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玉屏風散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藥方精選網》和多名老中醫(yī)經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玉屏風散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
組成;防風30克 黃芪60克 白術60克
加減;
1.汁多者,加浮小麥、牡蠣、麻黃根等以加強固表止汗之效;
2.表虛外感風寒,頭痛鼻塞,汗出惡風,脈緩者,可與桂枝湯合用,以益氣固表,調和營衛(wèi)。
本方現代常用于治療或預防小兒及成人反復發(fā)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腎小球腎炎 易于因傷風感冒而誘致病情反復者,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支氣管哮喘等每因外受 風邪而致反復發(fā)作的過敏性疾病,以及手術后、產后、小兒等因表虛腠理不固而致之自 汗證。 1.虛傷風 2.虛人衛(wèi)陽不固,反復感冒 3.自汗 4.胃粘膜脫垂癥 1.預防呼吸道感染 2.支氣管哮喘 3.慢性腎炎 4.汗證 5.病毒性心肌炎 6.多發(fā)性癤
[功用] 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 1.表虛自汗。汗出惡風,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 2.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 本方為治療表虛自汗的常用方劑,臨床以自汗惡風,面色咣白,舌 淡脈虛為證治要點。
玉屏風散 (《究原方》,錄自《醫(yī)方類聚》卷150)
[組成] 防風一兩(30g) 黃芪蜜炙 白術各二兩(各60g) .
[用法] 上嘆咀。每服三錢(9g),水一盞半,加大棗1枚,煎七分,去滓,食后熱服。 .
[功用] 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
1.表虛自汗。汗出惡風,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
2.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
[病機分析] 衛(wèi)氣發(fā)自胸中,行于脈外,分布于體表,行溫養(yǎng)肌膚腠理,調節(jié)汗孔
開合,防御外邪入侵之職。正如《靈樞.本藏》所說:“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
肥腠理,司開合者也”。《醫(yī)旨緒余》亦云:“衛(wèi)氣者,為言護衛(wèi)周身,溫分肉,肥腠理,
不使外邪侵犯也”??梢娦l(wèi)氣之名已包含“護衛(wèi)”之義。肺主一身之氣,外合皮毛,衛(wèi)
氣之輸布體表充養(yǎng)肌膚,全賴肺氣的宣發(fā)作用,即所謂“脾氣散精,……肺輸于皮毛,
輕清者人于經絡為營,栗悍者人于皮膚為衛(wèi)”(《慎齋遺書》卷2)。一旦肺氣虛弱,不
能宣發(fā)衛(wèi)氣于肌表,則衛(wèi)氣亦弱,進而腠理失固,毛竅疏松。若營陰不守,津液外泄,
則身常自汗;衛(wèi)外御邪能力減弱,風寒之邪每乘虛而入,則易患感冒;衛(wèi)氣既虛,肌腠
失于溫煦,則常感惡風怯寒,正如《讀醫(yī)隨筆》說:“衛(wèi)氣者,熱氣也。凡肌肉之所以能
溫,水谷之所以能化者,衛(wèi)氣之功用也?!l(wèi)氣不到則冷”。它如面色咣白,舌淡苔
薄白,脈浮虛軟諸癥,皆為肺衛(wèi)氣虛,臟腑經絡失于濡養(yǎng),功能衰減的反映。因此,肺
衛(wèi)氣虛,腠理失固是本證的基本病機。
[配伍意義] 本方證由肺衛(wèi)氣虛,腠理失固而致,治當以益氣實衛(wèi),固表止汗為
法。方中黃芪甘溫,歸脾、肺二經,“人肺補氣,人表實衛(wèi),為補氣諸藥之最”(《本草
求真》卷5),本方用之,取其擅補脾肺之氣,俾脾氣旺則土能生金,肺氣足則表固衛(wèi)
實,用為君藥。白術甘苦而溫,專人脾胃之經,為益氣健脾要藥,協黃芪則培土生金,
固表止汗之功益著,以為臣藥。《神農本草經》卷1曾謂白術有“止汗”之功,《備急千
金要方》卷10亦載單味白術煎湯,治汗出不止,可見固表止汗之用白術由來已久。芪、
術合用,既可補脾胃而助運化,使氣血生化有源;又能補肺氣而實肌表,使營陰循其常
道,如此則汗不致外泄,邪亦不易內侵。風邪襲表,理當祛之于外,然腠理疏松之人,
發(fā)汗又慮更傷其表,故本方佐以少量甘溫不燥,藥性緩和之防風走表而祛風邪,因其乃
“風藥中潤劑”,且與擅長補氣固表之黃芪相伍,黃芪得防風,則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
黃芪,則祛邪而不傷正,二藥配伍之妙,誠如張秉成所云:“黃芪固表益衛(wèi),得防風之善
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則黃芪自不慮其固邪,防風亦不慮其散表”(《成方便
讀》卷1)。煎藥時加人大棗1枚,意在加強本方益氣補虛之力。上述諸藥合用,補中
兼疏,散中寓收,表虛自汗之人服之,能益氣固表以止汗泄,體虛易感風邪之人服之,
能益氣固表以御外邪。 .
