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朱德、毛澤東率紅4軍主力進軍贛南、閩西。
1.19.梁啟超在北平病逝,終年56歲。
2.19.李宗仁、白崇禧指令桂軍進攻湖南蔣系部隊。
2.25.蘇兆征在上海病逝,終年44歲。
3.3.蔣介石電令準備對武漢桂系用兵。
3.15.國民黨“三大”在南京召開,譚延闿作政治報告,蔣介石作黨務報告,何應欽作軍事報告,陳果夫作監(jiān)察報告。會議選舉領導機構如下:
中央常委:蔣介石、胡漢民、譚延闿、孫科、戴季陶、于右任、丁惟汾、陳果夫、葉楚倫
中央執(zhí)行委員:何應欽、閻錫山、陳銘樞、朱培德、馮玉祥、吳鐵城、宋慶齡、宋子文、汪精衛(wèi)、伍朝樞、何成浚、李文范、王柏齡、邵元沖、朱家驊、張群、劉峙、楊樹莊、方振武、趙戴文、周啟剛、陳立夫、劉紀文、陳肇英、劉廬隱、曾養(yǎng)甫、方覺惠。
中央監(jiān)察委員:吳稚暉、張靜江、古應芬、林森、蔡元培、王寵惠、李煜瀛、邵力子、鄧澤如、肖佛成、張繼、恩克巴圖。
中央秘書長:陳立夫
3.21.李濟深因反對對桂系用兵,被蔣介石拘于南京湯山。
3.26.“蔣桂戰(zhàn)爭”爆發(fā)。
4.4.蔣軍攻占武漢,桂軍撤至湖南、廣西。
4.29.馮玉祥命令駐南京馮方人員全部撤回。
5.5.陳濟棠奉蔣介石令率粵軍進攻桂軍,“粵桂戰(zhàn)爭”爆發(fā)。
5.15.馮玉祥部將劉郁芬、孫良誠、韓復榘通電,促蔣介石下野。
5.22.韓復榘、石友三受蔣介石策動,通電擁蔣。
5.24.馮玉祥屬孫良誠部隊與蔣介石屬韓復榘部隊在河南交戰(zhàn)。
5.26.孫中山靈櫬由北平南移南京。
6.1.孫中山靈櫬安葬于南京紫金山陵墓。
6.24.粵軍擊敗桂軍,“粵桂戰(zhàn)爭”結束。
7.27.中、蘇軍隊各奉政府命令后撤10里。
7月.鄂豫皖紅11軍成立,徐向前任軍長,李榮桂任政委。
8.16.中、蘇兩軍在札蘭諾爾激戰(zhàn)。
8.28.中、蘇談判在柏林舉行。
8.31.唐生智被蔣介石拘于南京。
9.6.中、蘇兩軍在滿洲里和綏芬河激戰(zhàn)。
9.17.張發(fā)奎通電反蔣。
9.27.廣西俞作柏、李明瑞等通電支持張發(fā)奎。
10.10.馮玉祥部將宋哲元、石敬亭、孫良誠等27人在西安發(fā)出反蔣通電。
11.4.唐生智復出,被任命為討馮軍前線總指揮。
11.17.李宗仁、黃紹竑發(fā)表通電,決定與張發(fā)奎合作反蔣。
11.20.蔣軍攻占洛陽。
11.22.粵軍陳濟棠、陳銘樞等部向張發(fā)奎、李宗仁、黃紹竑部隊開戰(zhàn)。
12.1.在討馮前線的唐生智反戈,與宋哲元、孫連仲、徐源泉等75人聯(lián)名通電反蔣。
12.2.石友三通電反蔣,在浦口隔江炮轟南京。
12.3.中、蘇雙方代表在雙城子談判,簽訂草約,聲明中東路恢復原狀。
12.5.唐生智率部與蔣軍交戰(zhàn)。
12.11.鄧小平、張云逸、雷經(jīng)天、韋撥群等在廣西百色成立紅7軍,張云逸任軍長,鄧小平任政委。
12.16.張發(fā)奎、李宗仁等反蔣被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