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 瘺
。[概述]
概念 由牙源性感染引起口腔頜面部皮膚、粘膜,齦肉的瘺管,經(jīng)常溢膿廠潰口不
斂,稱為“牙瘺”,即.中醫(yī)的“牙漏”或“齒漏疳”。此病包括慢性牙槽膿腫及慢性牙周膿腫
形成的瘺管。
[病因病機]
一、脾胃蘊熱 過食肥甘炙博辛辣之品,脾胃大腸蘊熱,胃脈入上齒沖,大腸脈入
下齒中,牙齦屬脾,熱毒循經(jīng)上逆,滯留于牙齦或牙根及頷骨之間,局部氣血壅滯,致
脈絡及肌膜熟腐成膿,膿液聚積變生為齦肉、牙根、頜骨的膿腫,郭毒耒得及時引流,
漸向局部薄弱位置穿透, 日久形成痿管,長流膿液,則為牙瘺之證。 .
二、氣血不足 原患各種牙病如齲齒、牙痛、牙癰、.牙宣、牙交癰等,時間日久:
失治或誤治,變生為慢性膿腫,病勢纏綿,正氣耗損。再加素體氣血兩虧,抗病力衰.
髓失所養(yǎng),肌敗肉腐,引流不暢,徐毒不清,形成瘺道;膿液清稀,長流不止,遂成牙
瘺。
. [臨床診斷]
癥狀:患牙感到發(fā)木,初期只有輕微的鈍痛,病變繼續(xù)發(fā)展隨著齒根炎癥滲出物逐
漸增多,患牙浮出與伸長的感覺明顯,阻嚼時會引起嚴重的疼痛;當病邪向骨膜及粘膜
下侵犯形成膿腫,則出現(xiàn)周圍組織腫脹明顯,膿腫成熟則有波動感。全身可有惡寒發(fā)熱,
頭痛,胃納差. 口干苦,大便秘結,小便黃,局部爨核腫大壓痛等表現(xiàn)。當膿液形成瘺
管排出后,上述癥狀減輕。
檢查;病牙大多有深齲,牙體色澤發(fā)賭,牙齒松動.可有叩痛,在牙齦表面見瘺管
口,瘺管口細,周圍輕度腫脹,常呈粟粒大半圓形隆起狀.多位于病牙根部或根尖部的
唇。舌或腭側,也偶有位于遠離牙齦根尖者,擠壓時瘺管口時有少許膿汁溢出。瘺管久
不收口或時愈時發(fā),亦有膿汁經(jīng)由病牙根部流注面頰部皮膚下,穿破皮膚而形成皮膚瘺
者.此型瘺管堅硬,瘺孔處皮膚凹陷,膿汁自瘺孔排出,淋漓不斷。
[辨證論治]
一、辨證 ’
1.脾胃蘊熱
證候:患牙有浮出感覺,咬合時患牙首先與對頜的牙齒接觸,咬緊反感舒適。疼痛
不斷增劇,患牙有引長感,不敢咬物;并可以朋確指出患牙。熱毒從牙體侵犯至牙根尖
部熟腐成膿后則表現(xiàn)為自發(fā)性,持續(xù)性跳痛,叩痛與觸痛明顯,邪毒聚積不同部位,可
發(fā)生該部位腫脹..如唇腫脹,尖牙凹部腫脹,頰部腫脹等。膿腫突破骨膜腫脹更明顯,
有披動感,疼痛此時反覺減輕。隨著邪毒向不同組織的侵犯,以后患者在口腔頰面部的
不同位置出現(xiàn)瘺口,形成牙齦瘺、內(nèi)眥瘺、頰瘺等。全身可見惡寒發(fā)熱.頭痛,局部
核腫大、壓痛,口干,欲飲,便秘,苔黃厚脈數(shù)等癥。
病機分析:脾胃蘊熱.邪毒循經(jīng)上逆,停聚牙根周圍,使該處充血,水腫,組織的
體積膨脹,故患牙有浮出感。病人若將牙齒咬緊時,因咬合的壓力暫時把血液從牙周血
管中擠出,故反感舒適。病變繼續(xù)發(fā)展,牙根尖部血液瘀積及炎癥滲出物的增加,使牙
體浮出與伸長。如咬物便會引起嚴重疼痛.故患者不敢咬物。而且這種刺激局限在牙周
膜,不牽涉到很廣的范圍,故可明確地指出患齒。由于膿腫的形成和侵犯不同部位的組
織水腫,如在上中切牙則上唇腫脹,在上尖牙和上雙尖牙則引起尖牙凹部位腫脹,上后
牙引起頰部腫脹。由于膿腫突破骨膜,到達粘膜下層故腫脹更明顯,有波動感,此時因
粘膜比骨膜松弛卜.壓力降低故疼痛反覺減輕。膿液常沿抵抗力最低的部分排泄引流,一
般是通過牙槽骨壁后在粘膜或皮膚排膿,如在牙齦排出形成牙齦瘺,上、下磨牙在面部
皮膚排膿形成頰瘺,下切牙在頦部形成頦瘺,上頜尖牙在眼的內(nèi)角下方形成內(nèi)眥瘺管等。
由于蘊熱邪毒,滯留于頭面,邪正相搏,故見頭痛、惡寒、發(fā)熱。脾胃熱盛故見口干欲
飲,便秘.舌苔黃,脈數(shù)等陽明經(jīng)實熱之證。 .
