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如讀史,閱人如閱己!
他,既是文人,又是武將;他的詩詞既豪放,又婉約!
豪放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p>
婉約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
只此一個辛棄疾。
那么中國古典詩詞的正確打開方式,究竟又是什么?
什么樣的學(xué)習(xí)方法最有效?
北京師范大學(xué)第二附屬中學(xué)語文高級教師,北京市骨干教師陳立今,將以高考必背篇目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為您細細講來……
如今,我們該如何學(xué)習(xí)古詩詞?
陳立今老師認(rèn)為:
最重要的是要孩子通過潛移默化的浸染,了解詩詞背后的故事,在未來的某一天,甚至是人生的暮年的時候,能夠突然間有一悟。
這是一種讀詩的方法,也是境界!
而同學(xué)們讀古詩,尤其是中學(xué)階段讀古詩,恐怕應(yīng)該學(xué)會由一首詩,然后引出一個對比的詩,由幾首詩引出一個子類,由幾個子類的積累,便能夠站在一個高度,看一個題材詩的全部內(nèi)容。
那么具體的應(yīng)該怎么做呢?
我們繼續(xù)以辛棄疾的詩詞為例……
讀詩如讀史
閱人如閱己
01
辛棄疾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修劍法。
他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2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應(yīng)該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
他是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像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
時隔千年,當(dāng)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比如這首著名的《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軍旅詩人王昌齡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象、抒發(fā)和描述,哪一個詩人曾有他這樣親身在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jīng)歷?
02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水龍吟》)
這是辛棄疾登臨建康城賞心亭時所作。
此亭遙對古秦淮河,是歷代文人墨客賞心雅興之所,但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悲愴的呼喊。
他痛拍欄桿時,一定想起過當(dāng)年的拍刀催馬,馳騁沙場,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
唯有江水悠悠,似詞人的長嘆,東流不息。
03
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都將今古無窮事,放在愁邊。放在愁邊,卻自移家向酒泉。(《丑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丑奴兒》)
柳永、李清照的多愁善感僅止于“執(zhí)手相看淚眼”、“梧桐更兼細雨”,而辛棄疾詞中的婉約言愁之筆,于淡淡的藝術(shù)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
真正的詩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無聲處炸響驚雷。
辛棄疾,曾在他的詞中自嘲道:“君恩重,且教種芙蓉!”
這有點像宋仁宗說柳永:“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不過柳永倒是真的去淺斟低唱了,結(jié)果唱出一個純粹的詞人藝術(shù)家。有人說辛棄疾的詞其實也是婉約派,多情細膩處不亞柳永、李清照。
辛棄疾的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
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
歷史的風(fēng)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shù)的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成就里這位傳誦千年的詞人!
為您讀詩
(陳立今老師為您讀詩)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注釋:
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zhèn)江。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
2、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chuàng)。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余,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nèi)。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4、烽火揚州路:指當(dāng)年揚州路上,到處是金兵南侵的戰(zhàn)火烽煙。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為四十三年。
5、佛(bì)貍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并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
6、神鴉:指在廟里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整句話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時期,當(dāng)?shù)乩习傩罩话逊鹭傡?,?dāng)作一位神祇來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過去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