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后,感慨稱之為“秘中之秘、簡而易之,隨手拈來、藥到病除?!?/span>之奇效。
為什么如此推崇《傷寒論三圓從橫》,源于本人的切身經(jīng)歷也。
熟知我的朋友,知道煙酒浸身的我、其毒可謂入于髓也。知天命之年的我,前幾年左右手被診斷為“網(wǎng)球肘”,痛得連筷子、筆都拿不起來。去醫(yī)院開始給打封閉,二個月后失效。又外敷膏藥大半年,依然失效。后在家人的建議下,針灸了大半年,有所好轉,但一直未斷根;這也因每天跑醫(yī)院,耽誤工作,而沒能繼續(xù)下去。故此,買來針灸書籍,按醫(yī)院針灸時的大概位置,自行針灸了大半年,逐漸減緩。因為針灸需講究手法、深度、穴位,又不敢去針真正的穴位,所以到交節(jié)及天氣轉涼,又隱隱作痛。加上長期的坐著辦公,腰背也經(jīng)常酸痛,拔火罐后的一塊塊黑紫痕跡、就知道傷濕頗重。
因為打封閉,對西醫(yī)的不信任,針灸又花時間,所以醫(yī)院我是不去的。那怎么辦?這時,我就想中醫(yī)能傳承幾千年,必定有其獨特之良法。所以,上網(wǎng)到處搜,得知倪海廈老師有一套中醫(yī)講解課,有緣得到課件,早晚聽講,也只是茫茫然…
今年季夏孟秋之交,朋友邀請進入《傷寒論三圓從橫》群,購得高展老師所著《傷寒論三圓從橫》書籍后,匆匆瀏覽一遍、再仔細看過一遍后,我基本確定此書正合吾意。“醫(yī)易同源”其陰陽論正是源于自然,其應用法即自然界造物主之法竅也。
本人腰酸背痛、四肢也酸痛、還發(fā)涼怕冷,原來是陽不足。看第三遍時,我就按書中之法、去藥店開了一劑“麻黃湯”??上В谝淮钨I中藥,對藥材、藥方一無所知;藥房給我說,如按方劑量太大,只能減去一些。第一次的買回熬好喝下,未出汗而無效果。又只好另買了一些小柴胡沖劑喝著、作一些調(diào)理。
因為對藥材、藥方的無知,我也不敢再去藥店購草藥,就這樣又過了個把月。
國慶假期,有一天喝酒過量,加上天氣降溫,未及時加衣服。10月8日下班后,感覺有些著涼。就吃了三包之前備用的小柴胡沖劑,加上桂芩丸12顆(桂芩丸應該是老婆原來開的,剩下了12顆放在那;為了升陽氣,我就拿來一起吃了)。那知第二天早上起來,胸口就悶痛,我估計是桂芩丸吃壞了,但又不知怎么辦?直到下午下班時也沒減緩。就翻看《傷寒論三圓從橫》書,發(fā)現(xiàn)第47頁這樣寫到:“如果胸中太陽被下去了,但是水氣還留在胸中,就會胸滿悶、脈促,所以桂枝湯去白芍就可以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就把這個桂枝湯方子,抄寫下來,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灸)、生姜三兩(切)、大棗12枚。拿著書,找到藥房請其按方但去芍藥抓,即桂枝47g、甘草31g(生姜、大棗自備。同時我另外單獨購了葛根60g、大黃31g、柴胡20g備用。注:古代一兩=現(xiàn)代的15.625g)。
當天(周二晚)將桂枝、甘草、生姜、大棗,煮熬趁熱喝了一大碗,按時休息。第二天(周三)早上起來,胸口還是有點悶,就將剩下的一碗湯劑熱了喝下,早餐后上班,路上胸口依然悶。到了上午十點左右,明顯感覺身心舒暢,胸悶現(xiàn)象已無蹤跡,知道藥已完全起作用了。
第一劑的成功,增加了我的信心。因為桂枝加葛根可去腰背頸痛,故此,周三下班后,我將桂枝、甘草、生姜、大棗、葛根又熬煮,當晚及第二天早上各喝一碗,自我感覺良好。
因為國慶時喝醉后,大便不是很正常,覺得腸道有積聚未排完。周五晚,我又將桂枝、甘草、生姜、大棗、大黃、柴胡一起煮了,并于當晚喝了一大碗下去。一刻鐘左右,感覺一股熱氣從小腹往上竄,臉上火辣辣的、照鏡子臉紅紅的,但無其他不適,也就洗洗睡了…
那知事情也就出來了,周六凌晨3點半左右,一陣小腹疼痛把我痛醒,明顯上廁所的信號;翻身起來直奔衛(wèi)生間而去…一陣暴風驟雨、先干后濕痛快淋漓盡下……
過了一會,回床休息,剛躺下不到五分鐘小腹劇痛,全身汗水直流,趕緊往衛(wèi)生間跑;從鏡子里看見臉色有些發(fā)白、滿臉是汗;一陣清瀉后,頭有點暈、心慌、手腳也轉涼;心想完了、大黃量大了,陽氣被泄過了,怎么辦?
鹽。印象中老師說過喝鹽水可救急、補陽氣,馬上去廚房用涼開水加入一勺鹽,喝了2口。接著切一大塊生姜加水,微波爐加熱后兌上蜂蜜,喝了一大碗下去;過了一會、腹痛減輕,人也有了些許精神。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臥室斜躺在床上,又翻看《傷寒論三圓從橫》書,在第71頁寫到“建中湯調(diào)下焦失陽的腹痛,小柴胡調(diào)三焦內(nèi)外表里上下左右也即第三園”。建中湯沒藥材、不太現(xiàn)實,就小柴胡吧!沖了三包喝下去,半小時左右,心悸明顯平靜、手腳轉暖,也就迷迷糊糊睡著了。
醒來時,周六早上快8點了。正好聽到高師在講解三圓,也正好聽到“出汗、下瀉,屬于陰陽交融、三圓已通…”懸著的石頭落了地,明白了還可以用小柴胡,就又沖了三包喝下去;不到十點,就人清氣爽、舒服至極。
周六、日,成都天氣降溫,但手腳明顯沒有原來那么涼了,腰背也不那么酸痛。一直遵循“實踐出真知”的我,通過三劑藥方、特別最后一個方劑的驚險歷程,讓我對中醫(yī)藥藥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感悟;這都得歸功于《傷寒論三圓從橫》的正確指導,才讓我這個藥盲也知道陰陽方劑的調(diào)整。也知道了知天命的人,該如何保護自己的中氣,像我這種手腳涼的,可以多用“桂附地黃丸”來調(diào)理;“達者為師”在這真誠地感謝高展老師的無私與大愛,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來學習了解《傷寒論三圓從橫》,為自己為家人……
雖啰嗦了一大堆,是為敬。浩善---鍾侑霖
2018年10月15日于成都
如果有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傷寒論三圓從橫》可以加:
QQ群17973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