本方配伍特點在于:以益氣固表為主,酌伍少量祛風解表之品,固表之中寓有疏
散,祛風亦可加強固表止汗之功,相畏相使,相反相成。
由于本方益氣固表,止汗御風之功有如屏障,珍貴如玉,且為散劑,故前人以“玉屏風散”名之。
[類方比較] 本方與桂枝湯均可用治表虛自汗,然本方證之自汗,乃衛(wèi)氣虛弱,腠
理不固而致;桂枝湯證之自汗,因外感風寒,營衛(wèi)不和而致。故本方功專固表止汗,兼
以祛風;而桂枝湯則以解肌發(fā)表,調和營衛(wèi)取效。正如吳昆所言:“是自汗也,與傷風自
汗不同,傷風自汗,責之邪氣實;雜證自汗,責之正氣虛。虛實不同,攻補亦異”(《醫(yī)方考》卷4)。
[臨床運用] '
1。證治要點 本方為治療表虛自汗的常用方劑,臨床以自汗惡風,面色咣白,舌
淡脈虛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汗出量多者,加浮小麥、牡蠣、麻黃根等以加強固表止汗之效;表虛
外感風寒,頭痛鼻塞,汗出惡風,脈緩者,可與桂枝湯合用,以益氣固表,調和營衛(wèi)。
3.本方現代常用于治療或預防小兒及成人反復發(fā)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腎小球腎炎
易于因傷風感冒而誘致病情反復者,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支氣管哮喘等每因外受
風邪而致反復發(fā)作的過敏性疾病,以及手術后、產后、小兒等因表虛腠理不固而致之自
汗證。
[使用注意] 虛人外感,邪多虛少,以及陰虛發(fā)熱之盜汗,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發(fā)展] 在《究原方》之前的方書中,已有用黃芪、白術、防風三藥配伍治療
自汗證的記載。如《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1中的白術防風湯、黃芪湯均由上述三藥
組成,惟劑量比例與玉屏風散不同。前者重用防風,芪、術各為其半,全方補散之比為
1:1,用治破傷風服發(fā)表散邪藥后自汗者;后者三藥等分,補散之比為2:1,用治傷寒發(fā)
熱有汗,脈微弱,惡風甚者,本方重用芪、術,防風為各藥之半,補散之比為4:1,不
僅用治氣虛自汗,而且以之預防虛人外感。由此可見,上述三方均治自汗,然因邪有微
甚,虛有輕重,故用藥比例亦相應地各有所側重,于此可知玉屏風散與上述諸方的源流
關系。后世醫(yī)家根據本方益氣實表御邪之功,對其主治范圍又有拓展,如《濟陽綱目》
卷15用本方治療“風雨寒濕傷形,皮膚枯槁”,以藥后肺衛(wèi)氣充,水谷精微得以宣發(fā)至
皮毛而皮膚潤澤。今之臨床更將本方用于多種易因外感而誘致反復發(fā)作的疾病,如腎小
球腎炎、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藉本方實衛(wèi)御邪之功使風邪
難以入侵,故療效頗佳。
本方原為煮散劑,現代又將其改為湯劑、沖劑、口服液、片劑以及水丸、糖漿等劑
型,使臨床運用更為方便。
[疑難闡釋]
1.關于本方方源 古今文獻及各版《方劑學》教材中對玉屏風散來源的記載大致
有三種。一是《世醫(yī)得效方》,如《證治準繩》、《中國醫(yī)學大辭典》及《方劑學》二、
四版教材;二是《丹溪心法》,如《醫(yī)方發(fā)揮》、《方劑學》五版及函授教材;三是《究
原方》,如中醫(yī)藥類規(guī)劃教材《方劑學》??肌妒泪t(yī)得效方》乃元。危亦林于1337年所
著,1345年刊行,但傳世的《世醫(yī)得效方》中并未見到此方?!兜は姆ā窞橹煺鸷嚅T
人整理而成,約成書于1347年。而宋.張松的《究原方》成書于1213年,原書雖佚,
但引文尚見于《醫(yī)方類聚》及((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故本方之源應作《究原方》
為宜。
2.關于本方隸屬歸類的沿革。本方在前人方論著作中多歸人補益門中,如《景岳
全書》卷53“古方八陣”之“補陣”,《醫(yī)方集解》、《成方便讀》卷1之“補養(yǎng)之劑”,
