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遠市人民醫(yī)院 李曉燕
"八月梨子,九月楂,十月的栗子笑哈哈“。每年9~10月份是素有“干果之王”美譽的栗子成熟的季節(jié),栗子可以做成各式各樣的美食佳肴,如香飄十里的糖炒栗子,香甜松軟的栗子蛋糕,鮮香嫩滑栗子燒雞……
大家見過栗子長在樹上的樣子嗎?想象一下像什么動物?
栗毛球
小刺猬
栗樹的枝頭上掛滿了圓鼓鼓,全身布滿尖刺的栗毛球,猶如卷成一團的小刺猬。栗毛球就像媽媽的子宮,把栗子寶寶們孕育在懷里,當果子成熟時,外殼就會逐漸裂開,露出棕紅色的栗子寶寶。這可愛的“小刺猬”由栗毛球、栗殼、栗荴、栗子四部分組成,全身均可入藥。
又稱板栗殼、風栗殼
為殼斗科植物板栗的總苞(殼斗)。呈類球形或不規(guī)則的半球形,表面黃棕色,密被尖銳短刺。味甘、澀,性平。具有清熱散結,化痰,止血的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中風不語,便血,鼻衄。
栗毛球
為殼斗科植物板栗的外果皮。呈破碎大小不等的不規(guī)則塊片,外表面褐色,平滑,質(zhì)堅韌。味甘、澀,性平。具有降逆生津,化痰止咳,清熱散結,止血的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反胃,消渴,咳嗽痰多,百日咳,腮腺炎、瘰疬等?,F(xiàn)代研究表明栗殼乙醇提取物具有促進傷口愈合等藥理作用。其含有豐富的黑色素, 還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
栗殼
為殼斗科植物板栗的內(nèi)果皮。呈破碎大小不等的塊片,外表面棕色,粗糙,內(nèi)表面常與膜質(zhì)的種皮粘連,淡棕色,平滑,質(zhì)脆。味甘、澀,性平。具有散結下氣,養(yǎng)顏的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骨鯁,瘰疬,反胃,面有皺紋等。
栗荴
又稱板栗、風栗
為殼斗科植物板栗的種仁。呈半球形或扁圓形,先端短尖,外表面黃白色,光滑,碎斷后內(nèi)部富粉性。味甘、微咸,性平。歸脾、腎經(jīng)?!侗静菥V目》中記載:“栗治腎虛、腰腿無力, 能通腎益氣, 厚腸胃也, 腎主大便, 栗能主腎”,故又名“腎之果”。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消腫,止血的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脾虛泄瀉,反胃嘔吐,腳膝酸軟,筋骨折傷腫痛,瘰疬,吐血,衄血,便血。現(xiàn)代研究表明栗子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疲勞、抗腫瘤等藥理作用。
栗子生吃脆嫩,煮熟或炒熟食粉糯香甜,風味獨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多糖、脂肪、氨基酸及鐵、鎂、磷等元素,是藥食同源的營養(yǎng)佳品。
栗子
栗子雖然好吃,但是生吃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食哦!食積停滯、脘腹脹滿者禁服。
1、栗子健脾養(yǎng)胃粥
材料:栗子(去皮)15個,山藥30克,大棗15克,小米100克,鹽適量。
做法: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煮沸,放入洗凈的所有材料,慢火煮1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益氣養(yǎng)胃,健脾止瀉。適用于脾虛失運所致的食少,體倦乏力,泄瀉便溏等人群。
2、栗子補腎湯
材料:栗子(去皮)15個,芡實20克,白扁豆20克,杜仲15克,豬腰1個,生姜3片,鹽適量。
做法:
(1)將材料洗凈,豬腰切開兩半,把中間白色組織部分去掉,切塊、焯水。
(2)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洗凈的材料,慢火煮1.5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止瀉,補腎強骨。適用于脾虛濕困所致的食欲不振、腹痛、泄瀉、腰膝酸痛等人群。
3、栗毛球瘦肉湯
材料:栗毛球20克,夏枯草10克,蜜棗1個,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食鹽適量。
做法:
(1)將材料洗凈,栗毛球、夏枯草用適量的水浸泡20分鐘。
(2)把栗毛球、夏枯草連同浸泡的水一起放入鍋中,大火燒開,然后再放入剩余材料,慢火煮40分鐘,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熱瀉火,散結,化痰。適用于火熱內(nèi)蘊所致的頭痛、眩暈、瘰疬、癭瘤等人群。
煲含有中藥材料的粥或湯,宜選用受熱均勻、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的瓦罐、砂鍋和不銹鋼。切忌用鐵鍋、鋁鍋,因為鐵、鋁易和中藥所含的一些成分起化學反應,影響療效或產(chǎn)生副作用。
審稿專家:清遠市人民醫(yī)院 曾自珍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lián)盟”志愿者的原創(chuàng)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