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泣詞》二十首
高陽臺
夏日感懷
翠扇疏風,銀罌換醉,殘花亂入湖船。年少追遊,斜陽空倚雕闌。遙岑幾許蒼茫意,似當時、曉別春山。向天涯、社燕無家,老我誰憐。 飄零已是當年事,自憑高望極,芳草芊芊。觸目黃昏,覺來聽慣哀弦。待書錦字流紅遠,任羈情、付與香綿。笑閒愁、不在花前,不在樽前。
木蘭花慢
餞春見落花
惜春風過了,可曾見,落紅稀。問暗剪由誰,流連不去,委地何癡。徘徊約期未定,漫相憐、愁損小桃枝?;厥壮醴匮G萍淺雨深池。 韶華如卷,怨猶遲、無處送伊歸。憶撲面香塵,碧闌竹徑,三五年時。人間幾多離恨,訴東君、莫任亂花飛。吹老斜陽影裏,隔牆便是天涯。
石州慢
雨
潤柳縈寒,催霧隔花,低咽無跡。飄搖雲(yún)外關山,半是羈人淒惻。畫簷微韻,莫教驚起珠簾,逐風零露紅箋濕。翅重雁來稀,想經(jīng)年行色! 岑寂。梧桐先訴,聲在芭蕉,扣窗誰識。幾許新愁,幾許天涯殘笛?相如老病,怕聽舊日琴心,茫茫百感空階立。回首對飄燈,問東君消息!
臺城路
櫻桃河秋感
離愁總似江南雨,連宵幾多悽楚。竹葉聲微,梧枝露重,依約吟蛩情緒。寒潮來去。悵流水蒼茫,畫闌延佇。故苑鴻驚,冥冥天際向誰訴? 銅仙清淚如許。縱殊鄉(xiāng)夢好,春非前度。緗帙塵深,絳帷燈冷,梁燕飄零何處。幽人最苦。更香減蘅皋,歲華先誤。憔悴黃花,斷魂秋一縷。
高陽臺
立春
薄霧迷雲(yún),霜風緊葉,落梅還上欄桿。韻窄腸回,韶華看老風前。逢春怕寫金泥帖,念南樓、雁去經(jīng)年??倻D然、漫數(shù)幽期,半是虛言。 伊人只在斜陽外,奈寒煙羞黛,不辨眉山。極目憑高,天涯誰對愁鸞。淩波路遠歸來晚,寄吳霜、暗點朱顏。最憐他,滿陌飛紅,滿袖香綿。
疏影
詠荷葉
風輕短楫,向藕花宿處,吹綠行色。暫住煙波,閑倚蘭橈,田田幾許愁寂。尋芳艇去淒涼舞,翠黛斂、多情誰惜。歎暮愁、說與斜陽,片片舊遊蹤跡。 幽怨清陰一葉,奈傾蓋未許,香夢難織。淺浪驚魚,細雨浮萍,不似亭亭初識。飄流莫到橫塘水,惹露淚、暗傷離席。晚月涼、青女來時,冷落半池殘碧。
燕山亭
夢中約友未見
暗咽長條,零墜粉香,幾許清宵風雨。蟬曳別枝,繭斷柔絲,莫費子規(guī)辛苦。著意傷春,漸漂泊、天涯情緒。低訴,問點點楊花,可知重聚? 依約雙燕來時,漫華棟雕梁,更憐朝暮。苔荒徑冷,記得尋常,相期落紅深處。欲說新愁,勞夢好、丁寧同語。曾誤,教夢裏、留伊獨佇。
法曲獻仙音
雪
霜淨雕簷,絮沉荒徑,碧瓦先添蹤跡。剪碎新花,篆迷殘字,瓊樓幾多心力。漸小閣重簾白,繁聲暫留客。 暗蕭索,問瑤京、玉人猶在,應夢見、當日斷橋初識??~緲散遙空,話清愁、綃素盈尺。萬竹珠敲,怕梅魂、瘦損春色。聽冰絲寫怨,譜入隔年岑寂。
減字木蘭花
簟紋燈影,蕭索經(jīng)年人未省。斷盡柔腸,簷雨聲聲獨自涼。 魚書空寄,前度香車何處系?獨上西樓,闌外金風別有愁。
臨江仙
莫怨垂楊千萬縷,一分便是闌珊。知君漸遠漸無言。疏鐘明月夜,清露藕花天。 別後傷心春水色,迢迢誤卻流年。笛聲吹遍落紅前。夢來容易覺,人去等閒看。
清平樂
一庭疏雨,慣識橫塘路。階下蛩聲知幾許,暗訴秋魂來去。 相思譜入瓊簫,歸心應似江潮。見說鍾情太甚,卷簾故怨芭蕉。
玉樓春
庭前芳草年年綠,莫問柔腸今幾曲?;舻麎艨傠y尋,酒趁朱弦應更促。 彩箋細字猶重讀,攜手休教眉黛蹙。藕絲不似柳絲長,一寸相思何處續(xù)。
思佳客
記取蘭舟便是家,蓬窗收雨醉流霞。催他蝶夢連鷗夢,采盡蘋花更藕花。 風漸定,綠交加,鬢絲還共柳絲斜。拋將袖底雙蓮子,閑趁歸潮數(shù)暮鴉。
風入松
畫橈漸靜縠紋平,柳外晚雲(yún)輕。石城艇子歌聲渺,載伊來、夢與浮萍。不是傷時傷別,何勞多感多情。 尊前山色酒顏青,望眼為誰縈。愁根從古如春草,向天涯、刬卻還生。一霎胭脂微雨,明朝第幾芳程。
浣溪沙
海氣金銀費遠眸,玉扃難叩月中樓。素娥何日卷簾鉤。 一葉輕紅無錦字,半篙柔綠鎖離愁。仙家誰撥鈿箜篌。
浣溪沙
盟誓何須托錦鱗,流霞醉望幾寒溫。星槎無計渡天津。 洛浦徒留明月影,羅浮莫憶落梅魂。有人惆悵立黃昏。
虞美人
尊前擬說韶光好,依約新詞少。年來花事誤東風,辜負天涯心眼夢魂中。 落紅無跡浮萍在,幾度青絲改。待將金剪斷閒愁,卻憶當時折柳一回眸。
南樓令
微雨木蘭橈,行人別淚遙。悵南枝、杜宇聲消。莫道丁香容易結(jié),吹不盡,一絲簫。 花氣滿江皋,流光寄柳條。料今宵、魂到楓橋。誰解琵琶弦上語,春似水,信如潮。
憶舊游
燕
記銜泥畫棟,避雨深簾,多少喧涼。路遠歸時晚,歎新巢未定,各自思量。怪他萬里春信,輕影綺羅香。夢杏苑遊蹤,烏衣故侶,巷陌斜陽。 愁腸,更誰問,任北去南來,懷抱清商。絮語爭飛久,怕雙棲難穩(wěn),辜負垂楊。莫忘舊壘消息,依約似尋常。但蝶舞鶯啼,高樓望斷空渺茫。
踏莎行
銀箭催長,桃符書暖。滿城簫鼓聲猶緩。春魂未占小梅枝,卷簾應惜流光換。 夢冷茶煙,心迷殘篆。燭窗相守誰家院?千花百草系香車,東皇只解垂楊岸。
嚴維哲,上海人,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