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全名“串串香”,最早出現(xiàn)在二十世紀(jì)80年代中期的四川,是深受川渝人民熱愛的一種美食,常常開在街頭巷尾、菜市口等地方,富有草根風(fēng)格。那么串串到底是什么樣的食物呢?它和火鍋有什么區(qū)別?
串串,顧名思義是老板用竹簽穿上各種素菜、葷菜,一串串地放在展示架或展示柜供顧客挑選,顧客選好之后,再由老板將各種素菜、葷菜分開在鍋里燙熟,顧客自己加入各種調(diào)料、湯料加以調(diào)味即可食用。由此可見它就像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往往又被稱為“小火鍋”。
串串又分為冷鍋串串和火鍋串串,且因為它是將菜放進(jìn)滾燙的火鍋中涮著吃,味道麻辣鮮香,而得名“麻辣燙”。最初的串串,鍋底和菜都很簡單,發(fā)展到現(xiàn)在幾乎是無所不涮。不同的人制作的串串都有所不同,因此,四川的串串種類繁多,風(fēng)味各異。
火鍋和串串的區(qū)別在哪里?
火鍋根據(jù)鍋底的口味,可以分為紅鍋、白鍋和鴛鴦鍋(紅白鍋兼?zhèn)洌?,而根?jù)所用油料,最常見的大致分為清油火鍋和牛油火鍋。
牛油火鍋?zhàn)龅腻伒?,醇香濃厚,口感厚重,有一種獨(dú)特的香味;清油火鍋是指菜籽油火鍋(川人愛把菜籽油叫做“清油”或者“生清油”),用菜籽油炒制的鍋底,一般看起來油色比較清亮,口感清爽,味型沒有牛油火鍋那么醇厚。
火鍋的食材用料很廣,毛肚,鴨腸,鵝腸,午餐肉,黃喉,牛肉,肥牛,肉丸子,耗兒魚等各種葷菜,還有藕,土豆,金針菇等各類素菜都可以食用。而火鍋的蘸料一般來說都是油碟,最常見的是香油碟里面配上蒜泥。一般還有黑豆豉,蠔油,香菜,蔥花等可供添加。
火鍋從吃法來看,一般以煮和涮為主,從鍋中撈起以后,放在自己的油碟里沾一下,然后放進(jìn)嘴里咀嚼。吃鴨腸和鵝腸更有所謂“七上八下”的說法,即將鵝腸/鴨腸放在鍋里燙一秒,然后提起,如此反復(fù)汆燙八次,即可獲得最佳口感。
而串串的鍋底,一般是沸騰的紅油鍋底,類似于火鍋,但是比起火鍋來說稍顯清淡一點(diǎn)。但是也有特殊的冷鍋串串和在街頭巷尾販賣的手提串串等。再說到串串的食材,應(yīng)該說火鍋,冒菜,串串,麻辣燙這幾種的食材都很相似,但是串串的食材中很少見到鴨腸和鵝腸,倒是很常見到牛肉和雞胗鴨胗。
從蘸料來說,串串多是用花生碎,黃豆末佐以辣椒面少量花椒面的干碟,香油蒜泥的油碟也不少見。但是相比火鍋來說,干碟會更多一些。而從吃法來講,一般是用竹簽穿好,放在自己桌前的鍋里面涮燙。食用時直接用手拿著竹簽,往干碟或油碟里面沾一下,一串一串地食用。
串串香菜品清單有哪些?
其實串串香配菜的原料非常廣泛,一般食用的原料均可作為串串香配菜原料,只是對其質(zhì)量要求更高。蔬菜類要求新鮮,魚肉類要求鮮活,不能有異味和變質(zhì)的現(xiàn)象,原因是串串香配菜講究的就是鮮嫩及加熱時間短,一般常用的原料主要有畜肉類,禽肉類,蔬菜類,干貨類,野味類,還有一些地方特產(chǎn)。
畜肉類:
羊肉、牛肉、豬肉、火腿、午餐肉、臘肉、香腸、豬灌腸、豬牛羊的腎、肝心、肝蹄筋、牛鞭、豬腸、豬腦花以及豬脊髓等。
禽肉類:
雞肉、鴨肉、鵝肉、雞翅、雞血、鴨血、腸、肫、肝、雞爪以及鴨掌等。
水產(chǎn)類:鯽魚、草魚、鯉魚、鱔魚、泥鰍、河蟹、河蝦、海蟹、海蝦、水發(fā)海參、水發(fā)墨魚、水發(fā)魷魚、水發(fā)魚肚、魚唇、魚翅、鮮貝、帶魚以及水發(fā)海帶等。
蔬菜類:
白菜、菠菜、豌豆苗、萵筍、卷心菜、土豆、蓮藕、茭白、冬筍、春筍、白蘿卜、胡蘿卜、黃瓜、冬瓜、絲瓜、鮮豌豆、四季豆、菜花、金針菜、蘑菇、香菇、平菇、金針菇、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腐干、香菜、香蒜、蔥、空心菜以及荸薺等。
干貨類:
干金針菜、玉蘭片、筍干、粉絲、紅棗、魔芋、木耳、銀耳、香菇、口蘑以及竹蓀等。
野味類(人工飼養(yǎng)):
野雞、野鴨、鵪鶉、狗肉、狗鞭、蛇肉、田雞、蝸牛、牛蛙以及龜肉等。
主食:
餃子、方便面、粉絲、粉條、油條。
輔料:
桂圓、姜片、大蒜、大蔥。
另外,還有經(jīng)過加工的原料,如魚丸、肉丸、麻花、油條、油馓子、酥肉以及面筋等。
根據(jù)以上這些原材料分類,畜肉類,禽肉類,蔬菜類,干貨類,野味類,干貨果品類,主食類,輔料類,經(jīng)過加工就可以做出上百種串串香配菜,串串香店可以定期輪流更換推出,保持串串香店隨時都有新菜品,吸引消費(fèi)者。其中有一部分是季節(jié)性的,可以跟據(jù)季節(jié)推出。另外每個地方的貨源不一樣跟據(jù)當(dāng)?shù)厥a(chǎn)的原材料來做主推薦,再搭配一些稀缺的菜品來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