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逼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心態(tài):一種叫社交增強(qiáng),一種叫社交補(bǔ)償。
我最討厭裝逼的人了。
你看看我,這么牛逼的一個人,還在每周兩篇給大家推送原創(chuàng)文章,恬不知恥地往朋友圈里轉(zhuǎn)發(fā),我裝逼了嗎?
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裝逼,我覺得要拿從不裝逼的我作個對比——我告訴過大家,我一歲就拿過寶寶爬行比賽第一名嗎?
小時候,爸爸教育我,人家給壓歲錢,一定要推讓三次才可以拿??删陀幸换兀澄挥H戚在我推讓了兩次后,就隨手把錢放在桌上。此后無論我如何暗示,他就好像得了健忘癥一樣,害得我此后一個小時就這么眼巴巴地盯著,可臨走時,錢還是被他又帶走了?。。?/p>
從此,我就覺得裝逼是一種幼稚的行為。但日子久了,我發(fā)現(xiàn)遠(yuǎn)沒這么簡單,也是分人的,至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高冷型裝逼”,一種叫“樂觀型裝逼”。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常常周一剛上班,就聽這個說“氣死我了,周末又胖了一斤”,那個說:“可不是,我覺得臉都大了一圈?!倍ňσ豢?,倆瘦子,一位風(fēng)吹就倒,另一位臉還沒有手機(jī)屏幕大。
這個就叫做“高冷型裝逼”。
相反,兩人從健身房里出來,一個說:“最近效果特別好,感覺肚子小了一圈。”另一個說:“可不是,我還以為我家秤不準(zhǔn)呢!”——不用看,準(zhǔn)是倆胖子。
這就叫“樂觀型”裝逼。
還有上學(xué)的時候,凡是從考場出來,哀聲嘆氣說考砸了的,都是平時考100這回考99的;凡是高呼我靠昨晚居然撞到一題,都是平時不及格這回考60的。
不過,我對這種分類不是很滿意,因為沒洞察,他們?yōu)槭裁锤呃洌譃槭裁礃酚^,沒說清楚。
還是聽聽不裝逼的專家告訴我們,裝逼有什么心理學(xué)原理吧。
比如說,裝逼的人喜歡從嘴里蹦英文單詞、愛自怕、愛秀恩愛,心理學(xué)上的說法是“自我形象管理”——操縱自己給別人的印象,以獲得積極的反饋,從而增強(qiáng)自信。這里也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心態(tài):一種叫社交增強(qiáng)(social enhancement),一種叫社交補(bǔ)償(social compensation)。
(什么?我也在裝,NoNoNo,心理學(xué)名詞都要加英文,那是方便大家自行Google,之所以叫Google,而不是百度,也不是為了自己裝逼,而是方便喜歡裝逼的人看看英文原文。)
簡單的說,增強(qiáng)型裝逼就是我有一個好東西,想拿出來又怕別人說我驕傲,得想辦法悶騷一把。補(bǔ)償型裝逼就是我明明沒有,怕別人笑話,硬撐。
舉兩個古人的例子,第一個是東晉名將謝安,就是歷史課本里指揮“淝水之戰(zhàn)”的那位,以八萬晉兵抵擋前秦的八十萬大軍,居然贏了。捷報傳來時,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故意不講內(nèi)容,繼續(xù)下棋,就等客人憋不住了,問他,他才說:“沒什么,孩子們已經(jīng)打敗敵人了?!?/span>這一驚一咋,硬把客人大好的棋局?jǐn)圏S了。
客人一告辭,謝安生怕自己憋出內(nèi)傷,一個人關(guān)在房間里大叫大叫手舞足蹈,把木屐都踩斷了。
這就叫增強(qiáng)型裝逼。
反例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里一位破落旗人,叫高升,家里很窮,但很會裝逼。每天到茶館,也不點(diǎn)茶,自己帶茶葉,一次兩片兒,明明是普通香片,硬要說是法蘭西龍井。每次只點(diǎn)一個燒餅,吃得非常仔細(xì),還不停沾著口水在桌子寫寫劃劃,不知道還以為是練書法,其實(shí)是借寫字蘸掉在桌上的芝麻來吃。
補(bǔ)償型裝逼很容易裝逼不成變low逼,這位高升就出了大大的洋相。正在茶館里裝呢,兒子跑來了,哭著說:“你把家里唯一的褲子穿出來,娘沒褲子出不了門了?!备呱荒芩罁蔚降祝骸斑@里又沒人跟我借錢,你裝什么窮?!?/p>
其實(shí)裝逼的心態(tài)還是很復(fù)雜的,除了幾個典型案例,更多的都是“混合型裝逼”。
