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劍術,便是用劍的技術。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中國劍術。由于受到黃帝的影響,劍自古就被認為是王者之器,于是中國的劍術也被染上了這樣的風氣,即用劍還留三分力。不是為了體現(xiàn)君子之風,而是為了在招式用老的時候可以變招。劍招是從槍招中脫離出來的,所以劍術的基本法門就是槍術的基本法門——攔拿扎。不要小看這三個字,它包含了天下所有的劍招。中國的劍術,追求的是能夠以小勝大,即技術性強。古代人民總結出來的套路其實都有用處。中國武術通行的打法其實不多,那些套路大部分是應對特殊狀況的,如烏龍絞柱便是在己方倒地,而對手離自己不遠的情況下使用的。套路其實是一套算計好的打法,就是說,當初前人在編這個套路的時候就已經(jīng)把對手的反應算進去了。也就是說,套路就是一個預先設置好的組合拳,按照這個套路去用,只要打上了對手就逃不了。劍術套路也是這樣。不要小看每一個動作,它都是前人無數(shù)次血的教訓總結出來的。扯遠了,回到劍術上來。由于劍術是從槍術脫胎而來的,所以一般比劍的時候,基本上沒有電視劇中打的噼里啪啦的場景,都是兩把劍貼在一塊滑動,遠不像練習時那樣大開大合。而當兩把劍碰撞出響聲的時候,基本上就是要分生死了。注意,這里我說的是生死,不是勝負。因為兵器不比拳腳,拳腳就算挨上一兩下只要不是致命的部位基本上還能活命。兵器則不然了,挨上就出事,拿捏不好一下就給弄死了。拳諺有云:“千金難買一聲響,一聲響處見閻王?!睘槭裁催@么說呢?因為當兩劍相撞發(fā)出聲響,就說明一方要變招了,不像再膠著了。而對方能否接下便是生死的關鍵。如果對方接不下,自然是對方死。而如果對方接下了,我方招式用老,對方便可輕易殺死我??偟膩碚f,中國的劍術充滿了詭計,對技巧的要求十分的高,這樣才能把劍用好。而且中國的劍講究劍意。什么是劍意?其實說白了,劍意就是你把生活的沉淀轉移到劍招上便形成了劍意。為什么一位大宗師和一位初學者練同樣的一套劍,出來的效果卻不同?這固然有姿勢不到位的緣故,但更重要的是沒有劍意。如果你沒有殺過人,卻非要練習殺伐劍意,那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練出來也只能是嚇唬對手,沒有那種一往無前的氣勢。所以,中國的劍術是一種多方位的結合體,不光能實戰(zhàn),還能陶冶情操。
西風劍法
下面就來說說西方的劍法。由于西方人的體型特點,就決定了他們崇尚速度、力量的格斗風格。因為西方人的先天優(yōu)勢,使得他們可以使用相對更重的重劍。而由于西方騎士的發(fā)展,劍術也不僅僅局限于使用劍。因為騎士盔甲的緣故,騎士甚至可以抓住對方的劍刃。這樣就使西方的劍術更加直接,或者,更加暴力。西方的劍大多很重,因為重量決定攻擊力。于是我們會看到,西方的劍術多是集中全身的力量于一擊,即每擊必出全力。有些甚至要靠敵人的招架才能站穩(wěn)。這全都是因為劍太沉得緣故。西方劍重心靠前,這樣雖然劈砍有力但不易控制。于是西方人便加重了劍墩,使重心后移。這樣固然方便控制,但是不能從劍上很好的感覺出對方的勁,就不能對敵人的下一步做出準確的判斷。而且西方的劍術沒有套路。這樣格斗時就全靠劍士的發(fā)揮了,這時,體力、力量、速度就變得格外重要,就不會出現(xiàn)像中國劍術那樣以弱勝強的情況出現(xiàn)了。但是西方的劍卻有一個中國劍沒有的優(yōu)點,即能夠馬上作戰(zhàn)。由于重量的緣故,西方劍已經(jīng)可以勉強算是重武器了。再來說說西方的細劍。西方的細劍類似于我們今天擊劍所用的劍。這樣的劍多了一個護手,這樣就使劍多了幾分變化。因為真正的用劍高手都是會使用劍尖和劍鐔的人。劍的精髓就在于劍尖和劍鐔的變化。而西方的細劍無疑強化了劍尖和劍鐔的作用。細劍主要的攻擊手段就是刺,這是最符合劍身特點的進攻方式。由于細劍的重量相較重劍輕,于是細劍就變化出了更多的技巧但是很可惜,仍然沒有人總結出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