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皮膚外用藥大全 皮膚及性病 基層醫(yī)生網(wǎng)
柔性整脊史大夫
>《特色專科》
2014.09.09
關(guān)注
皮膚外用藥大全
第 十 一 節(jié) 藥 膏
2.11.1 止癢健膚藥膏配方:雄黃100g 枯礬100g 爐甘石100g 冰片10g 水楊酸50g 凡士林1000g 制法:上藥研成細末,入凡士林調(diào)勻即成。分裝,備用。主治:慢性濕疹。用法:外搽,每日2—3次。并可配合煎服止癢健膚湯:當歸、首烏、地膚子、苦參、黃柏、刺蒺藜、蛇床子各10g 細辛3g 甘草6g ,煎服,每日1劑。
2.11.2桃仁藥膏配方:核桃仁50g 大麻子仁50g 水銀3g 冰片5g 樟腦5g 紅花2g 制法:先把核桃仁與大麻子仁搗爛,然后加入其余四味一起再搗細拌勻,密封備用。主治:酒渣鼻。用法:本品油質(zhì)少粘度差,用時慢慢涂藥,每晚睡前用藥1次,涂至局部有薄而均勻的一層藥膏后,用大小合適的四層紗布包扎固定,翌晨起床后把藥膏與紗布一起去掉。7天為一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使用本品有過敏者,應停止使用。
2.11.3膿皰瘡藥膏配方:冬葵子 藏青果 大黃 煅白礬各30g 凡士林120g 制法:以上四味,共研細粉,過100目篩,逐步加凡士林,調(diào)勻。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外用涂敷,每日3次。
2.11.4白斑藥膏配方:補骨脂60g 紫花地丁9g 乙菧酚 硫磺各5 g 2%硼酸甘油500ml 制法:先將紫花地丁和補骨脂烘干壓碎過篩,再將硫磺與乙菧酚分別研細過篩,并放入乳缽中,加入硼酸甘油研磨后,放入前二味藥粉,隨加隨研,最后加入剩余的硼酸甘油,即得。備用。主治:女陰白斑病。用法:先用5%食醋清洗女陰部,全面質(zhì)量然后涂抹藥膏,每晚1次,3個月為1療程。
2.11.5除疣藥膏配方:生石灰280g 糯米140g 飽和氫氧化鈉溶液1000ml 達克羅寧粉5g 甘油100ml 制法:飽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制備:用蒸餾水110ml,加氫氧化鈉100g,不斷攪拌至溶液飽和,取上清液100ml待配;取石灰均勻灑在上述清液中,靜置24小時待用;取糯米,輕輕灑入上液中,靜置6小時左右;待糯米被堿液侵蝕膨脹軟化后,小心將糯米刮出,置乳缽中加入達克羅寧和甘油,研成糊狀藥膏。裝瓶,備用。主治:尋常疣,跖疣等。用法:本品腐蝕性很強,配制與應用時要防止接觸正常皮膚。外用下敷料貼蓋,3天更換1次,至疣脫落為止。
2.11.6復方當歸藥膏配方:當歸 川芎 沙參 柴胡 防風 天花粉各20g 白芷 白及 綠豆各10g 制法:各研細末,過篩后混勻,冷開水調(diào)成稀糊狀藥膏。裝瓶備用。主治:黃褐斑。用法:將藥膏敷于顏面部,溫熱棉墊覆蓋,30分鐘后清除藥膏,作地倉、迎香、太陽、瞳子髎、印堂等穴位按摩。若病久嚴重者,可同時服用“七草湯”:夏枯草6—15g 益母草10—30g 谷精草、豨薟草各10—15g ,紫草6—12g,每日1貼,煎服。
2.11.7解毒藥膏配方:大黃 五倍子各50g 白芷 雄黃各30g 黃丹10g 冰片3g 蓖麻油適量 制法:分別研極細末,過篩后混勻,加蓖麻油調(diào)成糊狀藥膏。裝瓶備用。主治:毛囊炎。用法:外搽,每日3次。
2.11.8水晶膏配方:糯米90g 氫氧化鉀粉100g 制法:糯米用溫水浸泡至飽和,取米與粉和勻搗膏。裝瓶備用。主治:扁平疣。用法:皮損處用75%酒精消毒,牙簽蘸水晶膏,均勻點涂疣體表面,不要接觸正常皮膚,24小時內(nèi)忌洗擦,次日可涂柴草油少許。一般7—10天后脫痂。
