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即位不久即召回袁崇煥,封其為兵部尚書,并把遼東防務軍權全權托付于他。
崇禎元年(1628)七月十四日,崇禎帝在平臺召見袁崇煥,詢問平遼方略,袁崇煥答:“所有方略,已另寫奏本。臣受皇上知遇之民,召臣于萬里之外,倘皇上能給臣便宜行事之權,五年而遼東外患可平,全遼可復?!本家宦?,無不歡欣鼓舞,紛紛夸贊袁崇煥有膽識。
然而,當有人私下問袁崇煥有何韜略可以保證五年之內(nèi)平復遼東時,袁崇煥竟不以為意,輕描淡寫地說自己不過是哄皇上高興而已。
幾年后,袁崇煥為他夸下的??诟冻隽诵悦?/span>
崇禎二年(1629)六月,袁崇煥先斬后奏,誘殺虛功冒餉的另一位鎮(zhèn)遼大將毛文龍。
毛文龍,明末著名軍事將領,萬歷朝以來的四朝元老,軍事重鎮(zhèn)東江鎮(zhèn)就是他開創(chuàng)的,在與后金的戰(zhàn)爭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是當時影響與重要性僅次于袁崇煥的鎮(zhèn)遼將領。
袁崇煥矯詔斬殺毛文龍之前朝西叩頭請旨發(fā)誓:“我若不能恢復遼東,愿齒尚方以謝爾?!闭f罷,抽出崇禎帝一年前賜予的尚方寶劍,當場將毛文龍斬于營帳之前。事后,他在給崇禎帝的奏疏中保證:“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誅文龍者誅臣?!贝嗽捯荒旰蟛恍覒灐?/span>
袁崇煥殺毛文龍,為后金軍隊大舉南下解除了后顧之憂,直接導致兵臨城下的己巳之變。
崇禎二年(1629)十月下旬,皇太極率后金兵與蒙古兵約十萬之眾,避開袁崇煥在寧遠、錦州一線的重兵,繞道遼西經(jīng)由哈喇慎部,選擇明邊防薄弱環(huán)節(jié)突入。大軍很快突破喜峰口以西長城邊隘而長驅直入,皇太極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有力的阻擊就兵臨軍事重鎮(zhèn)遵化城下。
遵化城距北京不過二三百里,滿洲鐵騎不日即可威脅京師。十一月一日,京師宣布戒嚴。
袁崇煥獲悉敵兵來勢兇猛,于十一月初五率大軍動身進關增援。十日之后,袁崇煥與諸將商議進入北京,副總兵周文郁極力反對,說外鎮(zhèn)之兵未奉旨而冒然進至京師城下,萬萬不可。袁崇煥固執(zhí)己見,說皇上危險顧不得這些,“倘能濟事,雖死無憾”。此話不幸應驗。
袁崇煥不顧眾將的反對,率師直奔北京而去,于第二日晚間抵達北京城東的廣渠門外。
這一行動可謂大錯特錯。袁崇煥本應把來犯之敵阻擋在薊州至通州一線,展開決戰(zhàn),以確保京師的安全,現(xiàn)在他舍棄這個上策,退保京都,無異于誘敵深入,把戰(zhàn)火燒到京城之下。
袁崇煥軍隊開入京師的消息傳開,輿論嘩然,紛紛指責他這樣做是在故意召敵。袁崇煥的做法尤其引起住在城外中貴外戚的不滿,他們紛紛向朝廷狀告袁崇煥聽任敵人劫掠燒焚。
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煥率總兵祖大壽在廣渠門與來犯敵人皇太極的軍隊展開殊死戰(zhàn),袁崇煥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大勝,皇太極退兵。同時,奪去袁崇煥性命的反間計就此出籠。
皇太極布置手下故意在被俘的明朝太監(jiān)楊某旁邊互相低聲耳語,說今日撤兵是皇太極與袁崇煥的密約,事情很快可成。第二天有意將楊太監(jiān)放走。楊太監(jiān)進宮即將此事密告崇禎帝。
而袁崇煥一如既往調(diào)兵遣將,準備與皇太極再決死戰(zhàn),卻不知一張大網(wǎng)正朝他兜頭罩下。
十二月初一,崇禎帝召見袁崇煥,當廷宣布將他逮捕下獄,同時提拔大同總兵滿桂為總理,統(tǒng)領各路勤王之師。金兵退去,崇禎帝立即將袁崇煥凌遲處死。據(jù)史書記載,袁崇煥死狀慘不忍睹,北京市民紅著眼睛,爭相啖食從袁崇煥身上割下來的肉和最后剩下的五臟六腑。
袁崇拜,為保護北京城和北京民眾而奮不顧身,與來犯之敵作殊死搏斗,結果自己竟被憤怒的民眾所吞噬。
這個民族的保護者就這樣被殘忍地吃掉了,這樣的國民只配做亡國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