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庭堅:萬事盡隨風雨去

黃庭堅:萬事盡隨風雨去


文溪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俄羅斯著名作家索爾仁尼琴曾經(jīng)說過,“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生活的道路,只要還能在雨后的蘋果樹下呼吸,就還可以生活”。這句話曾經(jīng)很流行,文藝憤青們都很喜歡。索爾仁尼琴一生坎坷困頓,坐過牢,被驅逐出自己的祖國,一生的經(jīng)歷和思想極其復雜。對他來說,這句話也許意味著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失去自由的反諷,但對我們來說,或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還在呼吸,生活就要繼續(xù)。哪怕你是一生的挫折,一輩子的委屈。如何在困境中快樂地呼吸,并茂盛地生長,北宋大文學家黃庭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樣板。

幼時竟有隱逸之志

黃庭堅,字魯直。號清風客、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黔安居士等,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九,還常戲稱自己為“黃九”。古人的名是父母起的,所以是唯一的,但號是自己起的,所以可以有很多個。但凡一個人有很多號,要么說明此人的思想曾經(jīng)波瀾起伏,要么說明此人的人生曾經(jīng)百轉千回,黃庭堅就是二者兼而有之的人。

黃庭堅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大師級人物。但作為官員,他是個潦倒的失敗者。他一生屢遭貶謫,漂泊無依,最后悲涼逝去。他最高做到起居舍人的位置,相當于皇帝辦公室秘書,專門負責記載皇帝言行與國家大事,并送史館記錄存留。因母親去世而回家丁憂三年,他就沒去上任。如果歷史可以假設,黃庭堅真的去做了起居舍人,伴君如伴虎,以他的性格,說不定哪天被皇帝拉出去痛扁一頓也未可知,那樣的話,中國文學史上熠熠閃光的明星,將會過早失去他的萬丈光芒。

作為一個文人,黃庭堅的成就是驚人的,他是屹立于多個藝術領域巔峰的巨匠。他與蘇軾并稱“蘇黃”,為“蘇門四學士”之首;他開創(chuàng)了“江西詩派”,被奉為一代詩宗;他在書法上的成就,被后人譽為“蘇黃米蔡”宋四家之一,2010年,他的一幅《砥柱銘》甚至被拍出了4.38億的天價。黃庭堅是我國文化史上少有的復合型大師。

在正確的時間遇到正確的人,是黃庭堅的幸運。身為“蘇門四學士”大師兄,他與蘇東坡的關系最為親近。相遇之前,他們是神交已久互相推重的文友,相遇之后,黃庭堅心甘情愿地成為蘇門弟子,一生尊蘇東坡為老師,雖然他們的年齡相差不到10歲。蘇東坡對黃庭堅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首先,蘇東坡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黃庭堅。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黃庭堅對人生的態(tài)度、在困境中愈挫愈勇的堅守中,看到蘇東坡的影子。其次,蘇東坡與黃庭堅的政治命運始終是緊緊勾連在一起的。蘇東坡在政治上的每一次起伏都在深刻影響著蘇門子弟。蘇東坡被貶的副產(chǎn)品就是秦觀和黃庭堅等蘇門弟子的被貶,不過黃庭堅似乎更加悲慘些。在秦觀、蘇東坡二人相繼辭世之后,黃庭堅再次遭到貶斥,被流放到荒遠的廣西宜州,并在那里孤獨地死去。

黃庭堅是典型書香門第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他的家族有十多個進士,父親黃庶在仁宗慶歷年間登進士第,雖一生仕宦不達,但為人守正不阿,這種品格對黃庭堅有很大的影響。黃庭堅大概命中注定就是個讀書人,據(jù)傳滿周歲時,家里人讓黃庭堅“抓周”,在弓、矢、紙、筆等物件中,小庭堅一手拿起毛筆就不愿放下。這一點,比死死抓住胭脂釵環(huán)不放的賈寶玉要有出息多了。

幼年時,黃庭堅讀書即能一目五行,讀過幾遍就能默誦,被鄉(xiāng)人稱作神童。據(jù)說他在七歲時候寫過一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睋?jù)說駱賓王也是在七歲時寫下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詩句。這兩首詩中,黃庭堅小朋友表現(xiàn)了異于常人的對隱逸生活的向往;駱賓王小朋友則展示了自己電影鏡頭般的白描能力??磥碓诠糯?,七歲是兒童寫詩的高產(chǎn)期。與之對比,不禁感嘆,我們的七歲,除了會唱“小燕子穿花衣”這些極為弱智的兒歌之外,我們還干了什么呢?

