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植物園南門往北不遠處,有一個叫做“黃葉村”的地方,那就是曹雪芹紀念館, 香山腳下的這一帶,曾是他完成巨著《紅樓夢》的地方,為記念曹雪芹,根據(jù)有關詩文所說曹雪芹的晚年"著書西山黃葉村"以及其他描述,特于原香山腳下的正白旗所在地,也就是現(xiàn)在的北京植物園中辟地8公頃,建成曹雪芹紀念館,借名"黃葉村"。
紀念館的西門外,緊挨著北京的水系系統(tǒng)的古跡景觀--“河墻煙柳”的石碑。
我很喜歡這個地方,幾乎每次來植物園都要來黃葉村逛一圈,可能是從小就喜歡看《紅樓夢》的緣故吧。夏日的綠蔭隱現(xiàn)著大師的身影,明媚的陽光暖暖地從頭上灑了下來,有一種溫馨和坦然的感覺,不像秋季那么蕭瑟落寞,也不像冬季那么蒼涼凄寂。
再往東走就是黃葉村南門,有一塊“曹雪芹紀念館”的石碑。
南門是紀念館的正門,從這里看,紀念館坐北朝南,北鄰臥佛寺,西望香山,院內(nèi)建筑主要以曹雪芹當年居住的12間清代制式營房為中心,分東西兩部共5個展室。院門口的“黃葉村”的牌匾,是書法家啟功先生的題寫的?!包S葉村”是根據(jù)曹雪芹好友詩句“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而得名。
南門東側有一個竹籬笆圍成的菜園子,里面種植著一些蔬菜和花卉,據(jù)說是還原了當年的樣子。
紀念館前有兩棵300年的古槐,香山一帶有關于描述曹雪芹住處的“門前古槐歪脖樹,小橋流水野芹麻”的小曲,東邊的古槐就是著名的“歪脖槐”。這一帶原是清朝八旗之正白旗的營地。
兩棵老樹之間就是曹雪芹紀念館的展室正門,也就是曹雪芹當年居住和寫作的地方。
里面有好幾個跨院,跟著指示牌走,第一個跨院就是曹雪芹居室,沒有開放。
再往前走,就是紀念館的展室,除了介紹了曹雪芹的生平經(jīng)歷,還陳列有與曹雪芹和紅樓夢有關的許多實物資料。
該館原是以北京香山正白旗39號老屋為中心建立起來的,1971年在老屋的西壁上發(fā)現(xiàn)題壁詩,其中一幅與傳說中的鄂比贈曹雪芹的對聯(lián)基本一致,因此部分紅樓夢學者考證此建筑是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寫作的地方。 原來的題壁詩重新進行了臨摹復制并按原狀展出。
進入了另一個跨院,館
中林木蔥郁,綠草如茵,環(huán)境優(yōu)美而清靜。據(jù)說還有"薜蘿門巷"、"竹籬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但只看到了一處"薜蘿門巷"的牌子。 這是另一個展室, 基本都是
與曹雪芹和紅樓夢有關的介紹和資料。 院子里有一尊大師的塑像,很有一種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氣魄,有人說,中國文壇能與世界名著并肩的,唯有一部紅樓夢。
今年的5月30日,“紅樓夢郵局”在這個跨院里正式開業(yè),這是我國首家以四大名著為主題的郵局。“紅樓夢郵局”在推出系列紅樓夢文化主題郵品的同時,通過郵政平臺對曹雪芹、紅樓夢有關知識進行普及、傳播,對曹雪芹家世、曹雪芹西山故里進行宣傳和推廣。
到里面看了一下,主要是一些有關的書籍和郵冊等紀念品。
郵局的東側是一個小書店,是我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在里面買過一本介紹曹雪芹在香山足跡的書,在外面的書店沒有見過。
跨院的另一個小門,門口的老樹像一把遮陽的大傘,很有意思。
最里面的一個跨院,是個茶館或酒肆的休閑小院,約幾個好友在這里喝茶聊天,應該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
這個跨院有個西北方向的小門,從這個們出去就走出了黃葉村。
出了黃葉村西北門就看到了兩門建造于清代的紅衣大炮和碉樓。介紹上說,曹雪芹的祖父參加了紅衣大炮的鑄造,這些大炮在后金部隊與明朝的大凌河之戰(zhàn)中發(fā)揮了作用。碉樓建于乾隆年間,是為了紀念評定云南大小金川叛亂而建的。
碉樓東側還有一眼古井,是正白旗(黃葉村)遺存下來的唯一水井,至今有300年的歷史,是當?shù)乩习傩盏娜粘I钣镁瑩?jù)說也是曹雪芹居住在黃葉村時的取水用井。旁邊的曹雪芹雕像原放置在院內(nèi),今年挪了地方。
古井邊有一處碑林,共立碑十四通,都是從香山一帶收集而來的。
曹雪芹晚年的日子大半都是在這里度過的,黃葉村附近彎彎曲曲的小路被稱為“曹雪芹小路”,一直通向櫻桃溝,曹雪芹當年經(jīng)常沿著這條小路邊走邊構思他的巨著。
曹雪芹在香山腳下完成了他的巨著《紅樓夢》,據(jù)說,香山一帶很多的風景都在《紅樓夢》里有體現(xiàn),如櫻桃溝的元寶石、青埂峰,還有臥佛寺等,逛起來要費些力氣,年輕時經(jīng)常逛這條路,如今是沒有體力了。
以下是20多年前,我與幾個同事沿著曹雪芹小路,從曹雪芹紀念館走到櫻桃溝時拍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