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之彩云之南,頂級美景甚多。聞名中外的迪慶州香格里拉、瀘沽湖、大理古城和西雙版納,都是我們曾經(jīng)到過的旅游勝地。然而,由于游歷的時間距今太遠(10年至20年),景區(qū)面貌時過境遷,此情只可成追憶。特別當年尚處于膠片機時代,即使剛剛面世的數(shù)碼,也因存儲空間緊張,不敢放手拍照。保存下來的少許圖片,少不了“到此一游'的特色,更不可能完整記錄下這些地方的美麗,僅能夠作為個人的紀憶。
香格里拉
旅游大巴從麗江直接發(fā)往香格里拉,車程大約4小時。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位于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相傳為巴塘藏王三個兒子的封地。“甸”的彝語意為“壩子”,或納西語“土地”的音譯。1933年,詹姆斯·希爾頓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恒和平寧靜之地“香格里拉”。2001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中甸更名為香格里拉縣,這里自然風(fēng)光絢麗,擁有納帕海、屬都湖、噶丹松贊林寺等景點。
香格里拉藏族民居,典型的世外桃源。
香格里拉境內(nèi)遍布藏傳佛教寺院。
納帕海
納帕海自然保護區(qū)海拔3266米,湖泊積水面積660平方公里,屬濕地生態(tài)類型保護區(qū)。
納帕海即是季節(jié)性天然湖泊,也是中甸最大的草原和最富于高原特色的風(fēng)景區(qū)之一。
季節(jié)性湖泊由一系列淡水池塘、沼澤組成,由周圍山里的8條小河供水。湖水從西北隅溶洞匯入地下河,再經(jīng)溶洞注入金沙江。
季節(jié)性湖泊的最大特點是這里有時為湖泊,有時是草原。在我們到來的季節(jié)里,基本上看不到湖水。
每年5月,草原方吐嫩芽,而納帕草原已是綠草萋萋 。
6月伊始,各種野花競相開放,茫茫草原,瓊花瑤草爭奇斗艷。成群的牛羊隨草海起伏,如在海中沉浮。茫茫原野,四處是'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美景。
秋冬來臨,遠山如黛,皚皚雪峰倒映于湖泊之中,黑頸鶴、黃鴨、斑頭雁云集于此,在草叢中、水面上嬉戲漫游,使廣闊空靈的草原另具一番詩性畫意。
噶丹松贊林寺
噶丹·松贊林寺是云南省規(guī)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qū)有名的大寺院之一,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在整個西藏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小布達拉宮”。該寺依山而建,外形猶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藝術(shù)之大成,又有“藏族藝術(shù)博物館”之稱。
該寺又稱歸化寺,距香格里拉縣城5公里。于公元1679年興建,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達賴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
'噶丹'表示傳承黃教祖師宗喀巴首建立之噶丹寺;'松贊'指天界三神帝釋、猛利和婁宿游所;'林'即'寺'。整個名稱可理解為:'一切顯密非一次修成,為使無垢之法源源不斷地惠及眾生,使之圓滿,特建此寺'。
松贊林寺曾經(jīng)是本地區(qū)政教合一制度的最高機構(gòu),滇、藏、川西藏佛、法僧'三寶'務(wù)的殊勝道場,各地到北朝圣的信徒也是終年絡(luò)繹不絕,香火極盛。
與藏傳佛教建筑樣式相同,松贊林寺的扎倉、吉康兩座住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參、僧舍等建筑簇擁拱衛(wèi),高矮錯落,層層遞進,立體輪廓分明,充分襯托出了主體建筑的高大雄偉。
雄鷹翱翔在寺廟天空
寺院建筑薈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華,建筑金碧輝煌,造型豐富多彩的鍍金銅瓦,殿宇寶角獸吻飛檐。
扎倉大殿寬敞恢宏殿,殿中供奉的諸多佛像。
頂層正樓設(shè)精舍佛堂,供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佛像,以及貝葉經(jīng)卷、唐卡、傳世法器等。
在松贊林寺可以遠眺梅里雪山。
屬都湖
屬都湖(又稱屬都崗湖),位于香格里拉東北部35公里處,海拔3705米,積水面積15平方公里,屬于普達措國家公園。
“屬”藏語為奶酪,“都”意為石頭。傳說古代有一位高僧云游到此,牧民給他供奉奶酪,他見屬多崗湖牛場的奶酪很結(jié)實,如同石頭一樣,于是祈愿道:'愿這里的奶酪永遠如同石頭一樣的結(jié)實',屬都崗由此得名。
屬都湖四周青山郁郁,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湖東面成片的白樺林,秋天一片金黃。山中云杉、冷杉高大粗壯,直指云霄,樹冠濃綠縝密,可遮風(fēng)避雨。林中棲息著麝、熊、豹、金貓、毛冠鹿、藏馬雞等多種珍禽異獸。
屬都湖是全縣最大的湖泊之一,湖水清澈透亮,湖中盛產(chǎn)“屬都裂腹魚”,魚身金黃,腹部有一條裂紋,魚肉細膩鮮美。
屬都崗湖畔是中甸有名的牧場,這里草場廣闊,水草豐茂,每年春夏之際,成群的牛羊游弋于湖畔,牧棚星星點點。
