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榮(?一528)
本為懷朔鎮(zhèn)將。孝昌二年(526年),參加鮮于修禮領導的起義。同年,修禮為叛徒元洪業(yè)襲殺,榮遂殺洪業(yè),領導義軍繼續(xù)戰(zhàn)斗,在博野白牛邏(今河北蠡縣境)一戰(zhàn),大敗北魏軍,斬魏章武王元融,自稱天子,國號齊。接著又俘殺魏廣陽王元深。武泰元年(528年),與杜洛周所部義軍發(fā)生沖突,殺洛周,并其部眾,盡有河北冀、定、滄、瀛、殷五州之地,有眾數(shù)十萬。同年向洛陽進兵,東出滏口(今河北邯鄲西),遭魏國大將軍、太原王爾朱榮從背后襲擊,葛榮驕傲輕敵,兵力分散,兵敗被俘,在洛陽犧牲。
葛榮
元雍(?一528)
獻文帝第四子。初封潁川王,尋封高陽王。宣武帝時任冀州刺史。孝明帝立,入朝咨決大政,進太傅,后又進位丞相,歲祿四萬石,生活極其豪奢,宮室園林與皇宮無異。孝莊帝初年(528年),于河陰被殺,謚文穆?!段簳肪矶簧?、《北史》卷十九有傳。
元雍
元琛
文成帝孫,襲河間王爵。宣武帝時轉定州刺史。琛妃乃宣武帝舅女、高皇后妹,琛憑恃內外,廣收賄賂,生活極其豪奢,曾與高陽王元雍比富,以銀槽喂馬,一度被廢。后出任秦州刺史,在州任內又大肆聚斂。孝昌年間,奉命鎮(zhèn)壓鮮于修禮義軍,兵敗被免職。后討汾晉胡時卒于軍,復王爵?!段簳肪矶?、《北史》卷十九有傳。
元琛
酈道元(466或472—527)
字善長。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好學博覽,以前人《水經》為綱,通過搜集豐富的文獻和實地“訪瀆搜渠”,撰成《水經注》四十卷,詳細注錄了全國一千二百五十多條大小河流的走向和經過,對水道沿途的山陵、城邑的地理沿革、風土人情、建筑名勝和民間傳說等,作了生動的敘述,是一部兼有文學和史學價值的地理名著。酈在孝文帝時曾官尚書主客郎、御史中尉,秉法清勤,“權豪頗憚之”。后在關右大使任內,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段簳肪戆耸?、《北史》卷二十七有傳。
酈道元
賈思勰
北魏末年和東魏時農學家。山東益都人。曾任高陽太守,精于農學。約在533—-544年間,通過搜集文獻、農諺,訪問老農及自己實地試驗,寫成《齊民要術》十卷共九十二篇,集周秦至北魏農業(yè)生產知識之大成,其中包括土壤、施肥、保墑、選種育種、谷物和蔬菜栽培、果木嫁接、畜禽飼養(yǎng)和醫(yī)治、食品加工和儲藏等,是我國現(xiàn)存的一部最早、最完備的農業(yè)科學巨著。
賈思勰
高歡(?一547)
一名賀六渾。渤海蓨(今河北景縣南)人。世居懷朔鎮(zhèn),屬鮮卑化漢人。早年參加杜洛周起義軍,后并歸葛榮部,旋叛降爾朱榮。爾朱榮被魏孝莊帝襲殺后,由爾朱兆任命為晉州刺史,統(tǒng)率六鎮(zhèn)兵,在山東士族李元忠等支持下,勢力日漸發(fā)展。太昌元年(532年)入洛陽,立元脩為孝武帝,進兵晉陽,擊敗爾朱兆,消滅爾朱氏的勢力。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逃離洛陽,奔關中依宇文泰。高歡遂另立元善見為帝(孝靜帝),遷都鄴,史稱東魏。歡自任大丞相,實際上操縱了東魏政權,為其子高洋廢魏立齊奠定了基礎?!侗饼R書》卷一、《北史》卷六有紀。
高歡
齊文宣帝高洋(529—559)
高歡次子,高澄之弟。東魏時封齊王。武定七年(549年),當高澄正準備受魏禪時為家奴蘭京襲殺,洋遂繼承其兄未竟之業(yè),于次年廢孝靜帝自立,國號齊,史稱北齊,年號天保,仍都鄴。在位九年,雖仍以鮮卑貴族為政權基礎,但也重用漢人楊愔制定齊律,抑制貪污,國力仍較強盛,多次出擊柔然、突厥、契丹,均獲大勝。但他嗜酒昏狂淫亂,終于暴死于北齊的軍事中心晉陽(今山西太原)?!侗饼R書》卷四、《北史》卷七有紀。
齊文宣帝高洋
宇文泰(507—556)
一名黑獺。鮮卑族。代郡武川(今屬內蒙古)人。早年參加鮮于修禮起義軍,后歸葛榮,旋叛降爾朱榮,被收編為雍州大都督賀拔岳部下,隨賀入關中鎮(zhèn)壓萬俟丑奴起義。534年,賀為部將侯奠陳(姓)悅(名)所殺,泰遂殺悅,據有關隴。同年,魏孝武帝奔長安,他擁帝與高歡相對抗。次年殺孝武帝,另立元寶炬為帝(文帝)、史稱西魏,自任大丞相,實際上操縱了西魏政權。他依靠鮮卑貴族和關隴士族,任用蘇綽等改革官制,建立計帳(租賦預算)和戶籍制度,頒行均田制,創(chuàng)立府兵制,分設八個柱國大將軍統(tǒng)率。晚年南下攻梁,獲大勝,為其子宇文覺廢魏立周奠定了基礎?!吨軙肪硪弧ⅰ侗笔贰肪砹屑o。
宇文泰
周孝閔帝宇文覺(542一557)
一名陁羅尼。宇文泰之子。西魏恭帝三年(556年),襲父爵任太師,封周公,但實權卻掌握在泰侄宇文護手里。次年,在宇文護的支持下,廢酉魏恭帝元廓,稱天王,國號周,史稱北周。同年為宇文護毒死?!吨軙肪砣?、《北史》卷九有紀。
周孝閔帝宇文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