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茶,從季節(jié)、品種、老嫩、焙火的維度上去分別,是理性。這種理性,如同匠人的手藝,可以在味覺與認知的不斷歷練中成長。理性,意味著共通。這泡茶,你喝的是春鮮,別人亦然,你喝得出陳香,別人也相同。
而在感性的經(jīng)度上,茶卻又是一種極其私人的感受。也許一杯西湖龍井,會讓你感覺如在池岸邊任春風輕揚,鐵觀音卻讓人如靜處幽室,聽高人撫琴。品味普洱,如同古剎聽鐘,滄?;腥绺羰?。也或許一杯無名的烏龍茶,讓你回想童年父親初次教你飲茶的光陰。
感性與理性,是我們感受茶葉魅力的一體兩面。正因為茶的內(nèi)涵豐富,才使我們既能在理性的認知與探索中,不斷尋求發(fā)現(xiàn)的樂趣。又能在主觀的感悟中,毫無代價,做最真實的夢。
一個人若只有品茶的功夫,卻沒有深切的情感維系,不能懂得茶的全部。如果只有無窮的聯(lián)想,卻全然不知茶的來龍去脈,往往辜負了好茶。享受一杯好茶,其實不易。要的是感性與理性的交錯與平衡。
一杯茶如同一本書,用句老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這想象的留白是作者留下,曲解作者原意的讀者,和泡壞茶葉,美其名曰個人品味的,同樣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