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人們買東西往往需要親自到市場上進行交易,很多商品的牌子選擇只有一種,很多東西的供應并不充足,直到出現(xiàn)了網購;以前,網購只需要滿足基本的貨品需求就好,在保證各方面的基本需求之后,價格是決定銷量的最大因素;如今,每個人的購物需求都可以得到基本的滿足,人們又開始在商品的其他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一方面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影響消費者作出選擇的因素也開始從價格、品質擴展到了朋友圈、親友、網紅等等;另一方面消費者習慣上開始傾向于為自己選購高品質、個性化,符合自身氣質性格的產品。這樣一來,消費者對網購的需求開始呈現(xiàn)出碎片化、多樣化的趨勢。這種消費理念的轉變,使得直播電商、社交電商、會員制電商等新的電商模式受到追捧,也由此萌生了云集、小紅書、蘑菇街等新型電商平臺。
?
而在這些新型電商平臺中,作為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緊抓“寶媽”群體的云集一直充滿爭議。近期,云集發(fā)布的二季度財報曝出了8000多萬的虧損,引起一片嘩然,他們發(fā)生了什么?
近日,云集發(fā)布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云集第二季度實現(xiàn)營收30.64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556億元下降5.88%;歸屬股東凈虧損達8450萬元,與去年凈利潤8740萬元形成強烈反差。
這并不是云集第一次出現(xiàn)虧損,《電商報》了解到,云集成立于2015年5月,于今年5月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近年來,云集一直深受虧損問題困擾,財報顯示,2016年-2018年期間云集連續(xù)三年虧損,額度分別達2467萬元、1.057億元、5969萬元。
今年一季度,云集歸母凈利潤轉正,盈利1475萬元,本以為可就此擺脫虧損問題,誰知二季度云集再次被“打回原形”,而且虧損額度相對有了擴大。綜合來算,即使除去一季度的盈利,上半年云集的虧損都接近7千萬,比去年全年的虧損還高。如果下半年沒有改善,2019年全年云集有可能出現(xiàn)大幅虧損。
分析認為,云集出現(xiàn)大幅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為了增加平臺的商品品類和SKU數(shù)量,吸引第三方商家入駐,云集今年新推出了市場平臺業(yè)務。該項業(yè)務將部分原本自營的品類轉為第三方商家經營,導致其自營商品銷售量減少,直接影響了公司營收。
數(shù)據顯示,二季度云集商品銷售收入為27.316億元,同比下滑8.7%,即營收同比下降了2.4億左右,而新推出的市場平臺業(yè)務營收僅有5300萬元,與2.4億元的缺口相差巨大。
?
其次,云集二季度的市場營銷費用與技術內容費用分別達到3.394億元、9160萬元,同比增長了44.2%、186.2%,這導致了運營成本的高企。數(shù)據顯示,云集第二季度運營虧損1.119億元,而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5060萬元。
營收的降低,加上成本的上升,共同導致了云集在二季度的虧損,對此云集CFO陳晨表示,自從今年年初推出市場業(yè)務以來,公司一直在微調其業(yè)務形式,計劃在未來幾個季度里提高對第三方商家的抽傭比例以提升運營效率。
也就是說,云集未來將繼續(xù)深入布局其市場業(yè)務,并期望通過提高抽傭來增加這方面的營業(yè)收入,但是這樣一來會損害商家的利益,是否會引起第三方商家的反彈,并影響云集平臺的商品品類和SKU拓展計劃尚未可知。
而除了凈利虧損之外,在會員制和社交電商加持下,云集的財報并非一無是處,相反,其GMV及會員制的增長十分亮眼。
盡管出現(xiàn)虧損,但云集在GMV和會員數(shù)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數(shù)據顯示,云集上半年總GMV達150.55億元,同比增長64.6%,二季度GMV達82億元,同比增46.4%;截至今年上半年,云集累計會員總數(shù)為1080萬人,環(huán)比增19.5%;過去12個月的交易會員人數(shù)為820萬人,同比增長125.1%。
2018年,云集的GMV為227億元,而從今年半年150.55億元的GMV來看,今年全年云集的GMV有望超300億元。這意味著云集或將成為新型電商平臺的“一哥”。
另外,云集目前超1000萬人的會員已經是國內電商平臺里面的佼佼者。據了解,京東曾公布2018年在籍會員數(shù)量為1000多萬,目前云集的會員數(shù)量已經與京東一起站到了千萬級別。
?
這主要歸功于云集將會員制和社交電商相結合的發(fā)展模式。會員是電商平臺為增加用戶忠誠度和粘性的利器,主要利用的就是消費者“花錢買會員,享受商品折扣”的心理。而與一般的會員制不同的是,加入云集會員的用戶不僅可以享受“批發(fā)價”,還可以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渠道將云集平臺的商品分享出去,當商品產生交易后便可以獲得利潤分成。
一方面,這樣加深了用戶“買會員賺錢”的心理,另一方面,云集還將部分資深會員打造成了可以影響其朋友圈消費決策的領袖,從而實現(xiàn)社交裂變。另外,作為云集會員的主力軍,“寶媽”一直是云集緊抓的客戶群體,這一群體天生就有極強的社交屬性和消費屬性。憑借在寶媽群體的擴散,云集的會員數(shù)量蹭蹭蹭的往上漲。
然而,云集的這一模式可能難以持續(xù)。首先,國內互聯(lián)網流量已經增長困難,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不斷提升。數(shù)據顯示,截止今年上半年,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加起來已經逼近15億,新用戶的增長即將迎來瓶頸,指望流量紅利繼續(xù)發(fā)展已經不現(xiàn)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提升用戶粘性的會員制必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其次,“寶媽”的數(shù)量并非無限,未來必然出現(xiàn)增長瓶頸,因此云集已經開始面臨如何轉型的問題。在會員制社交電商模式的支撐下,目前云集正開始增加平臺商品品類的寬度,以向大型綜合電商平臺轉型,至于效果如何,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云集的崛起,離不開寶媽這一群體的支持,但是相對而言這一群體的覆蓋面仍然太小,市場競爭決定了云集不能繼續(xù)偏安一隅,如果不能及時對接更多社群和消費者,云集的市場份額將會遭到無情擠壓。
另外,會員制+社交電商是云集的一大優(yōu)勢,只要能保持這種優(yōu)勢,云集未來就有繼續(xù)向電商第一梯隊靠近的可能性。但是無論如何,長期的虧損已經成為云集不可言說的痛,如果這一問題不能解決,云集的未來發(fā)展堪憂。
作者:電商報 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