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恒是一個十分有作為的皇帝,其在呂氏倒臺之后被奉為新君。
在登基之后推行了一系列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文景之治,讓西漢的國力得到了恢復,為之后漢武帝的大規(guī)模征伐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漢武帝
對于漢文帝的私生活,歷史上也有頗多贊譽,他并不是一個特別喜好女色的皇帝,和自己的皇后竇夫人之間的感情也是十分融洽的。
他一生中子女的數(shù)量并不是很多,有記載的女兒更是只有兩位。
漢文帝的兩名女兒分別是大名鼎鼎的館陶長公主以及絳邑公主,她們兩人的地位和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漢文帝如此區(qū)別對待自己的兩位女兒呢?
館陶長公主劇照
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在漢高祖十一年的時候,劉邦親征陳豨之后將代國的土地賞賜給了八歲的劉恒,封其為代王。
自此之后劉恒便一直在代國生活,在其成年之后逐漸掌握了當?shù)卮髾?,他推行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讓當?shù)匕傩盏纳a(chǎn)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這讓劉恒有了不錯的名聲。
代王時期的劉恒劇照
不過此時西漢政府的大權掌握在呂后的手里,劉恒似乎和皇位隔著十萬八千里。
史書記載劉恒在代國生活的時候曾經(jīng)有過一位王后,他們一共生下了四個兒子,這時的劉恒生活倒也快活。
此時在皇宮中有一位竇姓宮女剛剛進宮,被安排在呂后身邊伺候,這就是未來的竇皇后。
當時宮中宮女眾多,呂后便想將一些宮女賞賜給各地的諸侯王,竇氏也在這份名單之中。
由于竇氏本是清河郡人,距離趙國的距離更近,因此其用金錢賄賂了宦官,希望能夠被送到趙國。
竇皇后劇照
但是宦官之后卻忘記了這件事情,竇氏被分到了代國。
雖然竇氏對于這個安排有百般不情愿,但是身份低微的她是沒有可能違拗這一命令的,只能隨其他人到了代國。
當時劉恒在接納這批宮女的時候,一眼就看中了竇氏。
兩人的感情很快升溫,竇氏也很快就為劉恒生下了一個女兒,劉恒為其取名為劉嫖,這便是之后的館陶長公主。
后來得到劉恒獨寵的竇氏又為劉恒生下了兩個兒子,分別取名為劉啟和劉武,他們就是未來的漢景帝以及大名鼎鼎的梁孝王。
在這段時間里,劉恒的王后也為其先后誕下了四個兒子,但是她和其四子一樣不明原因地相繼暴斃,在史書上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王后的去世讓竇氏成為了實際上的王后,不過直到劉恒登基稱帝之后才給了她正室的名分。
登基后的漢文帝
因此館陶公主便成為了漢文帝的嫡長女,這個身份在古代是極其尊貴的。
而劉恒另一個女兒絳邑公主的生母在史書上并沒有明確的記載,其身份有可能十分低微,也有人推測其可能是已故代王后的女兒。
但是無論如何,其身份都是遠遠比不上館陶長公主的。
因為館陶公主和絳邑公主的出身不同,因此她們在文景兩朝中能夠掌握的資源也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漢文帝劉恒在代國的時候十分寵愛竇氏,他也將這份愛意中的部分轉移到了大女兒劉嫖的身上,這讓劉嫖從小便得到了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在劉恒登基之后,大臣們勸他冊立太子,竇氏所生的劉啟由于性格仁厚,得到了朝中大臣的廣泛支持。
漢文帝知道立儲對于政局的意義,因此也接受了這一建議。
在劉啟被封為太子之后,其生母竇氏也被封為皇后,之后劉恒便將劉嫖封為館陶長公主,這在當時并不是一個常見的封號。
劉啟劇照
按照漢朝的制度,所有的公主在成年之后都會被封為縣公主,即使皇后所生的嫡女也并不例外。
只有特別受到皇帝喜愛的,才會被加上長公主的封號,長公主的身份和諸侯國王是相同的,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劉恒對于劉嫖的偏愛。
在漢文帝在位末年,竇氏因為眼疾雙目失明,逐漸失去了漢文帝的恩寵,館陶長公主成為了她難得的依靠,這也讓母女之間的感情迅速升溫。
在漢文帝去世之后,竇氏被尊為皇太后,她和竇氏族人成為了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重要助力,這讓其權勢達到極盛,館陶公主的地位也變得更加尊崇。
竇太后劇照