、2.氣血不足 、 . . 。 ‘ .
證候:患者體質素差,多有各種牙??;如牙痛,齲齒、牙癰、牙宣、牙交癰等.若
失治或誤治,則形成慢性牙疾的病史,患牙色澤變暗,牙齒松動,一般沒自發(fā)性疼痛,
有時僅感到不舒適,咀嚼無力,或純痛。當全身健康情況欠佳時.患牙又出現(xiàn)癥狀,如
浮出感.咬合痛,牙齒輕度松動,齦部壓痛及瘺管排膿等癥。身體情況好轉,上述病情
減輕,反復出現(xiàn),病程較長。局部表現(xiàn),如瘺管口在皮膚表面,則瘺口形狀明顯,如在
牙齦表面,則瘺口往往只有粟粒狀大的肉芽組織,位于患牙根尖部的牙齦表面,也偶有
位于遠離牙齦根尖者,擠壓時瘺管口有少、許膿汁溢出,如不仔細觀察,易被忽略,瘺管
有時排膿也有時停止.管口閉鎖時..呈假性愈合狀態(tài)。全身可見面色青白,、或低熱、頭
昏、精神困倦,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病機分析:氣血不足形成的芽瘺,多由牙體被齲蝕,邪毒侵至髓腔引起牙根尖或牙
周組織的炎癥,膿腫、肉芽.瘺管的改變。另一途徑來自牙齦溝,引起邊緣牙周組織的
炎癥、膿腫真.直至形成瘺管:病屬慢性,故多見于體質素差,及有各種慢性牙疾的病史
灼患者?;佳烙捎邶x蝕.牙髓壞死分解+故色擇變暗。因牙齦受浸犯,,、支持牙體的組織
受影響.故牙齒松動.阻嚼無力。當身體氣血健旺時.病邪則潛伏暫安,但全身情況欠
佳.抵抗力弱,邪毒擴展.故見病情時好時壞,反復發(fā)作.由于病情影響炎癥及分泌物
時多時少,故瘺管口呈假性愈合狀態(tài).患者面色青白廠頭昏.精神困倦.舌淡苔薄脈細,
均為體弱氣血不足,病情長而陰血耗損的表現(xiàn)。
二、治療
(一)內(nèi)治法
1.脾胃蘊熱
治則:清熱解,祛風散火。
方藥:清陽散火湯。方中石膏、黃芩、連翹,清熱解毒,瀉脾胃之火;荊芥、防風、
白芷升散風邪;牛蒡子、 白蒺藜疏風散熱;當歸活血和血;甘草調和諸藥。熱盛時內(nèi)服
黃連解毒湯;瘺管膿液多時合仙方活命飲,以清熱解毒,去腐化膿。
2.氣血不足、
治則:補益氣血,托里排膿。
方藥:托里消毒散。方中黃芪、黨參、當歸,川芎補益氣血,白術、茯苓、陳皮健
脾去濕;白芍、 白芷、桔梗、皂角刺祛風祛腐排膿;金銀花、連翹、甘草清熱解毒?;?br>用八珍湯雙補氣血,扶正祛邪。如牙瘺后期骨質受損,則選用六味地黃湯或大補陰丸加
麥冬、元參、石斛等。
(二)外治法 為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可根據(jù)不同的病情選用適當?shù)耐庥盟巵y如
出現(xiàn)瘺管后用金玉丹制成條狀,插入管中,以消腫解毒生肌。如齒漏疳,斷上生瘡腫痛
用胡桐淚散外敷;漏疳出膿不止用青黛散敷;膿出臭穢、量多,可選用麝香散以祛腐去
膿;如齒漏疳桿肉芽及壞骨流出者,可選用丁香散;如頰瘺可用青礬散敷患處;如為頦
瘺用蘆薈散消腫去腐止痛;內(nèi)眥瘺可用冰硼散;如屬氣血不足,長流稀膿,可選用陽和
解凝膏外敷。若瘺管口閉合,牙齦腫、脹,膿汁無法排出時,則刺破牙齦,膿汁即可引流
排出,若瘺管經(jīng)久不愈,且病牙破壞嚴重者.將病牙撥除后瘺孔可愈,亦可作各種瘺孔
修補術作根治。平時用銀花甘草水漱口,以清熱解毒。
針刺療法:本病初起,牙齦腫痛,頭痛發(fā)熱,可針刺合谷、下關、平安等穴位,耳
針可用喉、牙、上下頜、神門、交感等穴,以消炎止痛。
[轉歸及預后]
早期治療各種牙病,特別已形成牙槽及牙周膿腫的疾病,這是避免轉化為牙瘺的重
要措施。如巳發(fā)生牙瘺之疾,大部分經(jīng)過治療是能痊愈的.個別患者如因治療不當,病
情擴展,會造成口齒顏面部的疤痕甚至畸形。
[預防及護理]
1.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養(yǎng)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習慣。 .
2.經(jīng)常作口腔檢查,糾正不平衡的合關系,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各種牙疾。
3.避免過食炙爝辛辣之品,以免熱毒上炎導致牙瘺,適當鍛煉身體增加營養(yǎng),提高
機體的抵抗能力和組織的新生能力。
4.對牙痿患者要耐心細致護理,痿口經(jīng)常清洗換藥,保持引流通暢:增強病人對慢
性病的治療信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