《成方切用》卷2之“補養(yǎng)門”等。但在以往出版的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中,
除二版教材將其作為補益劑外,余皆因其主治表虛自汗而將其歸人“固澀劑”中。析本
方之藥物組成,芪、術為補氣之藥,防風為散表之品,與以收澀藥為主組成的固澀劑相
去甚遠,故將其列入固澀劑中,不免顯得有其名而無其實。本方君以黃芪,臣以白術,
功以補氣為主,其止汗之理,并非緣于固澀,實乃通過大補脾肺之氣,使氣旺表實而汗
自止,此即從本論治之意也。故中醫(yī)藥類規(guī)劃教材《方劑學》重又將其置于“補益劑”
中,如此則名實相符,順理成章。
3.關于本方藥物劑量比例的變化 前已述及,因芪、術、防三藥劑量之差而有白
術防風湯、黃芪湯及玉屏風散之異。然觀后世各種文獻中所轉載的玉屏風散,其量比亦
有不少差異。如《丹溪心法》卷3中重用白術,芪、防等量; 《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
論》卷28中三藥等分;《東醫(yī)寶鑒。內景篇》卷2中重用防風更甚于白術防風湯,三藥
之比為1:1:3。有人統(tǒng)計了包括藥典在內的古今40余部文獻中所收錄的玉屏風散,
盡管主治大體相同,但藥物劑量比例竟達工2種之多。其中既有三味等量的,也有任何
二味等量的;三味藥中,任何二味藥在不同的藥量組合中都有重用和輕用之例。值得一
提的是,其中8種文獻所載玉屏風散都謂出自《世醫(yī)得效方》,但組成比例卻有5種。
由此推測,玉屏風散三藥劑量之所以有多種記載,顯然不乏輾轉傳抄之訛,但也不能排
除有醫(yī)家隨證化裁變化的情況。由于本方配伍原為補散并用,各家根據氣虛感邪之主次
變動補散比重亦不悖辨證論治理法。再從上述文獻的多種劑量組合來看,重用防風者僅
一方,余者皆補重于散,未失益氣固表原意。因此在臨床運用本方時,必須把握其以補
氣固表為主這一基本原則。不過,各種不同比例的玉屏風散,其功效必然有所區(qū)別,如
有人對芪、術、防三藥比例為1:2:1和2:1:1的兩首方劑進行了藥效學觀察,發(fā)現前者
抗疲勞作用較強,后者延長小鼠存活時間,降低單位耗氧量作用為優(yōu)L2j,雖然上述研
究觀測指標較少,且所顯示的結果亦未離補氣之范疇,但從一個側面揭示了本方中藥物
劑量的變動對藥效的影響,值得今后進一步深入探討。
[方論選錄]
1.吳昆:“自汗者,無因而自汗也,常人不自汗者,由衛(wèi)氣固于外,津液不得走泄,
所謂陽在外,陰之衛(wèi)也,衛(wèi)氣一虧,則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滲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
術、黃芪所以益氣,然甘者性緩,不能速達于表,故佐之以防風。東垣有言,黃芪得防
風而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者也。是自汗也,與傷風自汗不同,傷風自汗,責之邪氣
實;雜證自汗,責之正氣虛。虛實不同,攻補亦異,臨證者宜詳別之?!?《醫(yī)方考》卷4) 、
2.柯琴:“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御之;不畏
風之不去,而畏風之復來。何則?發(fā)散太過,玄府不閉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
遍試風藥以驅之,去者自去,來者自來,邪氣留連,終無解期矣。防風遍行周身,稱治
風之仙藥,上清頭目七竅,內除骨節(jié)疼痹,外解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
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惟黃芪能補三
焦而實衛(wèi),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fā),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頭目風
