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作者 鄭直
天有不測風(fēng)云。
白母高高興興帶著一家人到達(dá)襄陽后半年,白父因病辭世。白居易扶老父靈柩回符離。一路顛簸坎坷,終于回到家鄉(xiāng),但湘靈一家又不知所終。
湘靈一家為什么又搬走了呢?經(jīng)過打聽才知道,白居易搬走之后,流言四起,湘靈一家在符離也待不下去了,只好選擇躲避,離家出走。
吐沫星子淹死人,很多時候,我們在流言蜚語面對顯得難么無能為力,無可奈還。
白居易的心如置冰窟,但是為了白家,也為了湘靈,他不得不忍住悲痛,發(fā)奮科考。
貞元十六年初,29歲的白居易考中進士。他騎著高頭大馬,吹吹打打回到家鄉(xiāng)。白府大紅燈籠,人流如織,喜氣洋洋。但鄰家卻孤燈一盞,隱約還傳來幾聲啜泣。
是湘靈回來了!
白居易喜出望外,他以自己已經(jīng)身為進士,母親應(yīng)該允許自己和湘靈手牽著手走進婚姻的殿堂了。于是,他拉上湘靈,跪求母親成全。
門戶大于一切的白母斷然拒絕,沒有商量的余地,淡淡地說:“當(dāng)年你是布衣學(xué)子,她尚且配不上。如今你是天子門生,她連給你提鞋都不配了!”
白居易終于心碎了,湘靈徹底絕望了。
沒過多久,白居易就要回京赴吏部等候選拔。臨別的渡口,湘靈送了白居易一雙她親手做的千層底。
鞋成雙,人孤單。鞋尚能雙行雙止,你我卻要天各一方。白居易肝腸寸斷,悲傷難抑,隨口吟唱:“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一首《南浦別》,白居易內(nèi)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歲月讓所有的我愛你,都變成了對不起!白居易與湘靈相擁而泣,惟有淚千行。
天公于他們,何曾有一點善意。
白居易走了!秋風(fēng)瑟瑟,落葉飄飄,岸邊,只留下湘靈那長長的、孤獨的影子……
從此之后,白居易與母親的對抗戰(zhàn)正式爆發(fā),以不結(jié)婚的方式懲罰母親的行為。
但作為兒子的白居易,總是強硬不過自己的母親。白居易三十七歲的時候,白母不惜以死相逼,讓他必須成婚。經(jīng)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jié)了婚。
在白母的心里,婚姻從來都是人生最重要的砝碼,但從來只有大家閨秀下嫁風(fēng)流才子,哪有名門之后娶村婦為妻的道理!湘靈,這下子你就徹底死了心吧!
話說回來,楊妹妹也真是可憐的人,睡在自己身邊的男人愛的不是自己!但是,誰讓她是個“遲到的人”呢?現(xiàn)實生活中,如同楊妹妹似的人,大有人在。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yuǎn)遠(yuǎn)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一首《夜雨》,道不盡白居易心中對湘靈的思念。
美人與我別,留鏡在匣中。自從花顏去,秋水無芙蓉……一首《感鏡》,讓白居易睹物思人,訴說著對湘靈的刻骨銘心的愛戀。
后來,白居易蒙冤被貶江州途中,和楊夫人一起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與湘靈抱頭痛哭,并寫下了題為 《逢舊》 的詩。 詩中寫道: 我梳白發(fā)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yīng)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那一年,白居易四十四歲,湘靈四十歲。
此時,縱然白母已經(jīng)去世,湘靈也一直未嫁,可成婚的白居易無法兼顧兩人。就這樣,這份感情一直延續(xù)到白居易五十三歲回洛京途中,看到變換舊村鄰而湘靈已不知去向的時候,這段跨越了三十五年的愛情,可到頭來也還是以悲劇收場了。
這是白居易的悲哀,也終究要成為悲哀。
白居易一輩子都不曾忘記湘靈,他把湘靈寫進了《長恨歌》,她的美絲毫不遜于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p>
但在愛情里,白居易和唐玄宗一樣無力,“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彼嘈?,這世上最無奈的誓言也許是,“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p>
一曲長恨有幽情,江州司馬最傷心。也許,也正是因為有著一生眷戀的愛情,有著與湘靈刻骨銘心的凄美愛情,白居易才寫出了《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