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被評為蔣介石手下“第一蠢貨”,差點把蔣介石氣個半死不說,更是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把老蔣派出的海軍幾乎一半以上都葬送在了這個人手中,他就是桂永清。
這已經(jīng)不是桂永清第一次做這么不靠譜的事了,在北伐戰(zhàn)爭中因為貪財差點被蔣介石削了腦袋,手下的人極力為他求情,才保住了一命。
國民黨會議
大家都知道,在黃埔軍校中,蔣介石培養(yǎng)出了自己眾多的心腹大將,例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挠袑O立人、白崇禧。薛岳等著名愛國將領。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老蔣退敗逃到臺灣之后,而這些人并沒有得到老蔣的重用,反而是將桂永清連升兩級,成為上將。
那么主席所說的兩大猛將究竟是誰?老蔣又為何不用這些有著優(yōu)秀的軍事才能的大將,反而重用桂永清此人呢?這個桂永清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探究竟。
蔣介石在有號稱“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鼎力幫助下,在國民黨內部有了絕對的威望,但是二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像外界傳言的那樣和諧。
白崇禧作為新桂系的代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正面戰(zhàn)場上的突出表現(xiàn)贏得了國人的稱贊,軍事戰(zhàn)略方面也堪稱一流,被譽為愛國將領。
1948年,抗戰(zhàn)勝利后,在國民黨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上,出現(xiàn)了這么戲劇系的一幕,原本蔣認為白崇禧會站在他這邊,沒想到,桂系代表白崇禧竟然當眾反對自己所推舉的孫科,反而是極力支持李宗仁競選副總統(tǒng)。
白崇禧
并且在白崇禧的極力支持下,李宗人成功選為副總統(tǒng)。
全場掌聲大作,熱烈擁護副總統(tǒng)李宗仁,而蔣微笑著也拍了兩下手,殊不知,蔣可是在心里給白崇禧記上了一筆,由此,蔣白二人的矛盾就此爆發(fā)。
可惜的是,即使李宗仁上臺也沒有改變歷史的走向,蔣介石仍然大權在握。
自從李宗仁當選為副總統(tǒng)之后,白崇禧就受到了蔣的冷遇,之后不久蔣就將白革職了。
后來,蔣要安排自己的得力手下劉峙到白的部隊,并讓其負責徐州任職“剿總”總司令,其目的就是為了削弱白的權利,白崇禧何嘗不明白。
白崇禧一聽直接火冒三丈,心里極其不平衡,蔣話還沒說完,直接氣哼哼地說道:
“劉峙是一個和豬一樣蠢的人,從北伐戰(zhàn)爭開始就沒有打過勝仗,竟然要我和他一起并駕齊驅!,再者,將軍隊分割作戰(zhàn),有極大的危險,希望校長慎重考慮!”
劉峙
奮戰(zhàn)了這么多年,白崇禧清楚的知道蔣介石是個睚眥必報、度量不大的人,為了避免蔣介石自己的麻煩,于是在好友李忠仁的幫助下偷偷溜道上海躲了起來。
白清楚的知道,自己雖然有兵,但是沒有權利,之后他到了武漢拼命抓權。
1945年,蔣介石將中國海軍司令陳紹寬逼迫下臺之后,將自家的心腹部隊安排進了該海軍部,并命其被譽為國民黨“第一蠢貨”桂永清為海軍司令。
蔣介石的這一波神操作驚的當時的國軍將領目瞪口呆,果不其然,國軍的一半海軍都葬送來在了此子手中。
1948年11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發(fā)起了淮海戰(zhàn)役、黃百韜兵團,邱清泉兵團和黃維兵團,國民黨軍隊屢屢遭挫。
白崇禧認準了時機,開始有意無意的消除蔣的嫡系部隊。
對此,蔣介石心急如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前方海軍覆滅的戰(zhàn)報傳來,蔣氣的直罵娘。
此時他已經(jīng)無兵可調,本錢都快耗空了,尤其是淮海戰(zhàn)役形勢一天比一天緊張,對蔣介石來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此時的蔣介石急需救兵前來助陣,急壞了的蔣介石親自拿起電話打給了白崇禧。
白崇禧一聽到是蔣介石的電話覺得總沒什么好事,但還是接通了蔣的來電。
白崇禧
電話中,蔣介石好話勸解,全面分析了淮海戰(zhàn)場的局勢,希望白可以調任一隊人馬前往支援。
而此時的武漢是華中地區(qū)極為重要的地區(qū),一旦失守,前功盡棄,對此,白崇禧一再強調武漢的重要性,對于蔣的提議一條也沒有采納。
此時的白崇禧對蔣的軍事戰(zhàn)略部署極其不滿,對國民黨內部風雨飄零、人心盡失感觸良多。
蔣介石對白的拒絕很是憤怒,隨即破口大罵道:“你身為軍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你這是違抗軍令!”
白崇禧頂撞道:“軍令合乎國家大義我堅決執(zhí)行,不合理的軍令我是絕對不能執(zhí)行的,我不能讓我的弟兄們白白犧牲。”
蔣介石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隨即對白崇禧用寧波語罵了一句:“娘希匹!”