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臟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
大耳!白術健脾胃,溫分肉,培土即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
外有所衛(wèi);得白術以固里,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此欲散風邪者,當倚如屏、
珍如玉也?!?錄自Ch-今名醫(yī)方論》卷4)
3.汪昂:“此足太陽、手足太陰藥也。黃芪補氣,專固肌表,故以為君;白術益脾,
脾主肌肉,故以為臣;防風去風,為風藥卒徒,而黃芪畏之,故以為使。以其益衛(wèi)固
表,故曰玉屏風?!?《醫(yī)方集解.補養(yǎng)之劑》)
4.王子接:“黃芪畏防風。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氣皆柔,皆主乎表,故雖畏而
仍可相使。不過黃芪性鈍,防風性利,鈍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隨防風以周
衛(wèi)于身而固護表氣,故曰玉屏風?!?《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中)
5.徐大椿:“脾肺氣虧,不能衛(wèi)外,而腠理不密,故風邪易人,自汗不止焉。白術
健脾燥濕,黃芪補氣密衛(wèi),防風走表引領芪、術固腠理而止自汗也。為散煎服,使脾肺
氣充,則風邪外解而腠理致密,何自汗不止哉?此補中托表之劑,為腠理虛受邪自汗之
專方?!?《醫(yī)略六書.雜病證治》卷20)
6.張秉成:“大凡表虛不能衛(wèi)外者,皆當先建立中氣,故以白術之補脾建中者為君,
以脾旺則四臟之氣皆得受蔭,表白固而邪不干。而復以黃芪固表益衛(wèi),得防風之善行善
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則黃芪自不慮其固邪,防風亦不慮其散表,此散中寓補,
補內兼疏,顧名思義之妙,實后學所不及耳?!?《成方便讀》卷1)
[評議] 關于本方治證,注家皆從氣弱表虛立論,各陳己見,見仁見智。惟徐氏所
論最為言簡意賅:“脾肺氣虧,不能衛(wèi)外,而腠理不密,故風邪易人,自汗不止”。柯氏
則宗《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旨,詳論虛弱之體,不惟易受邪侵,而且以風
藥驅之,每又復來,以致邪氣留連,終無解期之理,進而明確本方立法在于托里固表,
扶正祛邪,此說為后世醫(yī)家廣為贊同,成為歷代運用本方的準則。對于黃芪與防風的配
伍關系,吳氏指出防風能速達肌表,黃芪伍之則走表固衛(wèi)之效益著,故云“黃芪得防風
而功愈大”;柯氏則認為黃芪為補劑中之風藥,防風伍之則走表祛風之力更強,故曰
“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所論角度雖然不同,其意一也。張氏更從補中寓散的高度闡
述了二藥相畏相使,相得益彰的辯證關系,立論精辟,說理透徹,足資后學揣摩。本方
中君藥,汪昂云黃芪為君,張秉成謂白術為君,兩味雖同屬補氣藥,但黃芪固表止汗之
功尤著,故汪氏所論較為恰當。
[驗案舉例]
1.虛傷風 《一得集》:郭紹翁年四十許,經營米業(yè),勞頓實甚,癸酉秋,患傷風
咳嗽,就診于余,脈浮部虛大,寸口澀小,自汗淋瀝。余曰:傷風癥也,但脈象極虛,
寸口脈應大反小,是內傷而微有外感,若服發(fā)散之藥,汗必漏而不止,虛陽浮越矣,法
宜補益,玉屏風散,二劑而瘳。
按語:玉屏風散主治肺衛(wèi)氣虛,腠理失固之證,乃益氣實衛(wèi),固表止汗之劑。虛人
外感風邪,若投發(fā)散之劑,恐更傷其表而致汗漏不止,不惟風邪不去,陽氣亦有外脫之
虞。故用玉屏風散,取其發(fā)表而不傷正,固表而不留邪,藥證相合,應手而效。
2.虛人衛(wèi)陽不固,反復感冒 《福建中醫(yī)藥》(1984,3:50):某女,44歲,醫(yī)務人
員?;颊呓洺8忻?,每月1—2次,動則氣促易汗,神疲易倦,面色蒼白,食欲欠佳,
