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里流傳著各式各樣的俗語,這都是我們的農民朋友在世世代代的勞動中總結的經驗,是農民朋友智慧的結晶。雖然有些俗語到了這個年代已經明顯過時了,但是還是有很多對現(xiàn)代生活有實際意義的。在農村,時常會聽到一些農民朋友提到的一句俗語,四十三不比,五十三不親。換言之就是不惑之年三不比,知命之年三不親。其實農村地區(qū)一直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這一說法,所以四十歲以后稱為不惑之年,到了五十歲以后稱為知命之年。
我們先來說四十歲,在農村四十歲其實早就已經為人父母了,在待人接物上肯定成熟老練很多。四十三不比,那三不比具體是哪三方面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不攀比出身顯赫與否
到了四十歲這個年齡肯定都已經自己打下了一定家業(yè)了,雖然出身背景不同會對人帶來不同的影響,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后天的努力,正所謂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二、不比錢財多少
進入了四十不惑之年都已經是上有老下有小了,現(xiàn)在農村地區(qū)的消費也逐漸攀升,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負擔還是很大的。不要與人攀比,不要看見村子誰買了車子自己也要買,不要過分在意面子,量力而為。
三、不比孩子
現(xiàn)在在農村,父母都對孩子給予了厚望,都希望子女成績優(yōu)秀,考上好的大學,為家爭光。但也不要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不要整天拿自己孩子和村中的其他孩子對比,這樣自家孩子也會喪失自信。
我們再來看看,五十三不親,其中三不親具體又是指的是什么呢?
一、不親無情無義之人
農村地區(qū)民風淳樸,鄰里之間的關系和睦,但是村中也難免出現(xiàn)一些奸詐狡猾的小人,農民朋友們要與知恩知義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小人。
二、不親看中錢財之人
農村還有一句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像一些看見誰家有錢就和誰親近的人,農民朋友還是少和這些人來往,依賴金錢的維持的關系不要也罷,遠離酒肉朋友。
三、不親勢利小人
村中一些人,看到誰家在城里有點關系,看到誰家是村干部的親戚,就各種巴結討好,對其他鄉(xiāng)鄰就惡語相向,這樣阿諛奉承的人,農民朋友一定要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