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日記原文 (咸豐九年三月三十日)
早,清理文件。飯后見客三次,傳見哨官三人。接家信,澄侯件、沅甫一件,系初八送紀壽信之回音。翻閱《四書》一遍。用白綾寫《論語》《孟子》中最足警吾身者,約二十余章。中飯后,習字二紙,溫《滑稽傳》。夜溫《大宛傳》,未畢。
思人心所以擾擾不定者,只為不知命。陶淵明、白香山、蘇子瞻所以受用者,只為知命。吾涉世數(shù)十年,而有時猶起計較之心,若信命不及者,深可愧也。
定靜安慮得,是儒家的方法論。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思人心所以擾擾不定者,只為不知命,曾國藩認為,知命而后心定,而心定是后續(xù)一切的基礎(chǔ)。
在一次壹品讀書會的活動中,我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相信命嗎?結(jié)果,大家都回答——不相信命。
可是命真的存在嗎?
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幾十年,當然必須要奮斗,否則,那就是白來世上走一遭。縱觀歷史上的大事件,包括現(xiàn)在一些大公司的成功,有太多的偶然因素。生活不是物理學,有必然的因果規(guī)律,它往往是許多因素,包括很多不為人知的因素,綜合在一起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這就會有很多的偶然性,會受到諸多隨機事件的影響,甚至某一個看起來很細微的因素發(fā)生改變,其結(jié)局也就會完全不同。
尤其是在那些高手平的競爭中,比如奧運會、足球世界杯中,運氣非常非常重要,而那些非常成功的人,也可以說都是世界上運氣非常好的人。
認識到偶然性,肯定必然性,應(yīng)該是一種最理性的認知方式。
比如去做一件事情,堅持不懈地努力,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多錢,最后未必會成功,但如果努力和投入得不夠,心存僥幸,那么,肯定無法最終成功。
那么,我們?yōu)槭裁纯偸锹牭饺藗兪稣f自己的奮斗,卻很少聽到說運氣好呢?
我們很容易把成功歸功于自己的奮斗和能力,而把失敗歸結(jié)于運氣。
成功者會大聲宣揚,而失敗者一般會選擇沉默。
比如,你經(jīng)過一番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當你回首你的奮斗歷程的時候,令自己最難忘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而忽略外界因素的影響,即使你當時認為自己很幸運,也會先擇性地忽略運氣的影響,時間一長,你就會堅信——這完全是你努力的結(jié)果。
我們周圍也不乏這樣的人,他們不管自己運氣如何,只管努力奮斗,全力以赴拼命干,最后,也拼到了機會,取得了成功。
前幾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中,民主黨的奧巴馬對陣共和黨的羅姆尼。當時有人就給《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布魯克斯寫信說 :
奧巴馬經(jīng)常說,美國人之所以能過上富裕的生活,是因為美國的社會和政治力量,讓我感謝國家;羅姆尼則認為一個人之所以能努力獲得財富,與他的文化傳統(tǒng)有很大的關(guān)系,讓我感謝文化傳統(tǒng)。可是我總覺得,我能過上今天的日子是因為我自己努力工作,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我所獲得的成就中,到底有多少該歸功于自身的努力,又有多少需要歸因于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呢?
布魯克斯認為: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取決于你是往前看還是往后看,他答復說:
如果你在計劃將來,你就應(yīng)該相信未來盡在你的掌控之中,只要付出就能有所回報 ,哪怕這只是幻覺,你也應(yīng)該充分相信它,只有這樣你才能全力以赴。但如果你已經(jīng)取得成功,回顧往事的時候,你應(yīng)該意識到你的所得,已經(jīng)超出了你所應(yīng)得的,你應(yīng)當為此感到慶幸。
當你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執(zhí)行者”,你可以認為你自己配得上你取得的每一項成就,但是作為這個世界上的一個人,你應(yīng)該知道那完全是無稽之言,沒有外界環(huán)境的支持,你根本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人的成功,自己努力主導,也是很多人支持的結(jié)果。
有一句歌詞說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曾國藩經(jīng)常說“天命居半,人力居半”,至少“天命”和“人力”五五開,一切皆有可能。
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又時時刻刻充滿希望,等待著自己春天的來臨,是一種比較好的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