舌淡苔薄白,脈細弱。免疫球蛋白檢查:IgG 60mg%,IgA 245mg%,IgM 140mg%。證
屬衛(wèi)陽不固,腠理虛疏,感受風寒,方取玉屏風散加味。處方:黃芪15g,白術10g,
防風、當歸各8g,每周6劑,水煎服。三個月后諸癥悉減,.復查免疫球蛋白
IgG 1225mg%,IsA 240mg%,IgM 145mg%。
按語:衛(wèi)陽不固,腠理虛疏,經常罹患感冒,且病久氣不生血,而成氣虛血弱之
證。故以玉屏風散益氣實衛(wèi)以御風邪,加當歸養(yǎng)血補虛,守方服至3月,諸癥悉減,感
冒次數明顯減少,免疫球蛋白IgG亦顯著升高。
3.自汗 《山東中醫(yī)雜志》(1983,2:36):某男,33歲,農民,1981年5月3日初
診。患者自汗五年余,近半年來加重,汗出以吃飯和勞動時為甚,伴倦怠乏力,食欲不
振,胸悶,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有齒印,脈弦細。證屬氣虛自汗,遂處玉屏風散加
味。處方:黃芪30g,白術15g,防風9g,烏梅15g,炒山楂15g,水煎服,每日1劑。
服上藥20劑后,食欲大振,氣力漸增,惟自汗如故,且胸悶益甚,于原方中加生麻黃
6g。服3劑后自汗?jié)u止,胸悶亦失,遂減量至3g,再服5劑而告痊愈,隨訪年余未見復發(fā)。
按語:表虛自汗,先予玉屏風散加烏梅、山楂以增斂汗開胃之功,藥服20劑,食
欲、體力大增,但自汗如故,胸悶益甚,此乃脾氣漸復,肺氣失宣,遂加麻黃少許,藥
進3劑,五年頑疾竟失。此案將發(fā)汗之麻黃用于自汗之證,頗具膽識與巧思。蓋因其為
宣肺要藥,可使肺氣外達皮毛而充養(yǎng)衛(wèi)氣;加之有烏梅為伍,散中寓收,亦無過汗之
偏,故獲良效。
4.胃粘膜脫垂癥 《浙江中醫(yī)雜志》(1992,8:378):某男,44歲。因上腹疼痛曾人
某醫(yī)院擬診為“慢性胃炎”,服堿性藥后疼痛無緩解,故轉院醫(yī)治。診見:胃脘脹痛,
進食痛甚,右側臥位痛劇,左側臥位痛減,嘔血,噯氣,腹脹,少氣懶言,乏力,面色
咣白。舌質淡,脈細弱。X線胃腸鋇劑檢查:幽門管增寬,其中可見脫垂粘膜皺紋,球
部呈“蕈狀”變形,球底部呈現殘缺陰影,胃蠕動增強。診斷為胃粘膜脫垂癥。證屬中
氣下陷,治以益氣升陷止血。處方:黃芪30g,白術15g,防風10g,水煎,沖服大黃
粉4g。3劑后嘔血止,胃脹痛好轉。原方去大黃粉,繼服1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X
線復查:球底部殘缺陰影消失,幽門管恢復正常。遂出院調理。隨訪1年未復發(fā)。
按語:本證由脾胃虛弱,清陽不升,氣機失暢,血失統(tǒng)攝而致。故以黃芪配伍白術
益氣補脾,升陽舉陷;防風辛散通達,疏利氣機,并助清陽之升?,F代藥理研究已證實
大黃為一止血良藥,且其性降尤善止上逆之血,又可助氣機之通達,故加入方中,藥服
3劑氣暢血止后,則去大黃克伐之品,以玉屏風散益氣補脾升陽以善后。玉屏風散原為
益氣固表而設,然其中黃芪、白術均為補脾要藥,防風性升而浮,能散能通,三藥配
伍,與補中益氣湯中以黃芪、黨參、白術配伍升麻、柴胡有異曲同工之妙。本方補氣與
升提之力雖遜于補中益氣湯,但兼具疏利通達之機是其特點,因而與本證病機頗合。
[臨床報道]
1.預防呼吸道感染 玉屏風散對于預防體弱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療效。有
人以本方(黃芪9g,白術6g,防風3g)加陳皮6g,山藥、牡蠣各9g研末制成散劑,
每次3g,每日2次,隔日服用。先后觀察?;几忻啊⒅夤苎准胺窝椎捏w弱兒85例,
結果服藥3.5—6個月后,患兒發(fā)病次數明顯減少,癥狀減輕,時間縮短,總有效率在
90%以上。免疫球蛋白測定表明,服藥后IgA較服藥前明顯增高(戶<.0。01),提示本
方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L3l。將上述6藥制成片劑,名“童康片”,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
患兒32例。結果多數患兒呼吸道感染次數明顯減少,癥狀減輕,體重增加,食欲改善,
其中顯效12例,有效17例,無效3例,免疫指標檢查,32例治療前均偏低值,尤以
