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生命般真誠地思考哲學,最終卻發(fā)瘋而死;他,生前因哲學而榮耀一時,也因哲學而孤獨一生,死后卻因'權力意志'成為希特勒推崇的法西斯思想先驅。
【沉默的童年:純樸孤僻與文學音樂】
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ね?/span>尼采出生于普魯士的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他是個沉默的孩子,兩歲半才學會說第一句話。
1849年,他的父親、2歲的弟弟相繼過世。第二年,尼采隨同母親和妹妹遷居瑙姆堡。
從小生長在一個完全女性的家庭里,尼采顯得脆弱而敏感,性格也變得孤僻。受母親的影響,尼采終生保持清教徒的本色,猶如石雕一般純樸。
尼采曾這樣講述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屬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陽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經(jīng)過早地學會成熟地思考?!?/span>
10歲,尼采就讀于瑙姆堡文科中學,他對文學與音樂極感興趣。
14歲時,他進入普夫達中學,這個學校課程都是古典的,訓練很嚴格,出了很多偉大的劇作家和哲學家。
但是,尼采卻難以接受這種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當時他除了理智有著驚人的進步外,音樂和詩歌已成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哲學學習:熱愛希臘、偶遇叔本華】
1864年,尼采進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
尼采在修養(yǎng)和氣質上更像一名貴族,他對平民政治不感興趣。因為他從沒想過要過一種安寧舒適的生活,所以也不會對那種有節(jié)制的歡樂和痛苦的可憐的生活理想感興趣。
他熱愛希臘詩人,崇尚希臘神話中各種鮮明特點的人物,他熱愛巴赫、貝多芬,以及瓦格納,并把他們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結合起來。
1865年,尼采偶然在舊書攤購得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欣喜若狂,每天凌晨2點上床,6點起床,沉浸書中,心中充滿神經(jīng)質的激動。
后來,尼采回憶說,當時他正孤立無助地經(jīng)歷著某些痛苦的體驗,幾乎瀕于絕望,而叔本華的書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現(xiàn)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
這樣,叔本華就成為這個青年的偶像;尼采在以后也被認為是叔本華唯意志論的繼承者。
【24歲的大學教授:發(fā)表《悲劇的誕生》】
1869年,年僅24歲的尼采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言學教授。在這里,尼采結識了許多年長和年輕的朋友,獲得了瑞士國籍。
1869年5月,尼采初次拜訪了瓦格納,他們熱烈談論著共同喜愛的叔本華哲學。隨后幾年里,瓦格納和妻子成為尼采在藝術和理智的良師益友。
同月28日,尼采在巴塞爾大學發(fā)表就職演說,題為《荷馬和古典語言學》,他成為當?shù)貙W術界的精英和上流社會的新寵。
不久德法開戰(zhàn),尼采主動要求上前線。在途經(jīng)法蘭克福時,他看到一隊軍容整齊的騎兵雄赳赳氣昂昂地穿城而過。
突然間,他的靈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強至高的“生命意志”決不表現(xiàn)在悲慘的生存斗爭中,而是表現(xiàn)于一種“戰(zhàn)斗意志”,一種“強力意志”,一種“超強力意志”!
1870年,尼采重返巴塞爾大學的講壇。
1872年,尼采發(fā)表了第一部專著《悲劇的誕生》,在該書中已經(jīng)形成了他一生的主要哲學思想。
尼采哲學的主題是生命的意義問題,而他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是:靠藝術來拯救人生,賦予生命以一種審美的意義。
《悲劇的誕生》和《不合時宜的思考》的第一部發(fā)表之后,引來了一片狂熱的喝彩聲,同時也遭到了當時語言學家圈子的排斥,他的名聲也受到了損傷。
1873至1876年,尼采先后發(fā)表四篇長文,結集為《不合時宜的考察》一書。書的主題仍是文化批評。
在《告白者和作家大衛(wèi)·施特勞斯》中,尼采批判了庸人型的學者,第一次公開抨擊了普魯士的霸權主義。他指出:普法戰(zhàn)爭雖以德國勝利告終,其險惡后果卻是使德國文化頹敗。
在《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中,尼采抨擊了哲學脫離人生的現(xiàn)象,要求以叔本華為榜樣,真誠地探索人生問題。
在《瓦格納在拜洛伊特》中,尼采名義上是替瓦格納音樂辯護,其實明揚暗抑,已經(jīng)包含對瓦格納的批評……到1878年以后,雙方再無任何往來。
【創(chuàng)作的黃金十年:《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1879年,尼采辭去了巴塞爾大學的教職,開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也進入了他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
1883年,他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后一部分。
這部著作闡述了 “同一性的永恒輪回”的思想,首次提出著名的“超人”理想和“超人”形象,同時,尼采宣告'上帝死了 ',讓'超人'出世。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的箴言、警句、辭條匯集起來,組成了兩個集子:《善惡的彼岸》和《道德的系譜》。在這里,他希望摧毀陳舊的道德,為超人鋪平道路。
在后期,尼采的《瓦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反基督徒》、《瞧!這個人》、《尼采反對瓦格納》,寫得標新立異,很有深度,但同時也具有聞所未聞的攻擊性和令人瞠目的自我吹噓。
【發(fā)瘋去世、哲學的萬仞高山】
1889年,長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在都靈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虐待的馬的脖子,失去了理智而發(fā)瘋。數(shù)日后,他的朋友趕來,把他帶回柏林。
尼采先是住在耶拿大學精神病院。1890年,母親把他接到家中照料。1897年,因母親去世,尼采遷居到位于魏瑪?shù)拿妹靡聋惿椎募抑芯幼 ?/span>
1900年8月25日,這位生不逢時的思想大師在魏瑪與世長辭,享年55歲。
作為一個狂熱的沙文主義者,尼采的妹妹伊麗莎白,在其死后出版了有利于納粹主義的《權力意志》,但書中的很多內容并非尼采本意。
于是,在尼采死后出生的希特勒,將尼采的權力意志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納粹幾乎把尼采的思想全盤吸收。
希特勒在墨索里尼生日之時也不忘送給他《尼采全集》。尼采被法西斯主義者譽為思想先驅。
從世俗來看,尼采是一個不幸的失敗者:他的思想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現(xiàn)實中能夠理解他的人寥寥無幾,后期病魔纏身直至發(fā)瘋,結局是悲慘的。
然而,在尼采的著作中,他以非凡的勇氣和驚人的洞察力,輕而易舉地顛倒了各種公認的觀念,最終獻給人類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哲學,而且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
尼采的思想對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顛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傳統(tǒng)價值觀,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類所必須面臨的精神危機。
20世紀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薩特、海德格爾、??潞偷吕镞_等都深受尼采思想的影響;直接受尼采影響的文學家有:茨威格、托馬斯·曼、肖伯納、黑塞、里爾克、還有梁啟超、王國維、章太炎和魯迅等。
作為一個真誠思考人生問題的偉大哲學家,尼采在西方、乃至世界哲學史上,都是一座無法超越的萬仞高山!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尼采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