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耐下心來(ID:dezhou-study)
在你上學過程中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不僅玩得好,學得也很好,他們使用時間的效率特別高,同樣的時間,他們總是能產(chǎn)出比一般人更多的東西。
衡量一個人活了多長時間,并不是用他的年齡來界定,而是看他思考了多少。我們通常說的巨嬰就是這樣,年齡很大,心智卻很年輕,無論他年齡多大,都被人界定為沒有長大的孩子
一臺閑置的計算機,CPU是空閑的,并沒有被實際使用。但卻和計算機做大量運算的價值完全不一樣。
那些玩得多,學得好的人,他們未必比我們聰明多少,而是他們會合理使用暗時間,即那些看不到的時間,無形之中就比我們多活了很多年。
劉未鵬的《暗時間》里面說到: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的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占據(jù)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
我們會有這樣一個感受,看完一本書,把書本合上,卻發(fā)現(xiàn)自己傻了,甚至完全不知道這本書說了什么內(nèi)容,能留在大腦中的知識真的是少之又少。
走路,睡覺,上廁所,坐公交這些都是我們的暗時間,若是能把這些時間拿來思考,我們成長的時間又多了很多。
我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高三那年,我學渣逆襲一本,年級兩百左右最后高考年級第五。我那時候習慣晨跑,每天早上五點半到教室,看會書七點左右下去跑步,我跑步前會找一個相對難一點的題目放在腦中。
很多時候跑步途中得出了答案。還有更夸張的,我有一次想著一個物理題目睡著了,第二天早上再去看那個題,突然就會做了,真的是神奇。
合理使用這些暗時間,能有效提高我們的效率。
保持效率的同時,必須要能夠?qū)W⒃谝患虑樯?,即思維體力。思維體力是指: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注意力造就非凡專家,天才來源于長久的專注訓練。
化學里面,苯環(huán)結(jié)構(gòu)的發(fā)現(xiàn)就是在這樣一種極度專注的情況下得出的,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在夢中遇到一條蛇,他因此受到啟發(fā),提出了苯環(huán)結(jié)構(gòu)。
前面的文章中說過,專注是出現(xiàn)心流的途徑,那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幸福。
成就高的那些人,無不是能讓自己快速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從一件事情轉(zhuǎn)換到另外一件事情總是需要一點時間,并不能馬上就能進入狀態(tài)。
快速切換狀態(tài)需要我們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我經(jīng)常訓練自己,讓自己能夠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看書,卻發(fā)現(xiàn)很難,真的是會有脾氣,總是被不斷干擾,心里特別不舒服。
今天下班后,我卻驚奇發(fā)現(xiàn),一定程度上,我能夠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看書,即使身邊有人打電話聲音很大,卻也能看進去。外界干擾在減少,我從一個無序的狀態(tài)慢慢走向有序,成長確實是一個熵減的過程。
時間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流逝,事情越來越多,壓力也逐漸增大,我們真的需要提高效率,保持專注才能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事實證明,減小焦慮,轉(zhuǎn)移注意力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這正應了那句老話,忘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立即開始下一段感情。
外界再浮躁,我們的內(nèi)心一定要一片寧靜,只有靜,才能有更多思考,也才證明我們活著,不僅年齡增長,心智成熟程度也在增加。
耐心,人一生最長的修行
耐下心來,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