置身湖畔,背負青山,面臨綠水,牛群點點黔黑,牧笛聲聲入耳,讓人深切地感受到高原人閑放、悠游的生活情趣。
環(huán)顧這方天地,天空湖水連成一片湛藍;湖心水草,泛著眷顧的青藍。
靜謐的牧場中,牛羊和馬群散落放牧,悠揚自在。
這不正是傳說中霍比特人的家園?只是這里比霍比特家園更加自然天成,寧謐幽深。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存
路邊的野花不要采
瀘沽湖
從麗江到瀘沽湖只有284公里,卻要花7個小時,一路上要翻過5座大山,有1000多個轉(zhuǎn)彎,最著名的是麗寧十八彎。在行駛的汽車中透過車窗拍攝,照片顯得有些模糊。
金沙江迷霧重重
途徑民族村
瀘沽湖位于寧蒗縣北部永寧鄉(xiāng)和四川省鹽源縣左側(cè)的萬山叢中,距寧蒗縣城73公里,距麗江縣城280公里。瀘沽湖為川滇兩省界湖,為四川云南兩省共有。
瀘沽湖面積50多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達93米,透明度高達11米,最大能見度為12米,湖水清澈蔚藍,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
瀘沽湖中有5個全島、三個半島和一個海堤連島,形態(tài)各異,翠綠如玉。
猶如一塊明珠鑲嵌在群山懷抱之中,碧波蕩漾,風(fēng)光迷人,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凈土”、“東方第一奇景”等美稱。
這里古樸的民風(fēng),秀麗的山光水色與濃郁的傳奇風(fēng)情,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瀘沽湖畔落水村
摩梭少年
落水村街景
瀘沽湖最神秘的是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摩梭人,他們依然生活在以女性為軸心的母系大家庭里,即民間傳說中的“女兒國”,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因而有“人類母系社會的活化石”之稱。在全人類都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瀘沽湖卻仍然保留著“男不婚、女不嫁、結(jié)合自愿、離散自由”的婚姻形態(tài)。親密的伴侶之間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雙方仍然屬于自己原有的家庭?;橐鲂问绞悄蟹降脚郊易咴L、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為是由男方的“走”而實現(xiàn)的婚姻,所以當?shù)厝擞址Q這種關(guān)系為“走婚”。
摩梭少女
女兒國當家人
走婚(麗江歌舞劇一幕)
摩梭鍋莊舞
摩梭鍋莊舞
瀘沽湖清晨
湖畔尼瑪堆
居民生活
上工去
登船啟航
豬籠船擺渡
豬籠船擺渡
瀘沽湖中
瀘沽湖中
里務(wù)比島
里務(wù)比島位于瀘沽湖的中南部,與吐布半島將瀘沽湖一分為二,西北與蛇島相望。里務(wù)比島與謝瓦俄島、里格島并稱為瀘沽湖蓬萊三島。
一條蜿蜒的小道直接通往島嶼的頂部,道路旁邊有許多杜鵑花以及野櫻桃樹。
花叢的盡頭為藏傳佛教寺院里務(wù)比寺。
這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雖然民族學(xué)家將摩梭人劃定為納西族的一支,但摩梭人自己并不認同。他們說自己是單獨的一個民族,是古羌族的后代,因此他們的宗教多信奉藏傳佛教。
寺里供有佛祖釋迦牟尼、觀音、千手千眼佛、藏傳佛教格魯派宗師宗喀巴及其二弟子佛像、護法神等諸佛塑像。
又見尼瑪堆
神秘瀘沽湖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境內(nèi)以蒼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蝴蝶泉、三塔等景點最有代表性。
大理古城也叫紫城,簡稱葉榆,始建于明代洪武15年,方12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后二丈,城設(shè)東西南北四個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防御堅固。全城清一色青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墻壁,古樸典雅?!叭乙谎劬?,一戶幾盆花”,流連在九街十八巷之間,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時代,享受這寧靜的生活。
蒼山洱海
蒼山,是云嶺山脈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組成,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guān)天生橋。蒼山十九峰,巍峨雄壯,與秀麗的洱海風(fēng)光形成強烈對照。蒼山十九峰,每兩峰之間都有一條溪水奔瀉而下,流入洱海,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
