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所謂“六畜”,屢見于《左傳》、《周禮》等先秦典籍,對其內(nèi)涵的解釋始見于《爾雅.釋畜》,指馬、牛、羊、豬、狗、雞等六種家養(yǎng)動物?! ?br> 狗被人類馴服后,進入農(nóng)業(yè)時代,狗的用途在不同地區(qū)發(fā)生了分化。北方草原逐漸形成牧區(qū),狗繼續(xù)被作為助獵的工具,又增加了保護畜群的功能,成為“牧羊犬”?!盾髯樱踔啤罚骸氨焙t有走馬吠犬焉,而中國得而畜使之?!边@種與“走馬”相提并論的“吠犬”,應該主要是用于牧獵的?!赌绿熳觽鳌分杏兴^“守犬”,更是突顯了北方草原地區(qū)狗的保衛(wèi)畜群的職能。《晏子春秋》卷二《內(nèi)篇諫下第二》說:“今夫戎狄胡狢之畜狗也,多者十有余,寡者五六,而不相害傷。”可見,北方草原民族養(yǎng)育一定數(shù)量的狗。黃河流域中下游農(nóng)耕類型經(jīng)濟形成后,采獵在經(jīng)濟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小,狗也就由主要是助獵工具轉化為主要供食用的家畜。
比較集中反映先秦食俗的《禮記.內(nèi)則》,也把狗和牛羊豬等一起作為肉食的來源,提出“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苽”的肉類與谷物搭配的模式[2],它列舉的各種食品中有“犬羹”和狗肝炙制的“肝膋”。在戰(zhàn)國秦漢中原人的心目中,狗肉是一種美味,枚乘《七發(fā)》載吳客說楚太子,遍列名珍美食,其中就有“肥狗之和,冒(芼)以山膚(石耳)”,大概是石耳燉狗肉吧。傳說春秋時齊景公的獵狗死了,景公打算給它大辦喪事,后接受了晏子的勸諫,命令“趣庖治狗,以會朝屬”[3],說明狗肉也能上大雅之堂。狗還可以作祭品,用作祭品的狗稱為“獻”?!墩f文》:“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薄抖Y記.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庇械娜寺牭绞彻肪托纬蓷l件反射,到了喜不擇食的地步。《淮南子.修務訓》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楚國有烹猴召其鄰人,以為狗羹也,而甘之。后聞其猴也,據(jù)地而吐之,盡寫其食?!睉?zhàn)國秦漢城市中不乏做狗肉生意的“狗屠”。例如,戰(zhàn)國時的俠客聶政就在燕市當過“狗屠”[4] ,跟隨劉邦起義的樊噲,也是“狗屠”出身[5] 。最近友人捎來徐州特產(chǎn)沛縣黿汁狗肉,還赫然打上“漢劉邦食品公司”的招牌。漢代畫像磚石的庖廚圖中多出現(xiàn)屠狗的場面。中國農(nóng)業(yè)博物館編的《漢代農(nóng)業(yè)畫像磚石》中收錄了包含屠宰內(nèi)容的庖廚圖10幅,其中7幅描繪了屠狗的場面[6]?!尔}鐵論.散不足》
談到漢代市場上“屠羊殺狗”,并有經(jīng)過處理的熟狗肉片——“狗 ”[7] 出售。秦漢時期,人們食用狗肉十分講究,選擇的原則是選幼不選壯,選壯不選老,也就是說,以食小狗為上。從馬王堆出土的肉食標分析,小狗的豢養(yǎng)以一年以內(nèi)為佳。[8]與此同時,人們積累了關于食狗肉宜忌的知識。如《禮記.內(nèi)則》提到吃狗要去腎,不能選擇“赤股而躁”(有臊味)的狗?!妒酚洝肪?05《扁鵲倉公列傳》《正義》引《龍魚河圖》云:“犬狗魚鳥不熟食之,成瘕痛?!薄督饏T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談到“青牛腸,不可合犬肉食之”,“鯉魚不可合犬肉食之”,“ 鰌鱔不可合白犬血食之”,“ 白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等,又記載了“治食犬肉不消”之方。漢人還有“寒雞熱狗”(崔骃《博徒論》)之說。在這種情況下,養(yǎng)狗業(yè)是比較興盛的。正如《墨子.天志上》:所說:“四海之內(nèi),粒食人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即使曹魏初年,農(nóng)村養(yǎng)狗為畜尚較普遍。如曹魏初年顏斐為京兆太守時,“課民無牛者,令畜豬狗,賣以買?!盵9]。杜畿治河東,“漸課民畜牸牛、草馬,下逮雞、豚、犬、豕,皆有章程”[10]
但中國古代的農(nóng)學經(jīng)典《齊民要術》中卻沒有養(yǎng)犬的論述。《齊民要術》第六卷是專述畜牧生產(chǎn)的,其中提到的牲畜種類有牛、馬、驢、騾、羊、豬、雞、鵝、鴨。包括了先秦中原地區(qū)“六畜”中的馬、牛、羊、豬、雞5種,又增加了北方傳入的驢、騾和稍后馴化的鵝、鴨,唯獨沒有狗(犬)。狗之所以從《齊民要術》所載主要牲畜種類中消失,我認為主要是由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游牧人大量進入中原后,牧區(qū)文化尤其是飲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原的消費習慣所致
南方本來有吃狗的傳統(tǒng)。當年越王句踐獎勵生育,生男的獎勵一壸酒,一只犬,生女的獎勵一壸酒,一只豬[20] ;狗的地位在豬之上?!墩摵猓ㄙt》也有“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豕”的記載。隨著中原人的大量南移,吃狗肉的習慣在南方更加流行起來。如宋齊之間的王則敬就曾“屠狗商販,遍于三吳”[21]。有的學者根據(jù)《太平御覽》、《藝文類聚》所載有關狗的材料作了地區(qū)分布的統(tǒng)計分析,指出漢代多在北方,而魏晉南北朝多在南方,正是這種變化的反映[22] 。吃狗肉的習慣后來在南方長久地保存了下來?,F(xiàn)在“南風北漸”,“花江狗肉”的招牌在北京隨處可見;殊不知,正宗吃狗肉的,正是原來長江以北的中原人哩!注釋
[1] 《莊子集釋》卷一下《齊物論第二》“民食芻豢”,《疏》曰:“芻,草也,是牛羊之類;豢,養(yǎng)也,是犬豕之徒;皆以所食為名也?!?'