比如那位知道“回”字有四種寫法和宣揚(yáng)“竊書不為偷”的孔乙已,既有讀書人的自尊(增強(qiáng)型裝逼),又有落魄的無奈(補(bǔ)償型裝逼),放在今天就是屌絲心態(tài)。
裝逼這件事,通常要兩個人,一個人裝,一個人看。也有兩個人一起裝,剩下的人負(fù)責(zé)看的,我叫它“雙簧裝逼”,比如“三顧茅廬”。
諸葛亮要是真不想出山,十顧也沒用;劉備就算第一次就遇上諸葛亮,也絕無必要讓他立刻出馬。一個要表現(xiàn)求賢若渴,一個要體現(xiàn)淡泊名利,就算曹操已經(jīng)殺到家門口,這“三顧”也是一定要的。
總體上而言,在裝逼這件事上,我們和古人差得不是一丁半點(diǎn),二十四史可以叫《中國古代裝逼史》,所謂奸臣就是情商高,所謂忠臣就是會裝逼。
在裝逼的方法上,也有兩種。一種叫“極致化裝逼”,想人不敢想,做人不敢做,不裝則已,一裝驚人。
比如這位:
另一種叫“發(fā)散型裝逼”,就是要打破裝逼的常規(guī),讓人意想不到,才能裝出名垂青史的效果。
這一類型登峰造極的就是魏晉風(fēng)度,各種名士各種騷,各種自拍各種裝,一部《世說新語》,基本上就是一部“裝逼寶典”。
比如這位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喜歡玩裸體藝術(shù)。有一回客人說了他兩句,他就開始裝逼了,說你們懂個屁,我把天地當(dāng)成房子,把屋子當(dāng)衣服,喂,你們干嘛跑到我褲襠里來?
在為什么要裝逼這點(diǎn)上,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無目的裝逼或習(xí)慣性裝逼,也叫“作”。
《羋月傳》大家都看了,里面有個秦武王舉鼎而死,留下一個成語叫“No Zuo No Die”。還有那個《說唐》第一好漢李元霸,打雷天里舉錘罵天,結(jié)果被自己的錘子砸死,就是“裝逼被雷劈”的來歷。
當(dāng)然,古人最擅長的還是通過“裝逼”達(dá)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這位裝逼裝到中學(xué)語文課本里的《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算是“鉤魚執(zhí)法”的老祖宗。他分別問妻妾、家人和朋友一個問題:“吾與城北徐公孰美(我和城北徐公哪個更帥?。??”引誘大家拍完馬屁后,這個陰險小人收集了這些馬屁向齊王揭發(fā):“大王您瞧瞧人心多險惡啊,就我這一位忠臣了,以后我再說您壞話,您可不許急?!?/span>
我7歲就一眼看穿了鄒忌的用心,想要知道誰美,直接問魔鏡就行了:“魔鏡魔鏡告訴我,天下誰人比我美?”問你問他的,最后不但證明了自己是一鍋小鮮肉,還是一鍋有內(nèi)涵的小鮮肉,不但懂道理,還會講故事。這不是裝逼是什么?
到了中學(xué)講這篇課文時,我忍不住把我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老師立刻給了我一個大大的贊:滾!
這個教訓(xùn)告訴我一個道理:要知行合一,懂得怎么裝逼,不代表你會裝逼。
對于我們職場中人,裝逼是一門藝術(shù),講究說學(xué)逗唱;裝逼還是剛需,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么,裝逼專治各種不孕不育的失敗;裝逼還是一門學(xué)問,驕傲使人落后,裝逼催人進(jìn)步,它指引著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提升自我。
只是,我們裝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呢?
裝逼的最高境界是裝慫,這是一項需要多年修煉的高級技能。只有最高傲的人才需要裝慫,這個境界太高,我也教不了大家。
據(jù)我所知,唯有一個叫泰戈爾的印度詩人能達(dá)到這一點(diǎn),他在《園丁集》里有這么兩句:
我想對你說出我要說的最深的話語,我不敢,我怕你哂笑。
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
我把我的痛苦說得輕松,因為怕你會這樣做。
(本文為“職場奇葩系列之二)
上一篇:“職場負(fù)能量綜合癥”的三階段,你是受害者嗎?
近期熱文:
同樣是郊區(qū)買房地鐵上班,為啥人家成了攝影大師而你只看了幾部韓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