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位皇帝是大名鼎鼎的“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關(guān)于萬歷48年的皇帝生涯,后世史家用最簡短的2個字來直接否定就是“怠政”,原因是他連續(xù)二十多年不上朝。萬歷不上朝是事實,但并非一無是處,他的最大功績是在史冊中濃墨重彩的萬歷三大征,即“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quán)入侵的朝鮮之役”,“平定苗疆土司楊應(yīng)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大征無一不是在萬歷主導(dǎo)策劃下完成的勝利戰(zhàn)役,他在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英明果斷儼然是一代明君風(fēng)范。可惜,萬歷確實怠政,筆者也同意明史“明亡始于萬歷”的觀點。特別是萬歷末年的最大失敗“薩爾滸之戰(zhàn)”拉開了女真(滿清)由守轉(zhuǎn)攻,明朝由攻轉(zhuǎn)守直至最后滅亡的序幕。所以萬歷皇帝是明朝滅亡的始作俑者,喪鐘的敲響人。
下一位皇帝“光宗”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皇帝就完蛋,是歷史少有的極短命皇帝。但這位爺卻特別多故事,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都跟他有關(guān),真是不省事的主。由于他在位時間太短,評價無所謂好壞,只添后世聊資。
明朝倒數(shù)第二位皇帝是“熹宗”朱由校,年號“天啟”,后世冠他為“木匠皇帝”諷刺他玩物喪國。說他玩物這沒錯,誰沒點愛好,比乾隆下江南的窮奢極欲,玩木頭絕對“無公害”。但后世史家借此說他不理朝政貽害國家,這不是事實。天啟帝沒讀過書(他爸的太子位一直不穩(wěn),沒管得上他),但種種史料證明,他不僅不是白癡,而且天賦異稟(老朱的基因怎么這么強大呢),對朝政一點就通,對軍事也是一學(xué)就會,幾個月時間就處理的井井有條。光啟一朝對滿清軍事的步步緊逼雖然勝少負多,但那時的明朝已是千瘡百孔,由不得他??上靻⒌?3歲就撒手而去了,不然肯定比崇禎干得好,雖避免不了明朝的滅亡,但延遲幾年應(yīng)該沒問題。
明朝末帝是崇禎皇帝“思宗”朱由檢,明史對他基本都是否定批判。但歷史不會因為史家的歪曲筆墨就會改變,真實的崇禎皇帝并不是疑心重,刻薄寡恩的人。袁崇煥死的并不冤,他專權(quán)斬殺名將毛文龍,避開朝廷私下與滿清交易來往,藐視皇帝權(quán)威以京城為餌引清軍入關(guān),種種大逆不道,千刀萬剮死有余辜。朱由檢雖落得亡國的下場,但勤政為國二十多年,亡國之際賜死妻妾,吊死煤山,遺書寫道“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字字珠璣展現(xiàn)鐵骨錚錚的男兒氣魄。崇禎因為爺輩萬歷怠政留下的爛攤子而亡國,乾隆昏庸卻只因他爺是康熙而坐享盛世榮光,這是命。從歷史觀來看明朝滅亡,除封建帝制末期固有的沒落定律之外,明末多發(fā)的災(zāi)難把這個腐朽的國家捅得千瘡百孔是主要原因,滿清的入關(guān)只是加速了這個進程而已。“君王死社稷”的祖訓(xùn)是對崇禎皇帝的最后寫照總結(jié),真的很想很想對朱由檢說一句“國家危亡不怪你,你盡力了!”
真實的明朝是一個為生民為后世做出重大貢獻的大統(tǒng)一王朝,他的皇帝們?nèi)缣焐先盒前汨矈Z目,這16個人個個有風(fēng)骨,有氣節(jié),有擔(dān)當(dāng),是所有王朝中最具人格魅力的一朝統(tǒng)治者。最后引用一段老朱《皇明祖訓(xùn)》的起名表做結(jié):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簡靖迪先猷。
了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