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洛陽——麗景門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今天,我們吟誦這些經(jīng)典之作時,心中依然會泛起絲絲漣漪。那些奇妙絕倫、瑰麗多姿的詩句,承載著詩人多少深情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李商隱(公元813-858年)被稱為“情詩王子”絕對是實至名歸。況且,他風度翩翩,一表人才,曾經(jīng)還是到處留香的“情種”呢?。ㄦ溄樱海?/p>
李商隱畫像
大和三年(829),李商隱與好友溫庭筠一起進京趕考,路過東都洛陽,借宿于洛陽西郊其堂兄李讓山家。李讓山見到自己久未謀面的堂弟過來,很是高興,便高聲朗誦李商隱《燕臺四首》詩,以示歡迎。這是李商隱最得意的組詩作品,吟詠了一段濃厚悲劇色彩的愛情,抒發(fā)對所思慕的女子一年四季的相思之情。李讓山家隔壁住一位叫柳枝的姑娘,年方十七。她的父親是洛陽一富商,在外出經(jīng)商時遭遇風浪,翻船淹死了。柳枝有兄弟數(shù)人,但她的母親最喜歡這個女兒。與一般循規(guī)蹈矩、羞澀溫柔的姑娘不同,柳枝活潑可愛、不拘小節(jié)。當李讓山讀到《秋》詩中“欲織相思花寄遠,終日相思卻相怨”時,鄰家姑娘柳枝推窗驚問:“這么好的詩歌是誰寫的?”李讓山笑道“就是住我家的李商隱啊,需要我?guī)湍阋妴???/p>
欲織相思花寄遠,終日相思卻相怨
于是,柳枝手斷衣帶,請李讓山轉(zhuǎn)贈李商隱向他乞詩。第二天,詩人與李讓山一起來到柳枝家的里巷。柳枝梳著雙髻,兩臂交錯在門前。兩人四目相對時,李商隱驚詫于她的美貌而局促不安,而柳枝姑娘卻大方地對李商隱嫣然一笑,指著詩人說:“三天后焚香以待,請郎君過訪” 。李商隱心如鹿撞,驚喜萬分,愉快地答應了柳枝的邀請。一回住處,他就向好友溫庭筠盛贊柳枝姑娘花容月貌,端莊大方,并興奮地賦下了一首《無題》詩:“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他用毛筆工工整整的寫了下來,擬三天后贈予一見鐘情的姑娘。溫庭筠與李商隱既是詩友又是摯友。當年溫庭筠游學于長安,經(jīng)常以門客的身份出入令狐楚府,得以與時任令狐楚幕僚的李商隱相識。有意思的是,李商隱內(nèi)斂低調(diào),但與性格外向的溫庭筠相處卻灑脫自在。兩人都是寒門子弟,都想靠才華立世。在詩詞方面,都愛創(chuàng)作綺麗深情的朦朧詩句。不僅如此,兩人在為人處世上還有很多一致的見解,碰面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年齡相仿,三觀相合,注定了他們是可以彼此攜手的同路人。李商隱曾經(jīng)幾次科考落第,身邊幾乎都有溫庭筠相伴相隨的身影。
為情所困,樂而忘蜀
有一種默契,叫心照不宣;有一種懂得,叫流水知音。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就這樣在晚唐亂世中走到了一起,并且一結(jié)交就是一輩子。溫庭筠聽了李商隱興高采烈的贊美,看了李商隱一見鐘情的律詩,心中油然生起一股淡淡的憂慮。他擔心李商隱為情所困,樂而忘蜀,貽誤科考,便于當晚趁李商隱睡熟之時,故意將他的行李一并拿走,留下一封言簡意賅的短信后,不辭而別,先去長安了。第二天一早,李商隱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李丟了,又見到溫庭筠的留言信。信中“枝上柳綿少,何處無芳草”的警句,使李商隱幡然醒悟。他顧不上三天后與柳枝的約會,急忙追了過去。
枝上柳綿少,何處無芳草
柳枝姑娘怎料得,許他三天后以博山金爐待之,如今他卻不告而別,抽身離去,那樣冷漠,那樣決絕,不給一絲轉(zhuǎn)圜的余地。既然敢許他一個良辰美景,就敢還他一個渠會無緣。她愛時那樣果敢直率,恨時也絕不優(yōu)柔寡斷。一年后,落榜的李商隱失魂落魄地回到洛陽,想與柳枝姑娘再續(xù)前緣,卻得知她已被關(guān)東一位地方長官娶為姬妾了。失戀加落榜的雙重打擊,使他傷心不已?;蛟S此生無緣相見了,他不禁萬分感慨,寫下一組五言絕句《柳枝五首》,題寫在柳枝的故宅上,算是對柳枝姑娘羅帶乞詩的答謝,更是兌現(xiàn)了欠她的一個承諾。盡管這兌現(xiàn)來得太遲。但世間諸事,一經(jīng)錯過,往往就是前塵隔海了。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不久,他又寫了一首無題詩,來祭奠自己尚未開始就已結(jié)束的愛情:“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詩中李商隱用兩個愛情故事賈氏窺簾愛韓壽之少俊和甄妃留枕慕曹植之才華,描寫柳枝姑娘追求愛情之強烈與奔放,最后以“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轉(zhuǎn)折,表述美好愛情卻如春花枯萎,刻骨銘心的相思卻化成了灰燼,這是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詩人用強烈的對比方式顯示出美好愛情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扣人心弦的悲劇美。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