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三兄弟在漢末亂世中,輾轉(zhuǎn)多年,才以荊州為跳板攻取益州,終于有了建立蜀漢的根據(jù)地,這個時候劉備已經(jīng)年屆五旬,相對于曹操和孫權,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走得很艱難,屬于大器晚成。
不過在劉備三十多歲時,就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就是陶謙把徐州送給了劉備,徐州是漢末十三州之一,地理位置比益州要好的多,劉備如果能以徐州為起點建立霸業(yè),以徐州的經(jīng)濟和人口支撐加上人才聚集的優(yōu)勢,劉備能獲得更快的發(fā)展,關鍵是節(jié)省了十多年的打拼時間,說不定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就能成功了。
可惜的是劉備在徐州屁股都還沒坐熱乎,就被呂布給竊取了,劉關張又一夜回到原點,不得已投靠了曹操。造成這種結果,也不能把原因都歸結為呂布無信義,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道德模范,還是要從自身尋找原因,如果劉備自己能做到無懈可擊,那呂布也鉆不了空子。劉備在經(jīng)營徐州上存在哪些疏漏呢?
首先,徐州內(nèi)政沒有及時鞏固。劉備繼承了徐州,同時也繼承了陶謙的原班人馬,陶謙的下屬對于劉備尚未誠心歸附。陶謙能坐穩(wěn)徐州,與徐州本地的士族以及丹陽勢力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劉備要想坐穩(wěn)徐州,同樣需要取得這兩股勢力的支持。在呂布襲取徐州后,真正幫助劉備的只有糜竺,說明劉備在徐州的根基尚淺。
第二,劉備只有徐州一座孤城,戰(zhàn)略上沒有絲毫進退的空間,當時袁術和曹操都在覬覦劉備的徐州,袁術開始攻打劉備,曹操騰出空來早晚也會來攻打,劉備根本無法抵御袁術和曹操的輪番進攻,如果經(jīng)常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徐州得不到休養(yǎng)生息,時間一長百姓疲敝易生內(nèi)亂。這種情況下,劉備需要及時改善與袁術和曹操的關系,才能使自己積蓄力量獲得發(fā)展。在對周邊勢力的公關上,沒有引起劉備足夠的重視。
第三,劉備對呂布缺乏防范,劉備明明知道呂布是無信無義之人,在徐州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呂布的兵力作為借勢無可厚非,但劉備在出征袁術,徐州空虛之際卻把呂布單獨留在小沛則是冒險,呂布愛搞偷襲,之前就趁曹操兗州空虛,偷襲了兗州,徐州空虛時呂布也不會閑著,況且徐州曹豹與呂布關系密切,更應提防。如果勸呂布跟自己一起出征的話,呂布做為投靠者,理應答應劉備的要求,如果呂布拒絕則說明目的不純,這是對呂布必要的考驗。
第四,劉備出征時,為留誰守徐州的問題猶豫不決,關羽守徐州自然令人放心,但行軍打仗也需要關羽出謀劃策,最后不得已用了張飛守徐州。此時就顯現(xiàn)出劉備身邊人才匱乏的窘境,徐州士族中不乏有能力者,劉備沒有及時培植自己的親信,連個謀士也沒有。而呂布則有謀士陳宮為其出謀劃策。
劉備剛從流浪狀態(tài)變身徐州牧,對于城池的管理經(jīng)驗非常欠缺,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謀士進行輔佐,劉備雖然寬厚仁和,但在政治上還是稍顯稚嫩,在錯綜復雜的勢力角力中,劉備缺乏必要的權變,所以得徐州幸運,失徐州亦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