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兒子愚笨出家,后兒子中了狀元,他在墻上寫下了一句千古名言
就像長輩們常說的那樣,如果不好好聽老人的話,那以后就容易吃虧,這些話一直圍繞著我們身邊,似乎時刻都提醒著我們。其實在以前那些古人們流傳下來的話還是存在著一些道理的,以至于到現在還依然非常適用。中國的歷史文化真的是非常的博大精深,我們現代的許多人對那些名言也并非是完全理解,要目就只知道半句,而不記得另外半句是什么了。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那句“兒孫自有兒孫?!卑眩芏嗬先硕颊f過這句話,而大家不知道的其實下半句中才有著許多的精華。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從它的表層含義上來看,它的意思其實就是家長們不需要太過操心兒孫們,因為他們必有自身的福氣。這是由元代的關漢卿寫的,其故事的主要部分其實體現在后半句中。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就是以前有一個姓羅的秀才,他的家庭條件是比較貧苦的,可他依然用心勤奮地讀書,只為了能夠考取功名來改變鄉(xiāng)里的生活??墒乾F實永遠是那么殘酷的,他考了好幾次都沒有中,于是他就此灰心了,并且覺得沒臉回去見大家了,于是他就選擇留在他鄉(xiāng)做了個教書先生來過日子。
雖然家里環(huán)境不怎么樣,但他的妻子卻十分賢惠,他們還生了個可愛又懂事的孩子。在過了幾年之后,由于他萬分思念自己的家人,于是就打足了勇氣選擇回家。
當他看到自己的兒子時是非常開心的,這孩子也差不多已經七歲了,于是羅秀才就想著出個題目考考他,可誰知道看起來如此乖巧的孩子腦子卻很笨,將來也無法成才。羅秀才覺得不僅他自己的仕途十分的坎坷,連孩子以后也不能成才,沖動之下他便選擇了出家。
在他走之后的是八年里,他與家里的親人斷絕了來往,突然有一天他在一個香客那里聽到自己的兒子居然中了狀元。在了解了之后他才知道妻子平時節(jié)衣縮食給孩子找老師,經過了堅持不懈地學習終于成功了。
這消息可著實是把羅秀才可開心壞了,馬上回家了??僧吘惯^去了十八年,那些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也都不認識他了,覺得他看起來有點像討飯的,就連看門的都想著把他隨便打發(fā)走,后來他便在墻上留下了這個詩。
也就是:“離別家鄉(xiāng)十八秋,千錢斗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從此之后,他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只是這詩卻永遠地流傳了下來,莫不知其實最后一句才滿是精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