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chuàng),謝絕任何媒體轉(zhuǎn)載
10月6日新朝皇帝王莽被殺:公元23年王莽頭顱為什么保留200多年?
歷史上的今天,跟著薩沙每天學(xué)半分鐘歷史。公元23年10月6日新朝皇帝王莽被殺。
王莽是個篡位者,也是個改革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莽的改革還是頗有意義的。
如果他的改革真正能夠?qū)崿F(xiàn),新朝可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任何改革必須立足于實際,不能天馬行空,異想天開;當(dāng)然,改革也不能只是提出方向,而不確定具體怎么實現(xiàn),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執(zhí)行力更重要。
王莽的改革,就犯了很大的錯誤。
比如,他的王田制度就是典型。
他將土地確定為國有,不得買賣,按照人丁分配土地。
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過九百畝者,須將多出部分分給宗族鄰里;原來沒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
明眼人可以看出,這似乎是土地公有制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原則上,這是一種公平的土地制度。
如果這個制度得以實現(xiàn),中國就是歷史上最早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制度的國家。
然而,王莽應(yīng)該可以預(yù)計到,此舉會嚴(yán)重動搖既得利益集團(tuán),也就是大地主、大貴族的利益。
他們是國家的統(tǒng)治階層,具有強大的力量,一定會用盡方法反對,甚至起兵反抗。
當(dāng)時王莽的統(tǒng)治集團(tuán)成員,幾乎人人都是大地主,自然人人反對。
王莽很快處于孤家寡人的地位,連政權(quán)都維持不住,只得在2年后廢除土地新政。
然而,在這2年內(nèi),人民并沒有得到任何的利益,空歡喜一場。
人民也對王莽極度不滿,認(rèn)為他朝令夕改。
其他的改革,大體也是如此。
王莽新政有很多有積極的意義,也更為公平合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可以構(gòu)建更和諧的社會。
可惜,那時候只是封建王朝初期,不要說資本主義萌芽的影子都沒有,連封建制度尚且沒有成熟。
超越時代的規(guī)劃一些制度,又無法真正執(zhí)行下去,改革失敗也就是必然了。
同時,王莽好大喜功,在新朝改革尚且沒有譜的情況下,擅自向外進(jìn)攻,接連挑起對匈奴和高句麗的戰(zhàn)爭。
雖然最終打敗了高句麗(還將其改名為下句麗),卻陷入和匈奴長期的作戰(zhàn)中。
匈奴是游牧民族,同有固定城池的高句麗不同,根本不可能迅速消滅。而王莽卻征集30萬大軍,不顧后勤無法維持,開始對匈奴的持久戰(zhàn)。
而僅僅對匈奴的戰(zhàn)爭,就花費了國家財政的三分之一,使得本來就嚴(yán)重赤字的財政徹底崩潰。
老百姓被胡亂的改革和對外戰(zhàn)爭,搞得苦不堪言,生存困難。
最終,天下大亂,王莽自己也性命難保。
王莽帶著一千多隨從逃走,結(jié)果幾乎全部被殺。
商人杜吳將王莽殺死,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到有人發(fā)現(xiàn)了王莽的綬帶,這才知道王莽已死。
王莽被殺后,頭顱被懸掛在南陽宛縣鬧市,供民眾泄憤。
隨后,王莽的頭顱被保存在國庫內(nèi),長達(dá)200多年。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皇家武庫意外遭大火,王莽的頭顱才被意外焚毀。
問題來了,為什么王莽顱骨會被保存這么久呢?
原因如下:第一,王莽是中國封建王朝建立以來,首個篡位成功的大臣。歷代君主留著他的顱骨,是為了恐嚇部下;
第二,王莽是一個改革家,也是因超乎時代的改革導(dǎo)致天下大亂。留著他的頭顱,是讓君主的子孫后代都墨守舊制;
第三,王莽會不會是個穿越者呢?留著他的頭顱做個證據(jù)。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quán)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