2.11.9淫羊藿藥膏配方:淫羊藿100g 魚肝油100ml 制法:上藥研成極細天,過120目篩后,投入油中調(diào)勻成藥膏。瓶裝備用。主治:女陰白斑病。用法:排盡尿液,生地生理鹽水沖洗女陰部,再外搽本品,每日1—2次,7天為一療程。
2.11.10二黃藥膏配方:雄黃 大黃各150g 柏樹枝500g 冰片70g 芝麻油2000ml 制法:柏樹枝燒灰,與雄黃、大黃共研極細末,過120目篩后待配;芝麻油煎沸,將以上三味藥末倒入油中,攪拌至涼,加入冰片,再攪勻成稀糊狀。分裝,備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外敷,包扎,每日2次。
2.11.11消瘰藥膏配方:藤黃 甘遂各15g 桂圓肉 鳳仙花各30g 豬膽汁100ml 陳醋100ml 制法:上藥研細末過篩,拌入陳醋與豬膽汁中,文火加熱攪動煮成糊狀為度,麝香0.3g ,陳舊煙袋桿油10ml(或煙絲油炸后存油代替亦可)。調(diào)勻備用。主治:淋巴結(jié)核。用法:將藥膏涂于紗布上,如錢幣厚,貼于瘰疬上,膠布固定,每周換藥1次。換藥時行酒精消毒后,方可貼藥膏,常在6次后即顯效。
2.11.12白斑寧藥膏配方:紫草 白鮮皮 當歸 玄參各10g 苦參15g 維生素B1 8000mg 地塞松150mg 丙酸睪丸素500mg 芝麻油100ml 凡士林100 魚肝油滴劑50ml 制法:先將芝麻油煎開,放入中藥炸枯,離火放置,濾渣存油,在油溫降至40℃左右,放入維生素等藥粉及凡士林、魚肝油滴劑中,混勻。備用。主治:女陰白斑病。用法:先用5%黃柏水沖洗干凈,外涂本品,日光照射1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20天為一療程。
2.11.13雄黃藥膏配方:雄黃粉100g 碘伏(聚維酮碘溶液)100ml 制法:雄黃研成極細粉,加碘伏液調(diào)成糊狀藥膏。備用。主治:腋臭。用法:外涂患部,紗布覆蓋固定,每2天換藥1次,2月內(nèi)無臭味即可停用。
2.11.14烏梅肉100g 白醋50ml 制法:烏梅肉內(nèi)加白醋,搗爛攪拌成糊狀藥膏。備用。主治:雞眼。用法:先用刀片修平雞眼,貼上有洞膠布,置本品于雞眼上方,再貼較大膠布固定,每晚換藥1次,7天為一療程。
2.11.15除痘藥膏配方:冰硼散20g 珠黃散10g 云南白藥10g 珍珠粉10g 維生素B6針劑100mgX20支 制法:四種藥粉混勻,裝瓶,備用。主治:痤瘡。用法:將藥粉用維生素B6針水調(diào)成糊狀藥膏,處涂,每日1次。同時針灸:迎香、地倉、下關(guān)、曲池、合谷、魚際、足三里,每次選用2個穴位,均為雙側(cè)。以上20天為1療程。
2.11.16愈瘡藥膏配方:丹參 五加皮各120g 當歸 黃芪 大黃 白及各50g 白蠟30g 紅花10g 輕粉18g 硼砂36g 芝麻油2000ml 制法:除輕粉、白蠟外,均入麻油內(nèi)煎枯去渣,濾過存油,加入輕粉與白蠟,調(diào)勻,裝瓶,備用。主治:體表慢性潰瘍。用法:先清洗創(chuàng)面,清除壞死組織及瘡周硬性痂皮,將藥膏攤于無菌紗布或棉墊上,膠布或繃帶固定。每天換藥1—2次,15天為1療程,可連用4—5個療程。
2.11.17金牛藥膏配方:入地金牛 苦參 大楓子各20g 蒼術(shù) 黃柏 白鮮皮 王不留行 劉寄奴 艾葉各15g 大黃10g 蓖麻油適量 制法:十味中藥共研細末,過80目篩后,混勻,用蓖麻油適量調(diào)成糊狀藥膏。裝瓶,備用。主治:女陰白色病,神經(jīng)性皮炎,慢性濕疹等。用法:先用荊芥洗浴方:荊芥、白礬各15g 苦參、地膚子各30g 煎洗后,外敷本品,每晚1次,7天為一療程。
