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蒙古的牧民在杭愛山發(fā)現了頗為奇怪的石刻,上面書寫著大量的文字,但字體卻從來沒見過。而后蒙古專家對其進行了重點考究,發(fā)現它是漢字,只是在多年的研究中,他們只研究出幾個字,更是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在2014年蒙古國尋求我國的幫助,齊木德道爾吉教授馬上率領考察團來到蒙古,和蒙方專家一起對杭愛山進行了科考。
在3年的考究中,這個石刻終于被研究破譯,翻譯的結果讓中國專家激動萬分,而這個時刻的內容就是《封燕然山銘》,是東漢班固所寫的,其中記錄了東漢大將竇憲率領軍隊建立功勛的事跡。
可能很多人會問,竇憲是誰呢?為啥封燕然山卻在史書上沒有什么記載?其實他是和霍去病比肩的英雄,大家都知道霍去病將強大的匈奴打得逃荒逃竄,并創(chuàng)下了封狼居胥的壯舉,達到了武將們難以匹敵的地步,不過要說史上對外的最大戰(zhàn)役,其實還在于竇憲,他一次俘獲了20萬匈奴。
在東漢建立后,西域已經被匈奴控制,絲綢之路也已經被阻斷,而光武帝為了發(fā)展民生,采取了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并沒有對匈奴對戰(zhàn)。而隨著明帝和章帝對匈奴的打擊,以及班超西域外交,北匈奴的生存危機也在加劇,但他們一直在邊境侵擾。
在漢和帝登基時才10歲,母親竇太后控制整個朝廷,重點提拔竇氏家族的人,而她的哥哥就是竇憲。因從小沒有父母的管教,整天在街頭打架斗毆胡作非為。在妹妹成為皇后時更是肆意妄為,整天欺壓民眾,貪取不義之財。一次他看中公主劉致的農田,無法無天的他竟然直接威脅公主,將其的農田霸占,而劉致不敢和他爭鋒,只能忍氣吞聲。
漢章帝一次路過這里,發(fā)現其中的蹊蹺,了解事情真相后,章帝十分憤怒,想要將他殺頭,但皇后為其求情,自愿降低等級。就這樣章帝才忍住沒殺他,但不再賜予他太多的權利。而在和帝繼位后,竇憲直接被提拔為侍中,霸占朝廷權利,將那些敢于進諫的功臣殺死,還將竇太后的面首殺死,朝中大臣聯名上書將他抓起來。竇太后雖不忍心,但大臣的話還是要考慮的,不過她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竇憲戴罪立功。
此時的南北匈奴發(fā)生內戰(zhàn),南匈奴的兵力薄弱,尋求漢朝的幫助。就這樣竇憲被任命車騎將軍,率領幾萬大軍出征攻打被匈奴。雖說竇憲是一個紈绔子弟,但他在軍事才能上非常強,他采用了閃電戰(zhàn)的方式作戰(zhàn),畢竟匈奴部落的分布比較分散,在開戰(zhàn)時很難能夠將所有兵力一網打盡,而奇襲卻可以避免糧草短缺的問題。
公元88年,竇憲發(fā)動了奇襲戰(zhàn),率領一萬多大漢鐵騎對匈奴交手,本以為是一場惡戰(zhàn),結果卻發(fā)現匈奴很快就敗下陣來,而單于率領主力逃走。在這種情況下,竇憲立馬率兵追捕,斬殺了匈奴一萬多人,俘獲了數百萬頭牛馬??吹綕h軍的威武強大,匈奴紛紛投降,二十萬人選擇歸順大漢,要知道以往對戰(zhàn),也不過才俘虜數萬人,可見此次戰(zhàn)役的大獲成功。
隨后竇憲來到了燕然山上祭天祭地,讓隨行的史學家班固記錄了這次戰(zhàn)功,并將其刻在懸崖上,也就是考古發(fā)現的《封燕然山銘》!而后漢軍在西伯利亞追趕到了單于,并讓其歸降大漢。此時的南匈奴則提議,應該將單于勢力一網打盡,徹底歸順大漢。
在公元91年,漢軍再次出征,北匈奴帝國滅亡。但殘余的匈奴人跑到了歐洲,讓整個歐洲為此臣服,黑暗中世紀來臨,可見漢朝是有多么的強大。
竇憲因戰(zhàn)功赫赫被提拔為大將軍,但此后他的狼子野心再次暴露出來,提拔心腹禍害朝政,就連地方官員的任命都是他說了算,那些清官想要檢舉竇憲的行為,卻被殘害而死。而私底下,竇憲還自稱'萬歲',不把漢和帝放在眼中。在公元92年,竇憲率領黨羽想要將和帝殺死,此時宦官鄭眾先發(fā)制人,將這些人全部抓捕,并將竇憲的軍權收了回來,讓其在牢獄中自殺。
竇憲之所以不在史書中留名,說白了還是他的狼子野心,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他是民族英雄,畢竟他讓北匈奴的禍害徹底了解。不過此后的東漢大權卻被宦官和外戚輪流爭霸,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