七歲的黃庭堅縱然已經(jīng)有遺世獨立的隱居理想,但在現(xiàn)實中,他必須去擠科考的獨木橋。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思想中,讀書為文只是進軍仕途的敲門磚,所以李白說“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公元1063年,18歲的黃庭堅以鄉(xiāng)試第一名赴京參加翌年的禮部省試,相當于是以江西省高考狀元的身份進入復試環(huán)節(jié)。江西自古人杰地靈,是個“學霸”遍地、“學神”輩出的好地方。光是北宋時代,就有王安石、王安國兄弟,晏殊、晏幾道父子,歐陽修等全國知名的“三好學生”,能在江西考第一名,說明黃庭堅確實是天縱之才。但命運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像柳永說的那樣,“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發(fā)揮失常沒考上。

黃庭堅絕不是柳永。柳永沒考上,就跑到汴京的秦樓楚館里,和歌女玩得昏天黑地,開啟了另一種人生模式。而黃庭堅是個自律性很強的年輕人,經(jīng)過三年的苦讀,1066年,21歲的黃庭堅再次踏上了科考的征程。這次發(fā)揮得不錯,主考官是他的江西老鄉(xiāng)廬陵人李詢,當李詢讀到黃庭堅《野無遺賢》詩中“渭水空藏月,傅巖深鎖煙”一句時,不禁拍案稱奇,認為假以時日這個青年會名揚四海、冠絕詩壇。黃庭堅再次以江西省高考狀元的身份進入復試程序。1067年,宋神宗即位的那一年,黃庭堅終于進士及第,當上了汝州葉縣尉。

在官場講真話的悲劇

在宋神宗執(zhí)政期間,黃庭堅在仕途上并沒有多大的起色,相繼在幾個縣做過縣令,屬于宋朝的基層官員。對于耿直善良的黃庭堅來說,離百姓越近,就越能從內心深處體恤百姓。當時,按照王安石的整體設計,朝廷推行了一項征收鹽稅的考核指標,各地可視具體情況決定稅額多少。雖說征收稅額的多少,隨便你報,但結果要同你的年終考核掛鉤。在政績考核的魔棒下,一個顯而易見的規(guī)律是,一個地區(qū)的GDP增長速度基本上和官員級別提升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報的指標大、征收額度大,自己的官可能就越大,所以各地爭先恐后“放衛(wèi)星”。但黃庭堅就是一根筋,他不愿為了“放衛(wèi)星”而讓老百姓增加負擔,就報的少收的也少,這樣,地方百姓很開心,但“有關部門”不高興,他不僅得罪了吹牛皮、“放衛(wèi)星”的同僚,更是得罪了他的上司,所以,黃庭堅的仕途渺茫。可見,他是個生活在體制內、但思想?yún)s游離在體制外的官員。

在朝廷眼里,黃庭堅收稅成績不彰,不是個能吏,還是發(fā)揮他的文學才能吧。于是,在神宗死去哲宗即位之后,朝廷一紙調令將黃庭堅調回京城,任命他為校書郎,專門負責編纂《神宗實錄》。我們知道,寫史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特別是記錄皇帝在位時的一言一行,更是難辦。哪個人一生不做點犯渾的事情,更何況職業(yè)特點最容易犯渾的皇帝了。我一直懷疑司馬遷的悲劇不在于他替兵敗投降的李陵說情那么簡單,說不定是因為他老爸司馬談或者他本人在寫史的時候,實事求是地記錄了一些漢朝皇帝的不堪,才慘遭宮刑的。所以,黃庭堅干了這個給皇帝修史的活,以他耿直的個性,倒霉只是遲早的事情。果然,因為黃庭堅在《神宗實錄》中寫有神宗“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遂被人視為大不敬之詞,要他作出解釋。黃庭堅會寫詩,但天生不會說假話,他如實作答說“我當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以后一直有人來查問此事,黃庭堅都照實回答,毫無懼色。黃庭堅沒被砍頭或宮刑,這充分體現(xiàn)了宋朝“文人政治”的優(yōu)越性,這個體制雖然頗受非議,但對文人很優(yōu)待,雖然有過如“烏臺詩案”之類的文字獄,但沒有砍過文人的頭,更不會弄出慘絕人寰的宮刑。所以,因為“鐵龍爪”事件,黃庭堅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被流放去了大西南,攻擊他的人還擔心那地方山明水秀太舒服,于是又把他移至戎州,到了今天盛產(chǎn)五糧液的四川宜賓。

