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智利和中國大陸,以及法國等等國家的香檳準備開啟以慶祝父親節(jié)來臨的時候,理財規(guī)劃師精心總結了國際著名的多位國際投資之神的投資理財法則,與大家一起分享。
巴菲特: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現(xiàn)任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5歲擺地攤賣口香糖,11歲購買第一張股票。巴菲特做股票有一條原則: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形勢的變化,不相信任何預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只注意兩點:買什么股票;什么價格買入。巴菲特每天只做一件事:尋找“垃圾股票”。他說:“如果你沒有持股10年以上準備,那就連10分鐘也不要持有它。”“擁有一支股票,期待它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格林斯潘:
美聯(lián)儲前主席,美國利率政策的制定者。1999年個人資產在310萬—620萬。2000年個人資產攀升至420萬—1210萬。主要來源于4種美國政府國庫券。從不涉足股市。家庭理財一向謹慎:
一、假如在未來3年內要使用這筆錢,就不要投向證券市場。
二、每月用來支付分期付款的錢不超過收入的50%。
三、理財計劃要取得伴侶的支持。
四、要有規(guī)律而系統(tǒng)地投資。
李嘉誠:
被譽為“華人經營之神”,1950年創(chuàng)業(yè)時只有5萬港元。他說:“20歲前靠雙手勤勞賺錢,30歲后投資理財?shù)闹匾灾饾u提高,到中年時賺錢已不重要,如何管錢更重要。”李嘉誠有一套理財理論:“一年存1萬4千塊,40年后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但理財要花費很長時間,短時間是看不出效果的。理財者要了解理財活動是馬拉松競爭,而非百米沖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fā)力。”
羅伯遜?沃爾頓:
美國超級市場連鎖店沃爾瑪總裁。在2000年《財富》500強排名位列第二名。1962年其父在自家門前開了個雜貨店,取名沃兒瑪,他要求店員牢記“太陽下山規(guī)則”就是當天的事情在太陽下山之前必須干完,只要顧客提出要求,就必須在當天滿足顧客的要求。正因為此才有今天每周接待1億顧客的盛況。如果你到沃兒瑪聽到近乎狂熱的喊叫:“誰是第一?顧客!”請你不要吃驚,這是沃兒瑪人用于自我激勵的口號。
比爾?蓋茨:
微軟總裁、美國的電腦天才、世界首富。他僅用13年的時間就積累了富可敵國的龐大資產。但在理財方面卻是技不如人。1994年他在微軟股票之外的財產就超過了4億美元,為此聘請了33歲的勞森作為他的投資經理。凈收入超過500強后幾家公司的總和。蓋茨雖然富甲天下,生活卻很簡樸,他說:“用好每一分錢”。乘飛機他不做頭等艙。他說:“既然頭等艙跟二等艙都在同一時間到達目的地,我何必要做頭等艙?”
愛倫?蒂什:
華爾街最著名的投資者。目前公司總資產超過400億美元。因為其運用現(xiàn)金的技巧一流,所
以他投資的年收入高達140億美元。蒂什的商業(yè)生涯是從購買酒店開始,他把利潤投進了一
系列商業(yè)項目中:電影院(魯氏電影院)、保險業(yè)(CNA)、煙草(健牌)、鐘表(bulova)
、船舶、石油鉆塔、傳媒(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悟出一條普通的商業(yè)思路:一種有待挖掘的潛能可以賺取數(shù)以噸計的鈔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