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標志著夏天的結(jié)束,意味著炎熱的夏天終于離我們遠去,這一時節(jié),白天氣溫雖然仍會很高,但早晚溫度低,溫差大,要預(yù)防感冒的發(fā)生。
2017年08月23日 06:20:09 星期三
處暑節(jié)氣,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病毒乘虛而入,借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體,特別是初秋時節(jié)。
氣溫差異明顯,午后的對流天氣及大范圍的冷空氣活動,都會造成氣溫驟降。因此,處暑時節(jié),人們要注意增減衣服,小心受涼感冒。
處暑養(yǎng)生應(yīng)該吃些什么呢,五大食譜補肝益腎潤肺去噪。
芝麻菠菜
原料:鮮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凈,在開水鍋中滾燙一下,撈出浸入涼水中,涼后撈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盤內(nèi),分別加入鹽、味精、香油,攪拌均勻,再將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補肝益腎,開胸潤燥。
百合脯
配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湯勺。
做法:將百合清水洗凈放入碗內(nèi),澆上蜂蜜,放入蒸鍋內(nèi)蒸30分鐘出鍋,或烘干或風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適于睡眠不寧,驚悸易醒者。
百合蓮子湯
原料: 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沖洗干凈。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干凈。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nèi),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續(xù)煮4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 安神養(yǎng)心,健脾和胃。
沙參粥
原料:沙參15~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作:先將沙參搗碎,加水煎取藥汁后去渣,然后將藥汁與粳米同入沙鍋,再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養(yǎng)胃、祛痰止咳。
石斛粥
原料:鮮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作:先將石斛以水200毫升,文火久煎取汁約100毫升,再將藥汁與粳米同人沙鍋,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放人冰糖攪勻。每日早、晚稍溫頓服。
功效:滋陰、生津、養(yǎng)胃。
處暑期間,秋乏纏人,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么應(yīng)對秋乏呢?
第一,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維生素能促進體內(nèi)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盡快排除。
蔬菜和水果味堿性食物,其代謝產(chǎn)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zhì),使人消除疲勞。
秋天的蘋果、梨、西紅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還要多吃含鉀的食品,如干果、豆類、海產(chǎn)品等,他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也有助于機體恢復生機。
應(yīng)用:溫熱病后,陰津耗傷所致的心煩口渴、虛熱不退、胃脘隱痛、不思飲食、囑逆干嘔等。
青椒拌豆腐
原料:豆腐1塊,青椒3個,香菜10克,香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豆腐用開水燙透,撈出晾涼,切成1厘米見方小丁。青椒用開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將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鹽、味精等攪拌均勻,盛入盤內(nèi)即可。
功效: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對胃口不開,食欲不振者尤其適合。
處暑實則就相當于“出暑”,也就是說暑熱之氣逐漸褪去,真正意義上的秋天正在來臨。
處暑仍然處于由熱轉(zhuǎn)涼的交替時期,此時人體內(nèi)的陰陽之氣也在發(fā)生變換,為了更好的養(yǎng)生防病,處暑養(yǎng)生相當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