[2] 類似的搭配模式見于《逸周書》逸文:“春食麥羊,夏食菽雞,秋食麻犬,冬食黍豕”;《禮記.月令》所載同。《蔡中郎集.月令問答》則云:“凡十二辰之禽,五時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牛,未羊,戌犬,酉雞,亥豕而已。其余龍虎以下,非食也?!?br> [3] 《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第二》。 《史記》卷86《刺客列傳》載聶政曰:“臣幸有老母,家貧,客游以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養(yǎng)親。”又載:“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薄稘h書》卷41《樊噲傳》:“樊噲,沛人也,以屠狗為事?!睅煿旁唬骸皶r人食狗亦與羊豕同,故噲專屠以賣?!?
[6] 夏亨廉、林正同主編:《漢代農(nóng)業(yè)畫像磚石》C1、C2、C4、C6、C7、C8、C9圖,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6年。
[7] “?”通“?”?!墩f文》:“?,薄切肉也?!薄稏|觀漢紀.光武帝》載:“帝至邯鄲,趙王庶兄胡子進狗?馬醢。“可見狗?可以待客。《齊民要術》引《食經(jīng)》“作犬?法”:“犬肉三十斤,小麥六升,白酒六升,煮之令三沸。易湯,更以小麥、白酒各三升,煮令肉離骨,乃擘。雞子三十枚著肉中。便裹肉,甑中蒸,令雞子得乾,以石迮之。一宿出,可食。名曰‘犬?’。”從這一記載看,狗?是狗肉加上其他配料烹制壓縮冷凝成膠凍狀后再切成薄片的。姚偉鈞:《中國古代狩獵畜牧述略》,戰(zhàn)線,2001年第5期。 《三國志》卷16《魏志.倉慈傳》注引《魏略》。
[10] 《三國志》卷16《魏志.杜畿傳》。 《晉書》卷55《潘岳傳》。
[12] 例如東晉初年遷居江左的中原大族王導,就曾用乳酪待客,陸玩因食酪致疾,稱“仆雖吳人,幾為傖(按“傖”是南方人對北方人的鄙稱)鬼”。事見《晉書》卷77。)
[13] 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南北朝有“《崔氏食經(jīng)》四卷”、“《食經(jīng)》十四卷”,另已亡佚的,“梁有《食經(jīng)》二巻,又《食經(jīng)》十九卷”等?;蛑^《齊民要術》所引《食經(jīng)》即《崔氏食經(jīng)》(北魏崔浩所作《食經(jīng)》)。按崔浩是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東武城)人,仕北魏?!洱R民要術》所引《食經(jīng)》中談到了不少南方特有的食物和菜肴,如楊梅、姜、越瓜、竹筍、蓴羹、蟬脯菹、蜀中藏梅、長沙蒲鲊等。故繆啟瑜《齊民要術校釋》認為《齊民要術》所引《食經(jīng)》是南方人作品。
[14] 《北史》卷54《司馬子如傳》;卷5《平鑒傳》。參閱王利華《中古華北飲食文化的變遷》第三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15] 《隋書》卷9《禮儀志》。 ,
[16] 《北史.邢邵傳》。 《藝文類聚》卷65《產(chǎn)業(yè)部上.市》。
[18] 《北齊書》卷47《宋游道傳》引遵彥語。
[19] 由于“六畜”在中原地區(qū)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形成某種禮俗,如以“六畜”名日等。董勛(魏人,入晉為議郎)《問禮俗》稱:“俗云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這里除了“人”以外,正是倒排順序的“六畜”?!肚G楚歲時記》收錄了這段話。東魏武定年間,“帝宴百僚,問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唯魏收以董勛《答問》對??梢娫诒背?,由于的慣性,“六畜“一詞作為牲畜的代稱雖然仍在使用,它的實際卻已成為歷史的回憶了。
[20] 《國語.越語上》。
[21] 《南史》卷45《王敬則傳》。王敬則僑居于晉陵南沙縣(今江蘇省常熟縣西北),少時貧賤,“屠狗商販,遍于三吳”。南齊初年當了大官以后,“仍入烏程,從市過,見屠肉枅(肉店的招牌),嘆曰:‘吳興昔無此枅,是我少時在此所作也?!笨梢姰敃r的肉店主要賣狗肉,起碼狗肉是主要肉類商品之一。
[22] 黎虎《漢唐飲食文化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指出:漢代關于狗的記載幾乎都出于北1方。如《太平御覽》卷904—905所收漢代有關狗的資料,其發(fā)生地方分別為齊國、長安、魏郡、洛陽、昌邑、遼東、東萊、汝南等12處。而《藝文類聚》卷94和《太平御覽》卷904—905所收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關狗的資料,其可信度較高的有16條,其中南方占了13條,其發(fā)生地區(qū)分別為建康、廣陵、吳郡、會稽、閩中、鄱陽、荊州、蜀、南中等。其中,長江下游較多,占9條,長江中游和上游各占2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