在保持和母親良好關系的同時,館陶長公主也明白自己的弟弟才是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因此她也會用許多方式來討好自己的弟弟。
她在漢景帝在位時期經(jīng)常從民間網(wǎng)羅美女,并將她們送給漢景帝充實后宮,這讓這對姐弟之間的關系變得十分融洽。
得到漢景帝歡心的館陶公主在大臣中的影響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成為了朝中的風云人物。
此時的館陶長公主已經(jīng)開始享受這種權傾朝野的感覺,她擔心在漢景帝離世后自己的影響力會下降。
因此其便打算將自己的女兒陳氏許配給景帝所立的太子,來保證自己在下一朝的尊崇地位。
在開始的時候她本來想將女兒許配給劉啟寵愛的栗姬之子劉榮,但是栗姬一直對館陶公主送給景帝美女一事耿耿于懷,因此并不答應這門親事。
于是館陶公主轉而去向王夫人求親,兩人敲定了劉徹和陳氏的婚姻,并聯(lián)手策劃了劉榮被廢事件,劉徹成為了新太子。
這讓館陶公主搖身一變成為了未來皇帝的丈母娘,保證了其在后朝的政治地位。
館陶公主之女陳氏
和館陶公主在文景兩朝的強勢表現(xiàn)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絳邑公主在歷史上的默默無聞。
她在出嫁之后便徹底淡出了西漢的政治中心,而這和她的婚姻不無關系。
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絳邑公主并不是劉恒另一位女兒的封號,當時她被許配給了絳侯周勃之子周勝之,因此其便被叫做絳侯公主,或者絳邑公主。
熟悉西漢歷史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劉恒的上位和周勃是有著密切關系的。
在劉邦死后呂后掌握了朝中大權,并且隱隱有讓呂氏取代劉氏的趨勢。
但是在呂后去世之后,諸呂沒有把握住機會,被周勃、陳平等人用計鏟除,穩(wěn)定了西漢的政局。
在擊敗諸呂之后,周勃從眾多皇子中選擇了和呂后幾乎沒有任何關系的代王劉恒繼位,這讓周勃在朝中擁有了極高的地位。
因此劉恒在登基之后不久,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周勃的長子周勝之,這是一個明顯的政治聯(lián)姻。
劉恒希望改善自己和周勃的關系,周勃也希望借此贏得文帝的信任。
周勃劇照
不過周勃之后還是被人彈劾說有謀反的意圖,被抓捕下獄。
在營救周勃的過程中,絳邑公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之后雖然周勃被無罪釋放,但是其在朝中的影響力卻一落千丈,不復之前的風光。
因此漢文帝也就沒有繼續(xù)討好周勃的需要,絳邑公主在漢文帝心中的存在感進一步降低。
在周勃失勢之后,其子周勝之的心理狀態(tài)也出現(xiàn)了變化,他開始放縱自己的行為,這讓他最終釀下大錯,竟然失手殺了人。
此事在《史記》中有如下記載:
子勝之代侯。六歲,尚公主,不相中,坐殺人,國除。
按理說駙馬犯罪之后,漢文帝是可以免除其死罪的,但是他并沒有這么做,甚至還取消了周勃家族的封國。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漢文帝心中其實一直對周家心存芥蒂,絳邑公主在他心中的地位想必也受到了影響,她顯然不可能獲得到館陶公主那種恩寵。
漢文帝畫像
在我們思考歷史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種誤區(qū),那就是用當代的眼光來審視古代的問題。
在我們看來,館陶公主和絳邑公主都是漢文帝的女兒,她們理應獲得一樣的愛,但事實上尊卑有別的身份讓她們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差距。
館陶公主是皇后竇氏的長女,其出生的時候正是漢文帝和竇氏情感最為密切的階段,因此其得到了無匹的寵愛,更是被封為了長公主,地位和諸侯王相同。
之后她還和竇太后以及漢景帝保持了密切的關系,這讓她在文景兩朝擁有不俗的影響力,這也讓她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當權者自然不能忽視她的存在。
反觀庶出的絳邑公主,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許配給了周勃的長子周勝之。
這是一樁十分典型的政治聯(lián)姻,這種將女兒當籌碼的行為就已經(jīng)顯示出漢文帝對于絳邑公主的輕視了。
之后周勃和周勝之的行為又引起了漢文帝的不快,周勃被貶官,周勝之更是被處以死刑,這讓周氏勢力一落千丈,沒了依靠的絳邑公主自然逐漸淡出了人們視野。
她之后的生活想來也是很悲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