IgA、IgG降低明顯,治療后28例IgA、IgG上升,其中25例已達正常,3例變化不
大,1例略有下降(肺炎反復發(fā)作2次),免疫指標的變化經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前后有
顯著性差異。本組病例中醫(yī)辨證分型均為肺脾兩虛或肺氣虛者,有濕疹史、喘息性支氣
管炎史、支氣管哮喘史者1/3以上,這些有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患兒的免疫改變比較復雜,
既有抑制,也有亢進,而且有多種因素參與,有極其復雜的過程與環(huán)節(jié),常常不是單一
的免疫促進劑或免疫抑制劑所能解決的,而玉屏風散隨著免疫狀態(tài)的高低呈雙向調節(jié)作
用。此外,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多有微量元素鋅的降低,而玉屏風散具有一定的補鋅作
用14J。將本方制成糖漿劑給98名4--6歲健康兒童服用,每次15ml(含黃芪3g,防風、
白術各1g),每日1次,連服2個月。結果亦顯示服藥組藥后唾液SIZA較之對照組
(90例)明顯升高(戶<0.005),而服藥期間及藥后3.5月上感發(fā)病率則顯著降低(戶<
0.01),進一步說明本方有促進上呼吸道粘膜分泌免疫球蛋白SIgA的作用,且預防上
感的療效較為鞏固L5j。另有將本方(黃芪30g、防風10g、白術10g)加蒼術10g外用
敷臍用于屢患上感(每月1—2次)的1—6歲兒童30例,療效頗佳。具體方法是:取
適量藥末(2歲以下每用2g,3—6歲每用3—5g),加少許淀粉用溫水調勻,填入臍部,
蓋上紗布,再用膠布固定,每晚貼1次,5日為1療程,間隔5天,連用4個療程,結
果有效28例,無效2例L6,。山東淄博人民制藥廠將本方制成片劑,名為“防感片”,臨
床報道以雙盲對照治療210例,結果表明該藥可明顯降低感冒、流感發(fā)病率,防止慢支
反復發(fā)作,并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治療后IgA、IgG、T.淋巴細胞轉化率、E.玫瑰花環(huán)
形成率顯著升高c”。類似報道還有很多C8—9j,提示玉屏風散通過益氣固表實衛(wèi)預防虛人
外感確有效驗。
2.支氣管哮喘 有人將本方用于反復發(fā)作的支氣管哮喘的防治,療效滿意。方法
是:急性期以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吸氧、抗生素、擴張支氣管及祛痰、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為主,另服玉屏風散(黃芪18g,白術、防風各6g),共為粗末,水煎服,每日1劑。
緩解期以玉屏風散為主,上方劑量加倍,共研細末,每次10一15g,每日2次,白開水
調服。連服2個月,第三月起間斷服用。經治20例(病史8個月一25年),近期治愈
(僅服本方或停用半年以上無發(fā)作者)7例,顯效(單服本方偶有發(fā)作,但用少量擴張
支氣管藥即能很快緩解者)7例,有效(只服本方,發(fā)作次數減少,程度減輕者)5例,
無效(服藥2月無任何好轉者)1例,總有效率達95%。作者觀察到服用本方明顯奏效
時間在3周以后,療效與療程呈正相關,故本方服藥時間宜長,上述有效病例中服藥時
間最長者達2年之久。
3.慢性腎炎 用玉屏風散加淫羊藿及維生素E(每日60—90mg)為基本方,治療
36例隱匿性腎炎。結果基本緩解30例,無效6例,對尿紅細胞、尿蛋白的有效率分別
為90.9%、83.3%。對基本緩解中的18例,經8個月至3年的隨訪,僅2例尿復查出
現2—3次少許紅細胞,其它均無復發(fā)111j。另有用本方治療各類腎小球腎炎者中易于傷
風感冒而誘致病情反復發(fā)作的患者24例,結果有效23例,無效1例,觀察中發(fā)現對于
氣虛型腎炎療效尤佳。還有人用本方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并發(fā)感染者27例,每日1
劑,連用3周,有效率為74%,與抗生素治療組10例比較,療效相似,但玉屏風散組