有首歌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但這樣勵志的歌曲并不適合黃庭堅。今天看來,黃庭堅在仕途上的挫折,似乎是命中注定,這就是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官場是個大熔爐,流血的仕途中,一個天真爛漫的“愣頭青”最終會變成心機重重的“老油條”。清高耿直、為民請命的憤青,必然在官場上頭破血流。這一點,晚清名臣曾國藩就是個鮮活的例子。曾國藩早年也是個“二愣子”,在官場處處碰壁,動輒得咎。經(jīng)過重重挫折,他才認識到,“潛規(guī)則”無處不在,你不“潛”別人,就得被別人“潛”,只有和光同塵,圓滑柔軟,才能在體制內順風順水。因此,所謂“和光同塵”只是同流合污的另外一種說法而已。黃庭堅不愿同流合污,不愿“潛規(guī)則”別人,更不愿被別人“潛規(guī)則”。他的人生軌跡早在七歲時已經(jīng)規(guī)劃好,“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在黃庭堅的眼里,大道不行時,與其追名逐利于廟堂之上,莫如騎牛漫游于江湖之間。他在《鷓鴣天》詞中寫道: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發(fā)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這首詞是他在酒桌上的答謝之作?!叭松啪票伞笔莿窬浦o?!皩飘敻?,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通俗地說就是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所以酒中自有歡樂,自有天地,應讓杯中常有酒,應該長入酒中天。醉了又能如何?橫起笛子對著風雨吹,頭上插花倒戴帽,這些狂放不羈的行為,雖為時人之不恥,但是真實可愛的,這是一種放浪形骸的灑脫無羈。

詞的下闋則是黃庭堅的肺腑之言了?!吧斫≡?,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世風之頹如此,我只愿身體長健,多吃飯,活在當下,盡情享受眼前的快樂。最為大膽的是,“黃花白發(fā)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边@里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世人冷眼看我,我不在乎,我像傲霜的寒菊,如空谷的幽蘭,獨自美麗。另外一層是,我冷眼俯視著這個可笑的世界,宛如“遺世獨立”的隱者,時人理解也罷,不理解也罷,我還是我。

挫折面前要有自黑精神

被貶謫之后的心態(tài),在他的另一首《鷓鴣天》的詞中表現(xiàn)得也很明顯。

紫菊黃花風露寒,平沙戲馬雨新干。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休說彈冠與掛冠。

甘酒病,廢朝餐。何人得似醉中歡。十年一覺揚州夢,為報時人洗眼看。

“甘酒命,廢朝餐,何人得以醉中歡。”乃黃庭堅大徹大悟之后飽蘸血淚的肺腑之言。上述兩首詞集中反映了他在屢遭貶謫之后的心態(tài)?!靶菡f彈冠與掛冠”,他正式向世人宣告,功名利祿之事已無言說之必要,唯有醉酒而歡,方為精神的主要寄托。從此,黃庭堅給自己取了“山谷道人”的別號,將更多的精力寄托在詩歌、書法、禪學等雅好上,更多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間,縱橫捭闔于藝術之中,從在官場中痛苦掙扎的小吏,逐步向徜徉于藝術海洋中的大師邁進。

電影《私人定制》中,“一腔俗血”的“大導”為追求高雅不計代價以求換血,之后徹底變成了誰也看不懂的行為藝術家。馮小剛借著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對于俗到骨子里的人,即使換血也無濟于事。與一腔俗血的大導相反,黃庭堅是雅到了骨子里,無論世事滄桑變化,他始終不改脫俗本色。這一點,既體現(xiàn)在他的在為文上,更體現(xiàn)在做人上。

黃庭堅在談到士大夫的立身準則時說,為人處世怎樣都行,惟不可俗。人一俗,便無藥可醫(yī),廢人一個。有個年輕人不解,便問何為俗?黃庭堅說,臨大節(jié)則意志無比堅強,千斤重壓、萬般引誘亦不能移易其分毫,此即“不俗人也”。黃庭堅對不俗之人的定義,著眼于人的意志品質,是在功名富貴之前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真君子,是每臨大事有靜氣的魏晉風流,更是蘇東坡筆下“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的真猛士。

黃庭堅臨大事有靜氣,讓他能夠一次次對抗命運的不公。面對打擊,他表現(xiàn)出了異于常人的冷靜。傳說黃庭堅首次參加省試,當時風傳他中了解元,大家一起喝酒祝賀。忽一仆人闖進來告訴他,這里有三個人考中了,但他沒考上。席上落第者紛紛散去,而黃庭堅仍若無其事,自飲其酒,毫無沮喪之意。這個事情讓我想起在大學考英語四級的時候,一哥們聽說他過關了,相約幾個同學提前慶祝,很自信地把日子選在出成績的那一天。那晚我們瘋狂比酒,可著勁地祝賀他。酒酣耳熱之際,噩耗傳來,這弟兄考了59分。早知道先輩黃庭堅也有過如此遭遇,這弟兄就不至于痛哭流涕了。

