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昌二年(公元五二六年)九月,廣陽王元淵北討鮮于修禮被葛榮殺害后,河北的形勢急劇惡化。葛榮取代鮮于修禮成為起義軍的首領(lǐng),趁著殺死元淵的聲望,極力擴展勢力,整個河北中部地區(qū)全部成了葛榮的勢力范圍。此時河北的中部和北部,只剩下幽州行臺常景鎮(zhèn)守的范陽(今河北涿州)和定州刺史楊津鎮(zhèn)守的定州(今河北保定地區(qū)),兩座孤城勉勵抵擋著北部的杜洛周軍和南部葛榮軍。
同年十一月,杜洛周攻打范陽的常景,范陽城民起義,城民抓住了幽州刺史王延年和行臺常景送到杜洛周大營,開門迎杜洛周進入范陽城。常景堅守幽州一年多,終于幽州全部淪陷,落入起義軍手中,同時,杜洛周的勢力也開始與葛榮相連接了。
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正月,北魏朝廷為了有效的抵擋葛榮的河北起義軍,從定州和相州分出了趙郡、巨鹿郡和南趙郡三個郡合并為殷州,下轄十五縣,州治所在廣阿(今河北省隆堯縣),任命北道行臺崔楷為殷州刺史。崔楷上任前,向朝廷上疏,新設(shè)州郡須迅速調(diào)撥人馬糧草。然而,當崔楷來到殷州后,既無兵馬又無糧草,崔楷大窘!同月,葛榮大軍攻破殷州,崔楷被殺,死者相枕!葛榮馬不停蹄率軍南下圍困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qū))。
就在此時,關(guān)中的蕭寶夤也在涇州遭遇慘敗,整個關(guān)中地區(qū)全部一片混亂,潼關(guān)竟成了北魏朝廷的西部防線,所賴雍州刺史楊椿與蕭寶夤同力經(jīng)營。
三月,北魏朝廷任命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為北討大都督,率軍救援信都,征討葛榮。七月,魏主下詔相州刺史樂安王元鑒和北道都督裴衍,共同去救援信都。此時有三路大軍去救信都城,然而樂安王元鑒卻有自己的私人打算,他慶幸北魏朝廷遍地狼煙,他渴望在亂世建立自己的大業(yè)。元鑒率軍進駐鄴城(今河北臨漳),投降葛榮,割據(jù)鄴城。
八月,北討都督源子邕與裴衍、李神軌三路大軍先攻打鄴城,再討葛榮。源子邕行軍到了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元鑒派弟弟元斌之夜襲源子邕大營。元斌子夜襲不克,源子邕馬不停蹄,乘勝直撲鄴城的元鑒。元鑒全無防備,被源子邕一舉攻克,將元鑒殺死,傳首洛陽。朝廷褫奪了元鑒的元姓,恢復了他的拓跋姓。
九月,蕭寶夤平定了關(guān)中地區(qū)。然而十月,蕭寶夤卻占據(jù)關(guān)中自立為帝,脫離北魏。同月,魏譴尚書仆射長孫稚西討蕭寶夤。
十一月,葛榮自春圍困信都城以來,冀州刺史元孚鼓舞將士,竭力堅守信都,至此時,將近一年,糧草耗盡,外無救兵。己丑日,信都城破,葛榮捉住了元孚,將城民全部遷出,凍死這十之六七。魏朝廷詔令源子邕為冀州刺史(冀州州治所在信都)立即收復信都;裴衍奏請一起前去收復信都,朝廷同意。而源子邕抗表上疏,如果派裴衍前去,那么自己就留下;如果派自己去收復信都,請留下裴衍!魏明帝詔令不許!
十二月,源子邕行軍到了陽平東北的漳河邊,葛榮率十萬大軍大敗源子邕,將源子邕和裴衍斬首。消息傳到相州(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市),人人以為命不保!相州刺史李神撫慰將士,安定人心。葛榮率軍攻來,相州將士人人奮力,葛榮揮軍猛攻,仍然不能攻克。向南進攻不利,葛榮將目光轉(zhuǎn)向了北方。北魏朝廷立即調(diào)派宗室北海王北上,加封元顥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
定州自鮮于修禮起兵以來就由楊津來鎮(zhèn)守,楊津鎮(zhèn)守定州三年,居于杜洛周和葛榮之間,雖左支右絀,然而終能竭力堅守。北魏武泰元年(公元五二八年)正月,楊津見朝廷救援不至,就派兒子楊遁突圍,去柔然請兵,讓柔然從杜洛周的背后進攻,就像當年剿滅破六韓拔陵一樣。柔然果然出兵,鐵騎一萬南下,然而杜洛周派兵駐守廣昌要塞,柔然不能過去,遂返回了草原。楊津等不來草原的騎兵,但這卻提醒了杜洛周,他必須盡快拿下定州,否則就會腹背受敵。當杜洛周加大了力度攻打定州,定州城的確堅守不住了,定州長史李裔開成投降,引杜洛周人馬進城,活捉了楊津。杜洛周敬佩楊津的英勇,并沒有殺害。
二月,葛榮回師北上,看著杜洛周與楊津二虎相爭。當杜洛周攻克定州后,葛榮率眾進攻杜洛周,杜洛周疲憊之師根本不堪葛榮一擊。葛榮斬殺了杜洛周,將殘部收編。此時的河北大地,全部落入葛榮之手,黃河北岸相州(今河南安陽)是抵擋葛榮的前線!
葛榮獨霸河北,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盡是葛榮的天下。這讓洛陽的北魏朝廷山窮水盡!讓魏孝明帝和胡太后能有一絲安慰的,恐怕只是長孫稚收復了關(guān)中,將蕭寶夤趕到了隴西,西部的邊防壓到了隴山一線,關(guān)中雖然破敗,但京師洛陽來自西部的威脅大大減輕了。
北魏的天下是淮水以北的中國版圖,然而到了武泰元年(公元五二八年):隴西全部丟失;關(guān)中殘破;荊州、南陽一帶山賊橫行、東南方向南梁大軍壓境;山東接二連三的發(fā)生刺史、宗室叛亂;河北為葛榮所占據(jù);陰山內(nèi)外諸鎮(zhèn)早已一片廢墟。遍觀此時的北魏,僅剩下河南一帶實際控制著。
在那左擁太行、右披大河的古老晉陽地區(qū),將走出一位不世出的戰(zhàn)神,他帶領(lǐng)著部曲親兵,將扭轉(zhuǎn)乾坤、改天換地,重新擺定這破碎的河山!他的后繼者把幾百年南北朝所形成的政治格局進行徹底重組。短短的六十年,三次改朝換代,古老的中原大地將迎來第二次的大統(tǒng)一。
走向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