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韶山記
文/石廣玉
2017年10月28日,我和老妻與鄭彥明、郭淑芬夫婦同游韶山。因為年齡、經(jīng)歷相近,對毛主席都有深厚的情感,所以共同語言也很多。我們先到長沙,在長沙花了600元租了一天的出租車,上午去毛主席的故鄉(xiāng)韶山?jīng)_,下午去20公里外的劉少奇的故鄉(xiāng)花明樓。
從長沙西行40多公里就到了湘潭縣韶山?jīng)_。我們先去瞻仰毛主席的父母毛順生、文七妹的墳墓。墓地坐落在一個小山坡的頂端,修建得太普通了,到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程度。我曾經(jīng)去過浙江奉化的溪口鎮(zhèn),這墳墓遠沒有蔣介石先生的母親王采玉的墳墓修建的好。
從墓地下來西行三四百米,就到了毛主席的故居,故居坐南朝北,而沒有建在對面的山上坐北朝南,這是南方的風格,可能是這樣造房子更涼爽一些。故居后面是山,前面也是山。兩山之間,一條小溪蜿蜒而來,逶迤而去。放眼看去,這條小山溝溝不過千米長,農(nóng)田七八塊,很微小的;人家三五戶,很零散的。故居四周高樹青竹,遮天蔽日的。
參觀的人總有幾千,很多人都是組團而來,穿著紅軍服,戴著八角帽,佩著紅袖章,很是威武。因為我們買了游覽滴水洞的門票可以直入,但是中間插隊也要排幾十米的長隊。
故居的正房與廂房連在一起,西廂房是毛家的一個親戚的住所,正房和東廂房才是毛家的。庭院很小,只有30平米左右,還兩家共用。沒有圍墻或者柵欄。故居房子有13間,舉架較高,很寬敞也很涼爽。有客廳、臥房,廚房、碾米房、糧倉、工具房、柴草房還有養(yǎng)豬養(yǎng)牛的房間,但沒有書房。是個典型的農(nóng)家小院。毛家是有長工短工的,毛主席的父親除了經(jīng)營土地之外,也做些買賣,毛家是個比較有錢的富裕人家。
離開故居前行不到200米如同小溪流入大河一樣,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大一些的山溝,地勢開闊了很多?!坝辛继锩莱厣V裰畬?,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辈贿h處就是銅像廣場,廣場很漂亮也很大氣,寬有100多米,長有300米左右。毛主席的全身銅像巍峨矗立在廣場東側,底座4米,銅像7米多。
在銅像廣場后面乘車,進入另一條山溝,走4.2公里,就到了滴水洞景區(qū)。與故居比,這里的山勢陡峭險峻的許多。真是“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飛流急湍映帶左右?!笨吹揭惶幈纳嫌小扒饺f壑,拔地而起---山撲人面,云生馬頭”的句子 ,果然是個好去處。毛主席的祖父毛翼臣,曾祖父毛四端都葬在此處。據(jù)說這里是毛家的龍脈所在。當年的國民黨也是到這里挖毛家的祖墳而沒有挖到。毛家世代居住在這里,直到1900年,毛主席8歲時才搬遷到我們剛剛參觀過的地方。
滴水洞,因洞頂?shù)嗡妹鋵嵑軠\。毛主席少年時很喜歡這里,經(jīng)常在此游玩。建國后政府在這里修建了別墅。1959年和1966年毛主席兩次回韶山都住在這里,1966年毛主席在此住了28天之多。別墅里陳列著當年毛主席居住、學習、工作的用具,還有許許多多珍貴的圖片和文字。
畢竟時間太短了,故居博物館,圖書館等等都沒有能去。
下午2時,我們到了劉少奇故居寧鄉(xiāng)縣花明樓,這里還真有個叫花明樓的古樓,如同黃鶴樓一般很有氣派。可能太有名了,此地也就叫做花明樓。這里的地勢平緩了一些,于是政府就建了一個很大的園林。進入園林,也有一個廣場,也有一個銅像,只是小了些。往里走,有博物館、紀念館等等,再走就是劉少奇故居了。劉家是個大家庭,有22間房,人口眾多。劉家主營田地和商業(yè),生活富足。劉少奇故居的陳設與毛澤東故居差不多,只是游人少了許多。
往回走的路上,老妻頗有感慨地說:“一個只有四戶人家的小山溝溝里出了個毛澤東!看來,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在于家庭的背景和父母的權勢?!蔽疑钣型?。一百多年前,毛主席孤身一人從這窮鄉(xiāng)僻壤的大山里走出來,一路跋山涉水餐風露宿。走向了省城長沙,走向了全國各地。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多么堅定的意志,需要多么強大的勇氣。從毛澤東、劉少奇到蔣介石、孫中山等等偉人,無不都是農(nóng)家子弟,無不都是沒有人脈關系。所以我想,一個人的成功,要從小具有遠大的志向,熱愛學習,然后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并且不懈的努力,百折而不回。當然,家庭,或者父母至少要提供孩子學習的物質條件。
作者簡介
石廣玉,男,黨員,大學本科。一生從事教育工作,在烏伊嶺第二中學教過中文,在教導處任教導主任,在第一中學任過教長,在教育中心任過督導室主任。退休在廣州居住,酷愛文學,積極創(chuàng)作,寫有游記,散文,詩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