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伙伴都和小編一樣是名外貌黨,但是致力修煉內(nèi)涵也是我們的目標。俗話說,相由心生,可見內(nèi)涵也是會反作用于外貌的。在品鑒茶的過程中,除了看“長相”,感受茶的“性格”也非常關(guān)鍵。在上期進行完外貌鑒定之后,真正高大上的技能才剛開始,準備好來品茶香吧。
四、茶湯滋味品評要領(lǐng):
(一)茶湯滋味品評:
1. 茶湯滋味品評要領(lǐng):
(1)最適合品滋味的茶湯溫度是45℃~55℃。
(2)從湯匙里吸茶湯要自然,速度不宜快。
(3)對疑有煙味的茶湯,應(yīng)在入口后閉合嘴巴,用鼻孔吸氣,使空氣與茶湯充分接觸后再由鼻孔把氣放出,反復做2~3次,品評效果較好。
(4)茶湯送入口內(nèi),在舌的中部回旋2次即可,較合適的時間是3~4秒。一般需嘗味2~3次。
(5)對滋味很濃的茶嘗味2~3次后,需用溫開水漱漱口,把滯留物洗去后再品評。
2. 茶湯滋味品評角度:
(1)滋味純正:茶湯內(nèi)含物豐富,有稠厚的感覺;飲茶湯后口中收斂性強,吐出茶湯時味感增強;感覺新鮮爽口;茶味尚濃,回味也爽,且茶湯刺激性小。
(2)滋味不純:茶湯先微苦后回甘的為好茶,先微苦后不苦也不甜者次之,先微苦后也苦者又次之,先苦后更苦者最差;入口后有麻嘴、緊舍之感,先有澀感后不澀者不屬于味澀,吐出茶湯后仍有澀味才是真正的澀味;粗老茶湯味在舌面,感覺粗糙且味淡薄,稍帶滯鈍、澀口感;有酸、餿、霉、焦味等異味。
3.茶湯滋味評語:
濃烈:味濃不苦,收斂性強,回味甘爽。
鮮爽:鮮活爽口,有活力。
鮮濃:口味濃厚而鮮爽,含香,有活力。
甜爽:滋味清爽,帶有甜感。
回甘:入口后回味有甜感。
醇厚:鮮醇可口,回味略甜,有刺激性。
醇和:滋味欠濃,鮮味不足,無粗雜味。
淡?。鹤涛墩#宓瓭獬砀胁蛔?。
粗淡:味粗而淡薄。
粗澀:原料粗老而澀口。
生澀:有澀味且?guī)в猩辔丁?div style="height:15px;">
苦澀:澀中帶苦。
(二) 七大茶類茶湯滋味評點:
茶類
上品
下品
白茶
鮮爽、醇厚、清甜的為上品
粗澀、淡薄的為次品
綠茶
鮮爽、醇厚、回味甘甜的為佳品;香中有味、味中有香、回味無窮的為佳品
苦澀、清淡、回味差的為次品;有異味的為次品
黃茶
茶湯滋味醇和鮮爽,回甘強、收斂性弱者為優(yōu)質(zhì)黃茶
茶湯滋味苦、澀、淡、悶者為次品黃茶
青茶
(烏龍茶)
茶湯醇厚鮮爽
茶湯清淡或帶苦澀味
紅茶
茶湯滋味醇厚、鮮甜
劣質(zhì)紅茶茶湯味淡薄或帶粗澀味
黑茶
總體上應(yīng)醇而不澀。普洱茶醇濃,康磚茶、湖南天尖醇厚,六堡茶有檳榔香味,貢尖醇和,黑磚茶醇和微澀
花茶
以純正濃醇為好。其滋味與香氣有相關(guān)性,香氣鮮,滋味爽;香氣濃,滋味醇;香氣純,滋味細。若香氣有異,應(yīng)認真加以鑒別。
五、茶湯湯色品評要領(lǐng):
(一)茶湯湯色品評:
1. 茶湯湯色品評要領(lǐng):
(1)通常取茶3~5克,用150~200毫升沸水沖泡,靜置3~5分鐘后,將杯中茶湯傾入另一空碗中再品評。在相同的溫度和時間內(nèi),茶湯的變色幅度為:大葉種大于小葉種,嫩茶大于老茶,新茶大于陳茶。
(2)一般在10分鐘內(nèi)觀察湯色,能較好地品評茶葉的原有湯色,如時間拖長,則容易出現(xiàn)誤判。
2. 茶湯湯色品評角度:
(1)色度:正常色,即正常采制條件下制成的茶葉泡后所呈現(xiàn)出的湯色;劣變色,即湯色不正;陳變色,即制作不良而使新茶制成了陳茶色。
(2)亮度:指茶湯的明亮程度。通常情況下,茶湯亮度好的品質(zhì)就好,比較暗的品質(zhì)就差。
(3)渾濁度:指茶湯清澈和渾濁的程度。清澈是指湯色純凈透明,無混雜,清澈見底;渾濁是指茶湯不清,視線不易透過湯層。一般劣質(zhì)茶或陳質(zhì)茶的茶湯渾濁不清。
3.茶湯湯色評語
艷綠:翠綠微黃,清澈鮮艷,顏色亮麗,顯油光
