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踞東方960萬平方的土地
山高水長,經(jīng)由千年的流年輪轉(zhuǎn)
東西南北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建筑
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六派
皖派、蘇派、京派、晉派、川派、閩派
它們以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底蘊
訴說著蕩氣回腸的厚重故事
皖派建筑
青磚黛瓦,古樸寧靜
皖派建筑是中國南方建筑的代表
最為典型的就是徽州民居
它們多依山傍水,白墻青瓦,鱗次櫛比
層層疊疊,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徽州民居以天井為中心形成內(nèi)向合院
天井通風(fēng)透亮,當(dāng)下雨時
雨水從四面屋頂?shù)瘟魅胩炀?/p>
俗稱“四水歸堂”
倒也戲謔地道出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tài)
徽州民居主要以磚、木、石為原料
且有三絕木雕、石雕、磚雕
風(fēng)格不同又一脈相承
雕刻出的每一處花紋與紋理
精致嚴謹,深藏深厚的文化底蘊
馬頭墻實為徽州建筑的點睛之筆
隨屋面坡度層層跌落,明朗而雅素
其又稱“封火墻”,可有效阻斷火勢蔓延
正是有了馬頭墻,高大封閉的墻體才顯得活絡(luò)
甚至給人產(chǎn)生一種“萬馬奔騰”動感
蘇派建筑
湖山奇石,園林典雅
蘇派建筑以園林式布局為典型
脊角高翹的屋頂,幽深迂回的門樓
曲折蜿蜒,精巧典雅
疊山理水,花木生機
蘇派的園林建筑講究移步換景
園林內(nèi)亭臺樓榭綿延,游廊小徑蜿蜒
涓涓細流腳下而過,與園中景相映成趣
斑駁寧靜的格子窗,圓潤流暢的拱門
一派江南風(fēng)韻的典雅古樸
京派建筑
大方莊重、勻稱寬綽
京派建筑的典型之一便是四合院
院落闊綽疏朗,院內(nèi)雕飾、彩繪各異
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事之學(xué)
風(fēng)雅與市井皆備
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四合院建筑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載體
不論是王公貴戚還是平民百姓
都與四合院有著割舍不斷的聯(lián)系
那些綠樹掩映中的街巷
房屋高大,庭院方闊,親切寧靜
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宮殿建筑是京派建筑的另一典型
故宮則是宮殿建筑的問鼎之作
故宮的建筑均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
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
金碧輝煌的雕飾彩畫讓宮殿莊嚴富麗
晉派建筑
雄渾蒼老、石墻厚重
晉派建筑的因地域特點平添了幾分厚重蒼老
它氣勢恢宏,穩(wěn)重深沉,斗拱飛檐,城樓細做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晉商嚴謹大氣的性格
華夏民居第一宅喬家大院便是晉派建筑中的代表
晉派建筑的另一類代表則是陜北及周邊地區(qū)的窯洞
窯洞冬暖夏涼,節(jié)能舒適,彰顯天圓地方的思想
它鑿于陜北這篇深沉粗礦的土地
樸素的外觀下滲透著自然和諧之意
川派建筑
民族特色、清麗優(yōu)美
川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腳樓
吊腳樓高懸地面,靠柱子支撐
優(yōu)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自成一格
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川派建筑的又一特色建筑是傣族竹樓
竹樓外型呈方形,底層架空四無遮攔,
供飼養(yǎng)牲畜和堆放雜物
樓上則布置有堂屋和臥室
堂屋中央設(shè)火塘日夜燃燒
照亮著每個家庭的團聚或分離
侗族鼓樓是川派建筑又一代表
飛檐翹角高聳于侗寨之中
鼓樓建筑采用杠桿原理
層層迭起呈寶塔形
結(jié)構(gòu)嚴密堅固,巍然挺立
云霧翻滾之間,數(shù)百年仍不朽不斜
閩派建筑
土樓迂回、天圓地方
女孩與鯤在長長迂回的長廊追逐奔跑
這便是《大魚海棠》中經(jīng)典片段
動畫中的建筑就是閩派建筑的代表——土樓
土樓建筑將土夯筑技術(shù)發(fā)揮到了極致
堡壘式的防御式建筑風(fēng)格實則反映了
古時中原人因戰(zhàn)亂南遷的歷史
土樓布局規(guī)整,中軸線鮮明,主次分明
與古代中原的建筑布局一脈相承
土樓的格局恢宏大氣,閃耀著客家人的建筑智慧
這樣一種天圓地方的建筑精髓,透露著
客家人世代相處,和睦團結(jié)的獨特生活方式
也是這樣一種淳樸敦厚、熱情和善的民風(fēng)
讓土樓吐露著濃郁的風(fēng)情與魅力
六種派別的建筑,各具特色
或古樸寧靜,或端莊典雅
或精致迂回,或清麗優(yōu)美
或雄渾蒼老,或威嚴莊重
但它們都以一種凝固的美麗
詮釋著每個地區(qū)獨特的文化
凸顯著獨屬于中國的繁華盛景
中華如此,怎能不讓人為之傾心?
文章來源自:設(shè)計觀旅
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分享,不得擅自轉(zhuǎn)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