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經(jīng)常會有陪孩子寫作業(yè)的煩惱,特別是數(shù)學。
不可否定的是,父母的用心與擔心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發(fā)展,不過學習知識與能力,并不只是單靠練習而已。
父母往往會忽略的是,學習是要能夠融會貫通,真正融入生活并靈活運用,并不是算對或寫對。如果父母將擔心轉移到“孩子是不是卡在了什么地方”,就不會生氣又煩惱了。
比如加減乘除,就算教了很多遍,仍然會錯的原因,其實是孩子無法將試卷上的文字、符號和數(shù)字等,轉化成具體的方式,所以當題目寫完依舊不知所以然,并不是孩子故意不專心所致。
數(shù)學和生活息息相關,讓孩子的數(shù)學進步、更好。首先,我們不只要把題目拆解成生活場景,還要幫孩子建立具體的關系讓孩子能夠快速聯(lián)系,例如:帶孩子出去走走、生活化的游戲、擬人化的角色扮演、將數(shù)字變成較易理解的數(shù)量和畫圖創(chuàng)作帶入應用題是最好的方式。
父母們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分享我們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練習:
1、陪孩子公園玩耍時,不需要很刻意,自然像聊天般的提問:滑滑梯有幾個?哪個滑道人最多?男生多還是女生多等等。當然,該玩樂時玩樂,不要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
2、將生活消費的一小部分交由孩子試著管理,比如一家的伙食費,給孩子管理,每次買菜或用餐都由孩子練習支付。
3、出游的規(guī)劃讓孩子也參與進來,計算花費與比價。
4、洗澡時間、起床時間、運動時間、時間周期、月亮太陽升起和落下的周期等等,今天比昨天早或晚?早了多少分鐘?晚了多少分鐘?....等,整個宇宙里都是數(shù)學的奧秘。
將學習更貼近生活,對抽象的問題、數(shù)字、文字、符號等,更具象化,也能活用于生活中。慢慢的,按照孩子的學習速度幫助孩子,孩子便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學到東西,并收回自信。
那些責備、那些練習、那些眼淚和那些夜里對孩子的種種心疼和抱歉,哪些不是父母對孩子的用心和疼愛呢?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怕給的太少,而不小心過頭,超負荷而無法支撐。親子關系不該因為學習而變得越來越薄弱。
相信孩子,給孩子足夠時間,與孩子一起保持好奇心。
不論是哪種學習,都需要先理解與練習,而這中間的“苦”,其實是親子之間互相學習與彼此尊重的重要一棵。父母學習理解、尊重孩子,孩子也學習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理解父母的用心和立場。
“辛苦”是必經(jīng)的過程,沒有捷徑,只有陪伴引導和一起學習,才能夠真正地幫助孩子,引導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鼓勵與肯定會讓孩子發(fā)現(xiàn),也愿意相信自己有能力,從而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