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長安和我聊天說,為什么雪球上有些很牛組合明明是波段換股,后面炒著炒著會死守一個股,實際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自己是這么理解的。
一般情況下,A股一波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拐點行情,最牛的人能無杠桿做到7-10倍左右,這個我最早看到的吹的是做次新的某人(但沒有組合),從2015年7.8號的萬孚生物后面切到9月的信息發(fā)展,另外我2015年看到一個組合也是買中易尚展示快速10倍。最近2018年拐點后出現(xiàn)的5-10倍組合也不少,但絕大部分是受7倍魔咒限制的。
A股的牛熊拐點是特別容易賺錢的,因為這個時候翻倍股特別多, 可以按周期股邏輯,按計算器算業(yè)績,這種甜頭我自己也在東尼電子,中石科技上賺到錢,但這個模式有個問題,就是會遇到已經(jīng)漲了不少的股上會踩坑,比方說博思軟件,平治信息。在牛熊拐點處,選出來的股都會漲,但遇到2018年7-8月切入已經(jīng)漲了50%的平治,2019年10-11月買入漲了150%的博思就很容易賺不到錢而且有可能會虧錢,A股牛熊拐點是賺錢容易,但過了牛熊拐點后,所有股票漲了50-100%,在A股還能漲的股,一般從事前的確定性來說,是要看長線邏輯的,但長線其實在A股不容易的,基本上三百到五百個股中挑一個才有長線邏輯,這樣從牛熊拐點過來賺幾倍的人容易高估自己的選股能力,但短線風口呢,又不符合牛熊拐點選股的邏輯,比方說牛熊拐點比較容易選出來的滬電,正海生物,吉比特,這些股從我的角度來說,放十年到二十年來說,應該是根本沒有任何長線價值的,但2018-2019最牛的的確就是這些。
A股這里面還有一個坑呢,就是一波行情如果沒有大跌的話,漲到后面,對于賺到幾倍的人來說,除了有隧道效應外,還有一個坑會有點追求確定性,但牛熊拐點處,低位追求確定性是沒事的,比方說很多股可以等他來一個漲停后再建倉,但如果一個股已經(jīng)漲了50%后,再看到新邏輯,漲停后再建倉,有可能會虧錢的。
最后一個難點,A股的風格切換在半山腰,就是A股每波龍頭漲了5-7倍后,一般會有個風格切換,就算是2013-2015年的同花順,也有2014.12.5-2015.1.5的回撤,但這種很少,一般情況下就是象現(xiàn)在漫步者這種搞法,龍頭漲了500%直接腰斬,但腰斬后再起的先驗概率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