪邁,而又輕盈靈動。
《蓮》,1948年
張大千晚年的潑彩山水畫色彩單純明麗,畫面以冷色調(diào)為主,其中又最重石青和石綠,這種色彩是中國畫中青綠山水所特有的。在用色上他采用先潑墨為底,然后再潑彩的做法,對此他有自己的見解:“色之有底,方顯得凝重,且有舊氣。是為古人之法?!?/p>
《蓮》,1973年
內(nèi)容來自搜狐文化平臺外灘靠譜
人民文化 | rmrbwhcm
總策劃 | 李杉
責(zé)編 | 姚琪鈺、郭燕燕
校審 | 嚴(yán)曉慧
媒體轉(zhuǎn)載、投稿、合作
請直接回復(fù)微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