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失眠是指臟腑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diào),導致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病證,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本病又稱不得眠、不寐。利用刮痧法可以緩解失眠癥狀,讓您可以安心睡覺。
失眠主要表現(xiàn)為入睡艱難,寐而易醒,醒后不寐。心脾兩虛型失眠:心悸健忘,困乏無力,頭暈目眩,飲食無味;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出現(xiàn)急躁易怒,目紅口苦;腎陰虛型型失眠:除主證可見心煩不安,頭暈耳鳴,腰膝痠軟。
1、情志所傷 由情志不遂,肝氣郁結(jié),肝郁化火,邪火擾動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過極,心火內(nèi)熾,心神擾動而不寐,或由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虛生化泛源,營血虧虛,不能奉養(yǎng)心神。
2、飲食不節(jié) 宿食停滯,脾胃受損,釀生痰熱,壅遏于中,胃氣失和,陽氣浮越于外而臥不安。
3、病后 年邁,久病血虛,產(chǎn)后失血,年邁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心神不安而不寐。
4、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素體陰虛,兼因房勞過度,腎陰耗傷不能上俸于心,水火不濟,心火獨亢,或肝腎陰虛,肝陽偏亢,火盛神動,心腎失交而神志不寧。
中醫(yī)刮痧癥狀圖
此節(jié)介紹中醫(yī)刮痧法緩解失眠的三種方法及如何取穴等要點。
肝郁化火
取穴:四神聰穴、行間穴、足竅陰穴、風池穴、神門穴
刮拭順序:先點揉頭頂四神聰穴,然后刮頭后部風池穴,再刮前臂神門穴,最后刮足背部行間穴至足竅陰穴。
刮拭方法:瀉法
治療方義:四神聰穴局部取穴寧心安神,行間穴平肝降火,足竅陰降膽火穴以除煩,風池穴疏調(diào)肝膽而止頭痛頭暈,神門穴寧心安神。
心脾兩虛
取穴:脾俞穴、心俞穴、神門穴、三陰交穴。
刮拭順序:先刮背部心俞穴至脾俞穴,再刮前臂神門穴,最后刮下肢三陰交穴
刮拭方法:補法。
治療方義:脾俞穴、三陰交穴健脾益氣養(yǎng)血;心俞穴、神門穴養(yǎng)心安神定悸。
腎陰虛
取穴:四神聰穴、風池穴、太溪穴、腎俞穴
刮拭順序:先點按四神聰,再刮后頭部風池,然后刮背部腎俞,最后刮太溪穴。
刮拭方法:補法
治療方義:四神聰穴疏通局部氣血,風池穴祛風活絡止頭痛,頭暈,太溪穴滋陰補腎,腎俞穴益腎氣聰耳。
中醫(yī)刮痧手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