在淮海戰(zhàn)役期間,白任其蔣的嫡系覆滅而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讓雙方二人就此決裂,讓蔣懷恨在心,也給日后蔣介石謀殺白崇禧做了鋪墊。
李宗仁和白崇禧
主席稱贊的第二任大將就是薛岳,薛岳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些微妙的地位。
在國民黨內部,蔣介石對他并不信任,并且他都對蔣也有著很大的不滿。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并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而且他的出生也和復雜。
1895年薛岳將軍出生在湖南一戶農戶,這一年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對此,氣氛不已的薛父給他起名為岳,希望他能像岳飛一樣征戰(zhàn)沙場,報效祖國。
15歲時,薛岳就離開家鄉(xiāng)參加了孫中山創(chuàng)建的粵軍,26歲時追隨孫中山北伐,曾在陳炯明兵變之時救國孫中山和宋慶齡夫婦的命。
叛軍來勢洶洶,薛岳得知陳炯明叛變的消息立即通報孫中山,而叛軍卻來到了總統(tǒng)府和越秀樓(宋慶齡居住地)打算囚禁宋慶齡,情況萬分緊急。
薛岳
在薛岳和葉挺等眾人的護衛(wèi)之下,帶著宋慶齡穿過了重重突圍,經(jīng)過了十幾個小時的血戰(zhàn),最終脫險。
薛岳因為在保護孫中山和宋慶齡的過程中作戰(zhàn)大膽,更是在北伐戰(zhàn)爭中卓越的軍事才能讓孫中山大加贊賞,稱他為虎將,至此人送外號“老虎仔”。
后來,孫中山退臺之后,粵軍都歸入了蔣介石手下,沒有幾個對蔣服氣得 。
北伐完了之后,蔣介石整編部隊,雖然薛岳的戰(zhàn)績在軍中有目共睹,但是卻被蔣介石縮編不說,還把之前孫中山留下的精銳部隊統(tǒng)統(tǒng)打散。
而薛岳曾經(jīng)是孫中山部下的緣故,蔣介石對他一直都是不溫不熱,但是為了抵抗日本人的侵略,薛岳還是留了下來。
宋慶齡
說起薛岳的高光時刻那得從解放戰(zhàn)爭期間開始說起了,薛岳開創(chuàng)的“天爐戰(zhàn)法”至今都被人津津樂道。
1939年,日軍對湖南猛然發(fā)動攻擊,當時還在貴州駐守的薛岳連續(xù)三次請命蔣介石,要求到前線抗戰(zhàn),對此薛岳下了軍令狀,對蔣介石立誓:
“打敗了我自殺,向國人謝罪,就是砍了我腦袋我也要去長沙作戰(zhàn)!”
薛岳態(tài)度堅決,最終得到了蔣的應允。
在整個長沙會戰(zhàn)中,薛岳的英勇表現(xiàn)讓敵人節(jié)節(jié)敗退,薛岳帶領部下利用熟悉的地理環(huán)境,構成了一個天然的“熔爐”,進而將敵人包圍其中,一舉殲滅10萬日軍。
薛岳在此戰(zhàn)役中開創(chuàng)的“天爐戰(zhàn)法”至今都被一些軍事迷津津樂道。
而此時的蔣介石已經(jīng)對我黨發(fā)動第五次“圍剿”,是急需一個能夠指揮大軍作戰(zhàn)的大將,但是又對薛岳又實在不放心。
正在糾結之際,宋子文的向蔣介石勸諫,提議讓薛岳到江西去“剿共”,蔣再三斟酌,還是答應了宋的提議。
薛岳將軍
而薛岳在湘江之戰(zhàn)中,也讓紅軍吃了不少苦頭,他和很多我黨的領導人都交過手,后來也成了不打不相識的“老朋友”。
可就是這樣一位表現(xiàn)如此卓越大將薛岳,但是沒有贏得蔣介石的信任,冷落終生。
面對這種情況,薛岳心灰意冷,隨后向蔣介石辭行,而此時的蔣介石卻對他說了這樣的話:
“并不是我對你不好,實在是何應欽和你不對付,他不諒解你!”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薛岳立即解散了長官部,決心不再過問政治,逐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1949年,解放軍入粵,薛岳從海南島撤軍回到了臺灣,薛岳此時已經(jīng)看透了蔣介石已經(jīng)“沒戲”了,他曾這樣評價蔣介石:“校長打天下是從外往里畫圈,結果越畫越小?!?/span>
薛岳晚年
到了臺灣的薛岳和普通百姓一樣,因為沒有收入來源,過著貧困交加的生活,甚至周圍的鄰居都不知道他曾經(jīng)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戰(zhàn)神薛岳將軍”。
到了晚年不得不拖著殘破不堪的身子去種農。直到1998年薛岳去世之后,薛岳的葬禮是按照“一級上將”的規(guī)格舉行時,人們才知道了這位愛國將領,享年104歲。
相比于白崇年,薛岳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后來主席評價蔣介石,正是因為他的猜疑心,使得軍事才能如此優(yōu)秀的兩位大將備受猜疑,郁郁不得志,甚至在到了寶島之后對有的大將痛下殺手,這才是蔣介石失敗的真正原因。
面對曾經(jīng)保家衛(wèi)國的將領,如今卻落的個如此下場,蔣介石的做法不免讓人心寒,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蔣介石的種種行為注定他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
來源:解密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