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張居正的貴人
武昌之行,不僅僅是龍門一躍,對張居正而言,更重要的是遇到了他的貴人。
那個后來當(dāng)過工部左侍郎的顧麟(公元1476-1545年)當(dāng)時是湖廣巡撫,不僅是封疆大吏、政壇高官,而且還是明代名士、文章宗匠,歷史上名氣很大,聽過荊州知府李士翱的介紹,看過張居正的考卷,又欣賞過那個十二歲的縣學(xué)生員寫的那首《題竹》的七言絕句:“綠遍瀟湘處,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jié),只上盡頭竿?!本陀辛诵┬膭樱谑橇钊税训轿洳龖?yīng)試的張居正叫到自己的衙門一見。
據(jù)史料記載,張居正前去拜見顧麟,巡撫大人居然平以待之,稱張居正為“小友”,詢問了他從張白圭改名為張居正的緣故,輕撫著自己的胡須,笑著點頭:“李知府所改甚好,將來為官自然應(yīng)要居其正!”
這是天生聰慧的張居正第一次單獨(dú)面對高官大僚??善婀值氖?,那個十幾歲的少年才俊除了稍稍有些興奮,居然一點也不緊張。被巡撫大人夸為少年奇才,還親近的直呼“小友”,使得張居正多少有些得意,但也并沒有忘乎所以。是的,這么多年來,自從記事起,這個寄托了不少人厚望的小小少年就是在眾多的夸獎和呵護(hù)中成長和習(xí)慣起來的。
顧麟然后又問了一句:“何以鄉(xiāng)鄰皆不知‘張居正’?”
那個小生員又施了一禮,不慌不忙地答道:“回公祖問話,學(xué)生原名張白圭,去歲考中秀才,知府李大人謬獎,曰‘白圭之名,不足以稱少年才具,改居正吧’,方改名居正,故鄰人尚不曉也?!?/p>
“改得好!改得好!也正是老夫之期許!”顧巡撫擊掌笑道。居然拍了拍張居正的肩膀,“長大有何抱負(fù)?”
張居正自然會回答:“齊家治國平天下。”
顧麟自然會滿意點頭:“正是。”
可是沒人知道,一次,張居正的表姨家販運(yùn)竹木的船只從武昌返回江陵,荊州當(dāng)局以超過申報的返回日期為由予以扣壓,科罰之?dāng)?shù)遠(yuǎn)過于本利,張居正父親代為轉(zhuǎn)圜,府縣書辦回話說,抽分竹木局乃戶部派出關(guān)卡,地方官府不得與聞。結(jié)果,不僅科罰未能減免,還因為拖延繳納日期而被加重處罰,導(dǎo)致生意破產(chǎn)。他父親以此告誡他:“要想不受人欺負(fù),就得做官!做大官!”這也就成了張居正不為人知的奮斗動力。
顧麟當(dāng)然不知道這一隱情,只是拿出“玉帝行師雷鼓電旗云作隊雨箭風(fēng)刀”的一偶句要張居正作對。張居正對的是“嫦娥織錦星經(jīng)宿緯月為梭天機(jī)地軸”。
“絕對也!”巡撫大人贊嘆不已,一邊解下腰間所系犀帶送給張居正,一邊說:“送你權(quán)且做個紀(jì)念。你以后應(yīng)是佩玉帶之人!”
在當(dāng)時,地位等級森嚴(yán),只有巡撫、總督、按察使等省一級的高官才可以佩帶鑲嵌有犀牛角的腰帶,而鑲玉的腰帶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nèi)閣首輔才能有資格佩帶的飾物。所以,顧麟絕對是個稱職的伯樂,一眼就看出張居正將來必為國相。所以,張居正是幸運(yùn)的,因為他在孩提之年就先是遇見了李士翱,那位知府大人改變了他的名字,然后又遇見了顧璘,那位巡撫大人更是指明了張居正奮斗的目標(biāo),改變了他的一生。
正因為如此,因此張居正把顧璘終生奉為精神導(dǎo)師,始終不敢忘記他的恩惠。顧麟臨終前就是鄭重其事的向張居正托孤的,而張居正死后被抄家的時候,小兒子張靜修聞訊只身隱秘逃到蘇州,就是來投靠顧璘的兒子。兩人以及兩家居然有如此深遠(yuǎn)的糾結(jié),也是一種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