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廣華;編輯/高佳華
導讀:溫膽湯之所以有此名乃降氣化痰恢復膽氣春生之意。我們這個時代飲食過度、痰濕內生,浮躁競爭、神氣不斂,乃致正常陽氣不得升發(fā),百病由生,溫膽湯不啻為給當今社會的一劑良藥!
一 、方名由來及病機分析
肝膽木氣如春氣之溫和,溫則膽氣乃能調達。肝喜調達而惡壓抑,膽喜寧靜而惡煩擾。素有膽氣不足,復加情志不遂,木郁而土氣不達,土氣不達則生痰濕;氣郁痰阻,日久化熱,氣、痰、熱三者交郁,膽胃失和,膽失其調達之性,胃失其通降之機,從而構成溫膽湯證。欲復其性,必先去其痰濕氣郁,氣郁痰濕得去,則膽氣自和。全方無治膽之藥,卻有祛痰利氣、條暢氣機之功,正所謂“邪去則正安”。原方生姜用量最大,為四兩,后世減生姜量,加茯苓,同時相對突出竹茹清膽和胃之功。
二 、 組方分析
方中,二陳湯為治痰濕的總方,陳皮、半夏、茯苓化痰濕兼降肺胃之逆氣,生姜散痰飲而和胃,甘草和中,竹茹降膽胃之逆氣、清膽化痰,枳實降肺胃之氣兼化痰開郁,故全方偏于化痰濕、降肺胃膽之逆氣。因痰濕為濁陰,隨逆氣而上泛,經云“濁陰出下竅”,故降氣化痰、導痰濕下行是治療大法,以恢復右路因痰濕阻滯、膽胃氣逆所致的氣機不降。鄧鐵濤鄧老善用兩方,一者溫膽湯,一者補中益氣湯。兩方都偏于治療中焦肝膽脾胃,補中益氣治在肝脾,治在左路,以升清陽為主;溫膽湯治在膽胃,治在右路,以降濁陰為主。
方證可見頭痛眩暈、膽怯易驚、心煩口苦、心悸失眠、泛惡欲吐、納呆呃逆、腹脹大便不調等。其中,膽怯易驚、胸脅不適、泛惡欲吐,兼見舌苔膩,或自訴痰多或打呼?;蛏沓粮?,脈弦偏滑,是辨證要點。
此方核心病機是“膽郁痰擾、膽胃失和”,臨床靈活加減可以治療“氣郁生痰變生的諸證”,以此構成了靈活變化的溫膽湯類方。
三 、溫膽湯類方
柴芩溫膽湯:治療少陽氣郁化火,經氣不利較重,癥兼見胸脅苦滿、口干口苦、偏頭疼或氣竄作痛、脅下痞硬(加生牡蠣、川楝子)。
黃連溫膽湯、芩連溫膽湯:治療氣郁化火,痰熱擾心而熱勢較顯,以心煩、口苦、失眠為主訴者。
丹梔溫膽湯:治痰熱內蘊,少陽相火郁勃,主癥見煩熱汗出。
郁菖溫膽湯:治療痰熱郁于胸膈,痰阻氣機而見胸悶胸痛者;或痰蒙心竅而致神識不清、言語不利者。
龍牡溫膽湯:治膽氣虛怯、心神不寧,以膽怯易驚、心悸、夜寐不安為主癥。
十味溫膽湯:原方去竹茹,加人參、酸棗仁、遠志、五味子、熟地。補養(yǎng)安神之力大增,針對虛煩不寐、心腎不交者效果較好。
歸芍溫膽湯:治療少陽痰熱兼陰血虧虛(氣郁化火傷陰),多兼見肢體麻木或拘急。
羚鉤溫膽湯:治療少陽痰熱兼肝陽上擾證,多兼見頭痛、頭脹、耳鳴、易起急等癥。
蠶蝎溫膽湯:治療痰熱動風入絡者。
黛蛤溫膽湯:治療少陽痰熱,擾心犯肺,癥見煩躁、咳嗽痰多者。
硝黃溫膽湯:少陽痰熱挾胃家實滯,癥見多食易饑、腹脹、便秘者。
四、時代病時代方
從神的角度用溫膽湯。當今時代越來越多的神志疾患,如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焦慮癥等。凡是病人脈象上越,形神不安者,皆可用之;郝萬山老師用柴芩溫膽定志丸治療精神神志疾患。
從氣的角度用溫膽湯。這個時代競爭日益激烈,不少人處于斗氣狀態(tài),病人一過來,抱怨特別多,說話也特亢奮,口中帶著穢濁之氣,整個氣不能下順。氣不下順的結果,從胃食管到咽喉口腔都是痰氣上泛,表現為各種炎癥,如慢性咽炎、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膽囊炎等。
從痰的角度用之。病人一來說經??韧绿禎?,晚上打呼嚕也厲害,這是明顯的痰濕作祟。
從怪病的角度用之。朱丹溪云怪病多有痰作祟,疑難病,久治不愈,可以從這方面考慮。
從脈象上把握溫膽湯。凡脈弦滑,中焦郁堵,上焦亢進,均可加減用之。
從舌象上把握溫膽湯。病人舌苔厚膩,舌質偏暗,口中有穢濁氣逼人。
總之,溫膽湯是治療當今時代病很好的一個方子,是這個時代的主方。為何?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普遍生活水平上來了,飲食都過度了,而且處于浮躁競爭的狀態(tài)。飲食過度,傷及脾胃,痰濕由此而生,怪病從此而出,加之長期斗氣、生悶氣、心神浮越,這樣痰多、氣亂、神上越,從而形成了溫膽湯證。
善水堂主,熊廣華,執(zhí)業(yè)中醫(yī)師、中醫(yī)教師。畢業(yè)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曾跟隨多位老師臨床實踐并深入研究傳統(tǒng)中醫(yī)思想,終有所悟。臨證看病擅長脈診、舌診,用藥盡求精簡,注重三治合一(藥物治、環(huán)境治、精神治)。曾坐診于北京萬福堂國醫(yī)館,現于湖南中醫(yī)藥大學任教。熱愛古中醫(yī)學,立志以傳承和推廣傳統(tǒng)中醫(yī)理念為己任,愿與志同道合之士相互交流、學習,以期共同進步,為純正中醫(yī)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