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接著《國史粗講》,在昨天的內(nèi)容了我提到金國在太宗的時候,不得不尋找制衡軍事貴族的新辦法。金太宗挨了一頓板子之后,冥思苦想最終決定漢化,但想要漢化,前提是必須得有錢。
在金太祖的時候,皇帝手上握有的資源非常少,他只能依靠跟重臣的平等相待、生死與共來凝聚戰(zhàn)斗力。到了金太宗的時候,大金從大遼那里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不過處于未完全開化的女真人并不太懂得財富的價值,只是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奢侈起來。
這個時候也有一位宋朝使者抵達金國,僅僅過了三年,與上一位使者見到的景象已經(jīng)完全不同。大金國不但建設起規(guī)模巨大的皇宮,而且宮殿內(nèi)部的裝飾也變得復雜起來,他們的御膳也非常講究排場,各種奢靡,但使者看到菜肴也還是不禁搖頭,基本都還是女真人的原始菜系,非常粗獷,而且在用膳的時候皇帝和大臣并沒有太多的忌諱,還是勾肩搭背,你一杯,我一杯的吃吃喝喝。
有了這么多財富,應該怎么利用呢?金太宗在漢人謀士的建議下,終于找到了明確的目標,就是漢化,因為只有漢化才有辦法來控制那些軍事貴族。
首先漢化可以有效地統(tǒng)治從北宋搶劫過來的大量人口,中國人是很奇怪的,你不尊重我的文化,我就會一直造反,直到把你推翻;如果你尊重我的文化,順便融合到我們的群體里,我們又會變得異常溫順。
更重要的是,漢化之后就可以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官僚體系就是壓制軍事貴族的中堅力量,這股力量的產(chǎn)生必然帶來的是上下有別,尊卑有序的秩序,至此大金國的軍事貴族就不甭想再與皇帝勾肩搭背,一塊吃飯喝酒了。
這種權(quán)利誘惑是正常人絕對無法抗拒的,更何況大金國的皇帝還有被打屁股的童年陰影。所以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矛盾的現(xiàn)象,金熙宗與之后的皇帝海陵王在史書里記載的都是那種特別殘酷的暴君,但記載的另外一面則是他們對百姓很好,特別是海陵王對老百姓的照顧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按理說,暴君是不會親民的,可為什么他們既是暴君又親民呢?很簡單,說他們是暴君,是因為他們通過漢化來壓制貴族,而照顧百姓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官僚體系,因為官僚體系本身就是源自百姓。
海陵王完顏亮之所以比金熙宗對百姓還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熙宗是合法繼承的,他有正當性,而海陵王是通過刺殺金熙宗繼位的,他的正當性非常不足。
不過他倆人的共同目標都是壓制貴族,并且需要從貴族之外尋找支持力量,只是緊迫程度不同,海陵王對外界力量的需求更加強烈。另外說一點海陵王為什么沒有個皇帝謚號呢?因為他也是被人給推翻的,皇帝的稱號被剝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