在《神宗實錄》被人字斟句酌地找茬時,他能鎮(zhèn)定自如從容應對;在貶詔下達后,他卻神色自若,倒頭便睡,鼾聲大作,并有喜形于色之態(tài)。當有人提醒黔州為蠻荒之地,此去恐怕有來無回的時候,他還笑著說,“四海之內,皆為兄弟,浮生若夢,來去無跡,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無處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憂?”黃庭堅堅信“只要太陽每天還照常升起,生活就要繼續(xù)”,其曠達傲世的氣勢真舉世無匹。

公元1095年,黃庭堅再次被貶,這次被貶得更徹底,他被驅逐到廣西宜州接受地方政府的管制。宜州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宜州太守為了討好朝中新黨當權者,對黃庭堅百般迫害,先是說他是個罪人,沒資格居住在城關中,逼迫他搬到小南門的戍樓上居住;還禁止官員同他交往,一般士人也因此不敢多同他接觸。小南門戍樓住處地方狹小,形同囚籠,黃庭堅形容是“上雨旁風,無有蓋障”,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但黃庭堅不以為苦反以為樂。他把小屋命名為“喧寂齋”,意思是“喧者自喧,寂者自寂”。他說,“雖上雨旁風,無有蓋障,市聲喧憒,人以為不堪其憂,余以為家本農(nóng)耕,使不從進士,則田中廬舍如是,又可不堪其憂邪?”自己本是農(nóng)家子弟,如果沒有考中進士,所住的房子也就是這個樣子,又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黃庭堅這種豁達的態(tài)度,讓他能夠從容面對逆境,面對生死。且看他在這個時期寫的《南鄉(xiāng)子》: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ㄏ蚶先祟^上笑,羞羞!白發(fā)簪花不解愁。

這首詞是重陽節(jié)在宜州城樓和朋友們喝酒時即席作的。當聽到席間有人高談闊論,“今歲當鏖戰(zhàn)取封侯”的宏大理想時,黃庭堅卻悄然獨立,倚著欄桿放聲歌唱。“萬戶侯”又如何?最終都是“萬事盡隨風雨去”。因為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如長江東逝水,最終都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下闋則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無憂無愁的老頑童的形象,他豪氣沖天地飲酒,如孩子般天真地把花插在頭上,很有自黑的勇氣和勁頭。

公元1105年秋天,在多日的高溫中,一陣小雨飄然而至。黃庭堅登樓觀雨,他喝得微醉,把赤著的腳丫伸到欄桿外感受雨滴的清涼。對千里來訪的朋友范寥說了一句,“吾平生無此快也!”不久便溘然長逝。

黃庭堅給我們的啟示在于,我們該如何面對苦楚?基督教告訴我們,我們一生下來就背負了“七宗罪”,所以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佛教認為今世的痛苦是你前世種下的果,總而言之,我們都有罪,活著就得贖罪,所以人人都得痛苦地活著,除了死人。但中國知識分子有獨特的解脫方式,儒道思想是他們最后的精神家園。得意時,于廟堂之上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在“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時候,他們轉向了道家的清靜無為,柔弱不爭。所以,國外知識分子的想法太迂腐,沒有我們通權達變。在挫折面前,他們去追問上帝,上帝說你有罪,于是他們就去見上帝贖罪去了,比如莫泊桑、海明威、杰克倫敦等。相比之下,中國知識分子選擇自殺的就少多了。因為,中國知識分子在遇到困境時,就去問老子,老子說,你有病,于是他們就跟著老子,嘯吟山林,修身養(yǎng)性治病去了,比如枯坐釣臺的嚴子陵,比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黃庭堅就是這樣典型的中國文人。在仕途無望屢遭貶謫的時候,他和他終生的師長蘇東坡一樣,用快樂達觀的態(tài)度去解構人生的痛苦,用堅忍不拔的意志去加固人生的理想,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水乳交融,讓他擁有了與眾不同的人生境界,讓他游刃有余地在入世與出世,進與退中巧妙地選擇,當立功已成為鏡花水月,立言與立德成為他的終極追求。自此,黃庭堅完成了從宋代基層官僚到文化大師的嬗變。

【黃庭堅小傳】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乃江西詩派祖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后以修實錄不實,遭到貶謫。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是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其書法為宋四家之一。著有《山谷詞》。



 摘自《欲將沉醉換悲涼——北宋詞人的命運沉浮》文匯出版社出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晁補之:早歲艱辛仕途蹇促的落寞文人
【轉】黃庭堅:與蘇東坡比肩的文化大家
黃庭堅的仕宦之途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蘇東坡的調查研究
蘇東坡的故鄉(xiāng)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