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做出前人未做之事,立下不世之功,為國家為民族建立不朽之業(yè)的古代帝王,都可當得“千古一帝”。漢武帝之前的秦始皇,第一次建立華夏大一統(tǒng),建立中央集權,統(tǒng)一文字度量衡,將原本松散的諸侯共治,變?yōu)榫o密強力的政權,也被稱為“千古一帝”。
漢武帝的功績在于,將長久以來,為禍威脅中原政權的匈奴邊患,徹底根除,這也是做了前人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
在漢武帝之前中原政權對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和,納物和親。二是守,即使如秦始皇,也只能修筑長城,用來抵擋來自北方的侵犯。而不甘于此被動局面的漢武帝,組建強大騎兵隊伍,深入強敵腹地,變被動抵抗為主動出擊。
匈奴放在今天不是什么事,但在古時的漢代,是非常強大而可怕的力量。漢高祖劉邦,在中原腹地游刃有余,難逢敵手,但一對上匈奴騎兵,則是一籌莫展。西漢建國初,劉邦曾領兵三十萬,想一勞永逸的解決匈奴問題。
但是匈奴遠未如劉邦料想的那么好對付,大軍中了匈奴的誘敵之計,劉邦與先頭部隊被團團圍困在白登山(山西大同)七天七夜。逃回國內的劉邦驚魂未定,認為不能靠武力來解決匈奴問題, 自此和親便成了籠絡匈奴的主要手段,一個主權國家搞成這樣,也是夠屈辱的。
甚至劉邦剛死,匈奴冒頓單于就寫信調戲其遺孀呂后,說道:“你死丈夫,我死妻子,大家都不開心,你來做我的女人吧,自此咱倆都開心。”呂后接信后,又氣又怒,卻無可奈何,只得壓住火氣回了封信:“不是我不想啊,只是如今已老,頭發(fā)和牙齒都掉了,雖然我很想……現送你……請單于不要再惦記我這個老太婆了”,多么的屈辱啊,漢武帝知道此事后,也是恨得咬牙切齒。
因漢朝軍隊以步兵為主,沒有遼闊的草場來飼養(yǎng)戰(zhàn)馬,而匈奴騎兵的高度機動性,是步兵望塵莫及的,想找其主力拼命都難以達到。勵精圖治的漢武帝登基后,整軍備武,大力發(fā)展騎兵,不拘一格的使用地位低下的衛(wèi)青、霍去病等名將,報仇的時機終于到了。
公元前127年,派衛(wèi)青收復匈奴長期盤踞的黃河河套地區(qū),并在此建立朔方城,遷移十余萬關東之民來此屯田戍邊,建立反匈奴的前哨基地,對于匈奴則是失去了河套地區(qū)這片豐美的草場。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深入匈奴境,奪取河西地區(qū),打開前往西域的通道,進一步壓縮了匈奴的活動區(qū)域。
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各率精騎五萬,隨同步兵民伕數十萬,傾國遠征,與匈奴展開戰(zhàn)略決戰(zhàn)。此次稱“漠北之戰(zhàn)”,深入敵境千里,盡殲匈奴主力,自此,匈奴遠遁漠北,再也無力犯漢。
漢武帝的杰出,就在于不甘被動挨打,而是組織力量主動打擊敵人,這在歷代漢政權是極為罕見的,終漢武一代,解決了長期以來匈奴邊患,為漢朝的安定繁盛,建立了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