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大代表何叔衡的事跡經常被人提起。
那么,數十年過后,何叔衡的后人怎么樣了?
祖孫三代,都在老家務農!
何叔衡
何叔衡的老家在湖南省寧鄉(xiāng)縣。
小時候,他一面務農,一面斷斷續(xù)續(xù)讀了8年私塾 。
那時候,中國正處于清朝末年,1902年何叔衡考中秀才,縣政府讓他去管錢糧,他卻憤于衙門黑暗腐朽,甘愿回家種田、教私塾。
雖被有人譏笑為“窮秀才”,卻也因其正直和嫉惡如仇而頗受鄉(xiāng)里稱道 。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講習班,與毛澤東、蔡和森等同學志同道合,成為最好的朋友。
在第一師范結業(yè)后,先后在長沙楚怡學校和第一師范附小任教,同時積極參加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的革命活動。
何叔衡
1920年冬,何叔衡與毛澤東共同發(fā)起成立湖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為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
1931年11月,何叔衡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任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部代部長、臨時最高法庭主席等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堅持游擊戰(zhàn)爭。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zhàn)斗時壯烈犧牲,時年59歲。
何叔衡劇照
那么,何叔衡的后人如何了呢?
1898年,22歲的何叔衡與袁少娥結為夫妻。
袁少娥比何叔衡大3歲,沒有讀過書,不識字。她雖是文盲,卻通情達理,勤勞儉樸。二人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式婚姻,但是婚后夫妻感情甚篤。然而,命途多舛,他倆所生的兩個男孩都不幸夭折,只留下兩個女兒,1908年袁少娥又生了一個女孩,父親及親朋友人怕何叔衡絕后,聯合起來勸他納“二房”,以延續(xù)何家香火。
這在當時的社會是十分平常的事,但何叔衡堅決不答應,說女孩也一樣是傳代人,并以實際行動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倫理發(fā)起挑戰(zhàn),他將剛出生的三女兒取名實嗣,意為何家的實際繼承人。后來,實在不愿太過違逆父親延續(xù)何家香火的心愿,便將侄子何新九過繼為子。
何新九及其后代都留在老家務農,曾孫何盛明、何光華等人都是憨厚淳樸的農民,何盛明這一輩的子女也大都已成年,雖然大部分進城務工,但身份還是杓子沖村的村民。
何叔衡
大女兒何實懿,雖然一輩子在老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繼承了父親的秉性,甘為革命充當后盾,盡心照顧母親、爺爺。
二女兒何實山隨著父親參加參加革命。她的丈夫夏尺冰也非常有名氣,時任中共湘東南特委書記,因為叛徒出賣被捕,后來被敵人殺害。
三女兒何實嗣也參加了革命,為了傾注全力,將將三兒子送進育嬰堂,以后再也未能找回來。在1937年,又因為環(huán)境險惡,失去了已滿6歲的二兒子。 【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