綠黃:綠中顯黃的湯色。
黃綠:黃中帶綠的湯色。
淺黃:黃而淡,也稱為淡黃色。
金黃:以黃為主,稍帶橙黃色,清澈亮麗,如黃金的色澤。
橙黃:黃中微帶紅,似成熟甜橙的色澤。
橙紅:紅中帶黃,似成熟椪柑的色澤。
紅湯(水紅):烘焙過度或陳茶之湯色,淺紅或暗紅。
凝乳:茶湯冷卻后,出現(xiàn)淺褐色或橙色乳狀的渾湯現(xiàn)象。品質(zhì)好,滋味濃冽的紅茶,常有此現(xiàn)象。
明亮:水色清,顯油光。
混濁:湯色不清,沉淀物或懸浮物多。
昏暗:湯色不明亮,但無懸浮物。
(二)七大茶類茶湯湯色評點:
茶類
上品
下品
白茶
以杏黃、杏綠,清澈明亮的為上品
以泛紅、暗渾的為次品
綠茶
以淺綠色、淺黃綠色且清澈明亮的為佳
湯色發(fā)黃、過深、過暗、渾濁的為差
黃茶
杏黃明亮的為優(yōu)
杏黃欠明、黃深的次之;黃渾、黃暗的最差
青茶
(烏龍茶)
湯色橙黃或金黃,清澈明亮
湯色暗紅,帶濁
紅茶
湯色紅艷,碗沿有明亮的“金圈”,冷卻后有“冷渾濁”現(xiàn)象
劣質(zhì)紅茶湯色呈深暗色或淺暗渾濁
黑茶
以橙黃或橙紅的為佳湯色要求明亮
湯濁者多視為劣變。
花茶
黃綠,清澈明亮的為上品
黃暗或泛紅的為次品
六、葉底評點要領(lǐng):
(一)葉底品評:
1. 葉底品評要領(lǐng):
(1)可用目視、手指按壓、牙齒咬嚼等方式。
(2)在評定茶葉嫩度時,要避免出現(xiàn)兩種錯覺:一是把芽葉肥壯、節(jié)間長的某些品種誤評為茶葉粗老;二是陳茶色澤暗,葉底不開展,與同等嫩度的新茶對比時,也常會把陳茶品評為茶葉粗老。
2. 葉底品評角度:
(1)整碎:葉底完整,則表明茶葉的采摘和加工精細,反之則為粗糙。
(2)嫩度:葉底的嫩度主要以芽及嫩芽含量比例和葉質(zhì)老嫩程度來衡量。芽以含量多、粗而長的為好,細而短的為差,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碧螺春細嫩多芽,其芽細而短、茸毛多。
(3)色澤:主要看茶葉的色度和亮度。新茶色澤新鮮明亮,若有爆點或焦糊點明顯的容易辨別;陳茶呈黃褐色或暗黑色,反光率差,若有爆點或焦糊點模糊、不易辨別。
(4)勻度:主要看葉底的老嫩、大小、厚薄、色澤和整碎等因素的一致性。各因素都比較接近、一致勻稱的即勻度好,反之則差。
3.葉底評語
紅艷:紅潤,鮮艷悅目。
柔軟:柔軟如綿。
細嫩:細嫩柔軟,葉色鮮艷明亮。
勻齊:大小、老嫩、色澤較為一致。
肥厚:芽頭肥壯,葉質(zhì)豐滿肥厚。
欠勻:也稱不勻,原料老嫩、大小、色澤不一致,相差很大。
開展:葉面展開,葉質(zhì)柔軟。
粗老:葉面粗大,葉質(zhì)硬黃,筋脈顯露。
焦斑:葉面有黑色或焦黃色的斑塊,甚至夾雜有黑色焦葉。
暗張:夾雜暗紅色或鐵紅色葉片。
(二)七大茶類葉底評點:
茶類
上品
下品
白茶
以勻整、肥軟、毫芽壯多、葉色鮮亮為上
以硬挺、破碎、焦葉紅邊的為差
綠茶
以鮮綠、嫩綠、淺黃綠的,色澤明亮、均勻的,葉子大小勻齊的為好
色澤呈黃色且不均勻、亮度不夠的為差
黃茶
葉底嫩黃、勻整、顯芽的為優(yōu)
葉底發(fā)暗、不透亮的為次
青茶
(烏龍茶)
以有“綠葉紅鑲邊”,且綠處翠綠帶黃、紅處明亮的為優(yōu)
以綠處呈暗綠色、紅處呈暗紅色的為差
紅茶
優(yōu)質(zhì)紅茶葉底芽葉勻整,柔軟厚實,色澤紅亮鮮活
劣質(zhì)紅茶葉底花青、烏暗
黑茶
除簍裝茶葉底黃褐及普洱茶葉底紅褐亮勻、較軟外,其他磚茶的葉底一般黑褐較粗。
有“絲瓜瓤”或葉底泥滑的,都是渥堆過度所致
花茶
嫩綠、黃綠、勻亮的為好
粗展、欠勻、色暗或紅張的為差
看過外貌和了解性格之后,是不是對品鑒茶有了新的認知呢。當然了,想要學會品鑒非一日之功,專業(yè)化的水準還要身經(jīng)百戰(zhàn)才行。但是,在喝茶的過程中試著用戀愛似的心情,從外貌到內(nèi)涵好好打量一番,也很有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