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只有一條路的時候,你會想也不想的跳下去。那么,在你面前的道路不是一條,而是十字路口,又或者是三岔路口呢?你該如何選擇呢?這是對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大考驗(yàn)。鬼谷子早在兩千多年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他說,凡決物,必于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善至于誘也,終無惑偏。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決定一件事情,都是受托于有疑難的人。一般來說,人們都希望自己遇見好事,不希望碰上禍患和被騙誘,即使遇見了也能夠趕快的解決它。在為別人做決斷時,如果只對一方有利,那么沒有利的一方是不會接受。
為啥? 這是因?yàn)橐劳械幕A(chǔ)是不平衡的。任何的決定都應(yīng)該有利于做決定的人,但是如果在其中有不利的因素,那么做決定的人怎么可能去接受,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會越來越陌生,這樣對為人決斷的人就不利了,甚至還會遭到災(zāi)難,這樣決斷是錯誤的。
三國時期,劉琦被后媽所厭惡,面臨許多的危險,多次請教于諸葛亮,但諸葛亮為=想要看看他的心意,一直不肯為他謀劃。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 一座樓上喝酒,并暗中讓手下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自你的口中,劉琦聽從您的教誨,請您教一教我?!敝T葛亮見狀,就以春秋時期“申生在內(nèi)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典故指點(diǎn)劉琦。劉琦馬上領(lǐng)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父王請求派自己去江夏,躲避了后媽,自己也不用受到傷害。
劉琦走后不久,曹操開始攻打荊州。荊州是三國時的重要州郡,交通發(fā)達(dá),糧產(chǎn)豐富,成為當(dāng)時三國的必爭之地。赤壁戰(zhàn)敗,曹操只好逃出荊州。赤壁戰(zhàn)爭的勝利是孫、劉兩家一起合作的結(jié)果,劉備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將荊州劃為自己的。但為了孫劉的聯(lián)盟,劉備采取諸葛亮的兩全之策,用一個“借”字,既獲得了一塊地,又不破壞兩家的聯(lián)盟。
劉備長期占領(lǐng)荊州,并以此為根據(jù)地,向西取得了西川與漢中,為在三分天下中爭得一席 之地開創(chuàng)了基礎(chǔ)。這兩次成功的決斷,充分證明了諸葛亮的大智慧。
這在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來說,做一件事情時,必須想清楚,想明白,不要貪圖一時的痛快,而給自己帶來許多的麻煩。無論你在做什么,在說什么,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大家對此有什么樣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