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進癥】王...
【案例分析—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進癥】
王某,女,36歲
【主訴及病史】患者素有慢性肝病史。近七八個月,腹部漸膨隆,腹脹,納食少馨,時有泛惡,頭暈,口燥,胸悶,有時右脅少舒,小溲少利,下肢可見凹陷性水腫, 腰酸。舌苔薄膩少潤,脈細滑。查體:腹部有移動性濁音,肝未及,脾脅下2~3m,腹圍76cm
檢查:超聲波示:肝進波前見液平1.5cm,肝區(qū)前較密微小波,腹側見液平波3cm。肝功:麝香草酚濁度試驗6.8U,白蛋白37g/L,球蛋白20g/L,尿常規(guī):蛋白(+),紅細胞(+++),紅細胞(2~3)。食道鋇透:輕度食道靜脈曲張。
【辨證】肝脾失和,水濕滯留。
【治法】健脾利水,養(yǎng)血柔肝,清熱益腎。
處方:炒白術、 茯苓皮、 丹參、 赤芍、白芍、 炒山藥、 薏苡仁、 石韋、大薊、 小薊、 八月札、 青皮、制半夏、 陳葫蘆、 川椒目、陳皮、旱蓮草。14劑
二診:小溲增加,腹脹肢腫減輕,低熱,頭暈,右脅脹滿,脈細滑,苔薄膩,上法再進。
處方:上方加水炙銀柴胡、炒蒿梗、仙鶴草、生蒲黃。14劑
隨訪前后服藥一療程,癥情減輕。超聲波檢查未見明顯液平段。腹圍縮至 70cm。血白蛋白47g/L,球蛋白28gL。尿常規(guī):蛋白(+),紅細胞(++)。
上方連續(xù)服用三療程,諸癥消失,隨訪1年,未見復發(fā)。
【方解】本案慢性肝病既久,終至肝失疏泄,脾失運化,腎失氣化,氣機不利,氣滯、水濕、瘀血蘊結腹中,形成鼓脹。抓住中州,健脾利水,清熱涼血,兼顧肝腎,從而使病證獲得轉機。方中術、苓、山藥、薏苡仁健脾利濕, 丹參、赤白芍、石韋、大薊、小薊清熱活血涼血,陳葫蘆、川椒目溫腎陽、利小便,反佐寒涼藥性,八月札疏肝解郁,制半夏降逆止嘔,旱蓮草滋補肝腎,涼血 止血。全方共奏健脾利水、清熱益腎之功。二診時出現(xiàn)低熱、頭暈,考慮為陰血不足,虛熱內生,加入仙鶴草止血解毒,兼治脫力勞傷,銀柴胡、炒蒿梗清虛熱,生蒲黃活血祛瘀、涼血、利小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