洱海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位于云南大理郊區(qū),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湖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洱海屬斷層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見底。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是大理歷史上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古剎和皇家寺院。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標志和象征,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被列為5A級景區(qū)。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shù)厝罕姺Q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qū)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7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
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wèi),雄偉壯觀,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蝴蝶泉
蝴蝶泉坐落在大理點蒼山云弄峰下,南距大理古城27公里。泉水得蒼山化雪之功,不僅水量穩(wěn)定,水質(zhì)也十分優(yōu)良。像一顆透明的寶石,鑲嵌在綠蔭之中。
泉水清澈,風(fēng)光秀麗,獨具天下罕見的奇觀(蝴蝶會)。隨著反映白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的傳播,蝴蝶泉這一奇異的景觀更是蜚聲遐邇,馳名中外。
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端,距昆明740公里。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為“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里以美麗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shù)民族風(fēng)情而聞名于世,是鑲嵌在祖國南疆的一顆璀璨明珠,有占全國1/4的動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也是中國熱點旅游地之一。
曼聽公園
曼聽公園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東南方,是個天然的村寨式公園,以前是傣王御花園,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進入曼聽公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紀念周恩來總理身著傣裝,左手端水缽,右手持橄欖枝參加潑水全身銅像。銅像左邊是泰王國公主種下的兩株象征中泰友誼的菩提樹。
公園內(nèi)既有地造天成的自然景觀,又有人工培育的奇花異卉和園林建筑。游園的客人既可觀賞古樸的自然景色,又可鑒賞具有濃郁民族特點的人文景觀。
西雙版納解放碑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xué)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占地面積約為11.25km2,收集活植物12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qū),還保存有一片面積約2.5km2的原始熱帶雨林。
可可樹
榴蓮樹
野象谷
西雙版納野象谷,坐落在景洪市勐養(yǎng)鎮(zhèn)以北一個叫三岔河的地方。野象谷,是因野象出沒而得名。
不過目前如果能夠碰上野象,那肯定是比中百萬大獎還難。
橄欖壩傣族園
橄欖壩是西雙版納傣族的主要聚居區(qū)之一,瀾滄江由北向南橫穿壩子中心。橄欖壩因形似橄欖而得名,在泰語中叫做“勐罕”,勐罕一名,意為將布匹卷起來的地方。
橄欖壩平壩中分布著80多個村寨,戶戶種田,家家種果,村村有膠園,寨寨有林木,登高遠眺,一座座傣家木樓和佛寺佛塔深藏于各種熱帶林木之中,走進村寨,榕樹、大青樹等喬木遮天蔽日,郁郁蔥蔥,地上綠草茵茵,花團錦簇。
正如詩人曰:“一日作客橄欖壩,夜夜夢回傣族園”。
民族風(fēng)情園
西雙版納民族風(fēng)情園位于允景洪西南7公里處的流沙河畔,整個園區(qū)為南園和北園。
天天撥水節(jié)
天天撥水節(jié)
天天撥水節(jié)
飛龍佛塔,也叫筍塔,白塔。位于景洪市大動龍鄉(xiāng)曼飛龍寨子后面的山頂上,距景洪70千米。筍塔是漢語形容群塔像春筍一樣拔地而起,白塔是因其潔白而享名。
獨樹成林位于打洛鎮(zhèn)邊境貿(mào)易區(qū)內(nèi)的曼掌寨子旁,距離打洛鎮(zhèn)以南3.5公里,靠近中緬邊境的地方。這是一棵古榕樹,有900多年的樹齡,共有34個根立于地面,樹高50多米,樹幅面積2000多平方米,枝葉既像一道籬笆,又像一道綠色的屏障,成為熱帶雨林中的一大奇觀,打破了'單絲不成線,獨樹不成林'的俗語。
打洛中緬邊界,傣語意為“多民族混雜聚居的渡口”,主要景觀為中緬219號界碑。
進入緬甸特區(qū),觀看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