感染再發(fā)率低,全身狀況改善明顯c13]。
4.汗證 有人以本方加煅龍牡、糯稻根、大棗治療小兒多汗屬氣虛證者35例,取
得滿意療效L14)。又在上方基礎上,加黨參治療氣虛型31例,結果總有效率達94。6%,
作者指出應用本方治療汗證,重用黃芪益氣固表是提高療效的關鍵cuj。用本方加黨參、
當歸、紅棗治療16例外科手術后自汗惡風患者,服藥多則9劑,少則3劑,平均5劑收效[16)。
5.病毒性心肌炎 對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自然殺傷(NK)細胞活性檢測,
發(fā)現NK細胞活性降低者達24例,占肋%。經服玉屏風散合生脈飲口服液2—3個月
后,NK細胞活性由治前的12.26±1.31(M±SD)提高至31.99±4.23(M±SD),兩
者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01)。同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心電圖亦均有明顯改善c”,。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觀察60例,處方改為玉屏風散湯劑隨證加減,亦取得了滿意的療
效[18j。
6.多發(fā)性癤 以本方為主加減治療多發(fā)性癤35例,療效滿意。其中挾風者,加荊
芥、白芷、桔梗;熱重者,加銀花、連翹、黃芩、梔子;濕重者,加蒼術、萆蘚、黃
柏,每日l劑,水煎服。對照組20例單用紅霉素或麥迪霉素口服。療效判定:治愈:
癤腫消退,間隔2個月以上無復發(fā)。未愈:癤腫此伏彼起,療程超過2個月,或間隔不
到2個月又有復發(fā)。結果治療組治愈33例,治愈率94.3%,治愈時間4—23天,平均
14天,未愈2例。對照組治愈12例,治愈率為60%,治愈時間6—48天,平均29例,
未愈8例。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治愈率有顯著差異(P<0。01)[19J。
此外,以本方加味治療過敏性鼻炎l:0j、蕁麻疹c:’j等辨證屬于衛(wèi)氣虛弱,腠理疏
松,風邪外襲者,亦獲良效。
[實驗研究]
1.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玉屏風散對小鼠脾細胞PFC及cAMP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
用,且dW變化與PFC變化呈逆相關,與C-\0呈正相關,從而可以確認本方具有
雙向調整性免疫藥理活性L2x。玉屏風散加味治療107例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時,能使鼻分
泌物中cGMP降低,血漿cAMP升高,血漿cGMP降低,cAMP/cGMP比值升高[20,23j。
此作用為全方或黃芪所具有,單味防風或防風加白術無雙向性影響,僅在對照組PFC偏
高時呈現單向的抑制作用。黃芪之水提醇沉上清液對小鼠脾臟PFC及CAIu真I)也呈現雙
向的調節(jié)作用,故可認為它是玉屏風散或黃芪起雙向調節(jié)作用的一個重要有效部位[24j。
玉屏風散還能提高正常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可完全對抗HPA(醋酸氫化潑尼松)
所致的吞噬功能降低,使其恢復至正常水平,說明玉屏風散對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不僅
有明顯的促進效應,還有較強的保護作用。本方還可促使小鼠胸腺和脾臟重量明顯增
加,促進體內免疫球蛋白IgA升高[3-5,,對T細胞功能及體液免疫有一定保護作
用[:.一:“。
2.對腎炎的病理修復作用 玉屏風散對實驗性腎炎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對兔用
Vassali改良法造成實驗性腎炎模型,每日給予相當于原生藥14.67g的玉屏風散浸膏,
服藥7周后可見病理學檢查有顯著好轉,光鏡及電鏡檢查均發(fā)現兔的腎臟病變顯著減
輕,好轉率達83.33%,對照組好轉率為33.3%。二組病理改善有顯著差異(戶<
0。01)。同時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腎功能方面內生肌酐清除率回升較快,尿蛋白定量也
較低,但血液淋巴細胞轉化率無明顯差異L2'”。
3.對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研究發(fā)現,玉屏風散口服液在雞胚內能明顯抑制流感
病毒A,并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顯著升高。此外還觀察到藥物
在雞胚內不僅是抑制流感病毒,而且還具有滅治流感病毒的作用[25,28j。
4.抗感染作用 研究表明,慢性腎衰合并感染的免疫反應變化的機制與血清鋅代
謝異常有關。當血清鋅顯著降低時,臨床上易并發(fā)感染、貧血、營養(yǎng)發(fā)育障礙、性功能
低下、傷口愈合延遲等,故使用玉屏風散治療獲得較好療效。表明玉屏風散抗感染的作
用機制可能與鋅異常得到調整,進而使免疫功能改善有關[t3J。此外,玉屏風散抗感染
途徑與抗生素明顯不同,它是通過改善全身狀況及機體的免疫功能,進而改善局部防衛(wèi)
屏障的能力而發(fā)揮作用u”。
5.對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影響 有人觀察了玉屏風散加菟絲子、當歸、蚤休與玉屏
風散原方對陽虛小鼠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影響,顯示二方可改善小鼠食欲、活動度及應激
能力,促使腎上腺組織增生,尤以前方作用為著[29j。實驗還表明,給小鼠分別灌服玉
屏風散和人參煎劑有類似人參耐低溫、耐疲勞、降低耗氧量的作用,能增強機體對有害
刺激的防御能力。上述玉屏風散對有害刺激引起的非特異性抵抗力,可能與增強垂
體下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功能有關130J。
6。制劑研究 由于玉屏風口服液在制劑過程中需經過醇沉工藝,但乙醇用量過大,
又會導致黃芪所含多糖、氨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的損失。因此有人對該藥醇沉乙醇用量
進行了優(yōu)選,結果發(fā)現按浸膏量的2.5倍加入乙醇,既經濟,有效成分損失也少[3tJ。
綜上所述,玉屏風散在臨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多種易因外感風邪而致反復發(fā)作的疾
病,本方通過補氣實表而使正氣強盛,腠理固密,則外邪難以入侵,所以有關本方的實
驗研究亦側重于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的觀察。研究發(fā)現本方能夠提高吞噬細胞功能,促
進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對細胞及體液免疫具有促進和保護作用,并
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呈現雙向調整性效應,從免疫學方面較為系統(tǒng)地揭示了本方益氣固表
的藥效學基礎。同時還發(fā)現本方能夠增強垂體一一腎上腺皮質功能,促進組織器官病理
損害的修復,并有抗病毒和抗感染作用,提示本方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機制是多方面的。
本方在臨床上還廣泛用于治療汗證和多種過敏性疾病,但有關此方面實驗研究的報道卻
甚少。因此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本方的抗過敏作用以及對神經體液功能的
調節(jié)作用,應列為今后研究的課題之一。此外對于本方量效關系的研究雖已初見端倪,
但亦有待系統(tǒng)和深入,以期更為全面地揭示和闡明本方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