2.11.18五倍子藥膏配方:五倍子10g 枯礬 滑石 青黛各5g 冰片2g 75%酒精100ml 制法:上藥共研極細末,用酒精調(diào)成糊狀。裝瓶密閉,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先用5%黃柏水清洗瘡面,去除膿痂與膿汁,再用藥膏外搽,每日3次,10天為1療程。
2.11.19祛斑藥膏配方:大楓子仁 杏仁 核桃仁 紅粉 樟腦各50g 芝麻油適量 制法:取前二味研成極細末,再加樟腦研細為泥,入麻油調(diào)糊為膏。紅粉研細末,另瓶裝待用。主治:黃褐斑。用法:每晚取藥膏少許外搽色斑處(過敏者不加紅粉配制),同時內(nèi)服六味地黃丸。
2.11.20冰疣藥膏配方:冰片10g 冰醋酸90ml 淀粉適量 制法:冰片入醋酸內(nèi),加入適量淀粉,調(diào)拌成糊糊狀。裝瓶。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外搽患處,每日1次,連用3天,用后有刺痛感,對陰道內(nèi)、陰唇內(nèi)、尿道口處要慎用。
2.11.21白玉藥膏配方:白芷10g 玉竹20g 防風10g 當歸10g 川芎10g 密陀僧10g 施爾康1g 制法:共研極細末后,用雞蛋清或米醋適量調(diào)成稀膏狀。低溫保存,待用。主治:黃褐斑。用法:睡前涂患處,晨起洗去。同時內(nèi)服祛斑美容湯:當歸、白芍、制首烏各12g 黃芪、桃仁、白僵蠶、白附子、大棗各9g 山藥15g 白術(shù)、赤芍、珍珠粉、白芷各10g 加水溫服。內(nèi)外合治1個月為1療程。
第十二節(jié) 糊 劑
2.12.1毛囊蟲糊劑配方:硫磺10 白降汞5g 石炭酸0.1ml 氧化鋅20g 淀粉15g 凡士林加至100g 制法:采用熔化法配制成糊劑。主治:毛囊蠕形螨病。用法:外用患處,每日2—3次。第1次外用時,1日后無過敏反應,才能開始正式治療。同時配合滅滴靈(甲硝唑)片0.2—0.4g口服,每日3次,一般2周多有效果。
2.12.2皰疹糊配方:黃連30g 山豆根30g 密陀僧20g 雄黃20g 青黛20g 冰片10g 呋喃西林10g 蟾酥5g 0.5%普魯卡因50ml 50%甘油50ml 70%酒精200ml 制法:將黃連、山豆根焙黃研粉、雄黃、密陀僧、電解槽冰片研成極細粉。拌入青黛及呋喃西林粉,各藥混合,過100目篩,高壓滅菌,再加普魯卡因、甘油、酒精調(diào)成糊膏,待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患部用2%碘酊消毒,用注射針頭刺破水皰,用本品外搽,每天3次。
2.12.3龍膽紫糊劑配方:氧化鋅1560g 淀粉1500g 龍膽紫11.25g 甘油750ml 75%酒精250ml 凡士林加至7500g 制法:先將龍膽紫置乳缽中,加入適量氧化鋅混合成細粉(過40目篩)加入酒精混勻,(過40目篩)。將凡士林300g熔化,淀粉投入拌勻,加入龍膽紫混合細粉,甘油及凡士林加至7500g,攪勻。若為冬季,可加入液體石蠟少許調(diào)節(jié)硬度;為防止久存龍膽紫退色,可添加50%硫代硫酸鈉溶液25ml作抗氧化劑。分裝盒中,每盒20g,備用。主治:化膿性皮膚病。用法:外涂患處,每日3次。
2.12.4 吳茱萸泥膏配方:吳茱萸250g 凡士林750g 制法:吳茱萸風干粉碎過100目篩,細末入已熔凡士林調(diào)膏,分裝,備用。主治:疥瘡。用法:洗浴后,外擦全身(除頭面頸外),每日2次,7天為1療程。
2.12.5白癜風糊劑配方:硫磺60g 梅片30g 密陀僧60g 枯礬60g 雄黃60g 蛇床子60g 凡士林650g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后,入凡士林調(diào)勻,分裝,備用。主治:白癜風。用法:外搽患處,每日1—2次。
2.12.6芒硝糊劑配方:芒硝10g 生大黃20g 黃柏20g 五倍子10g 凡士林200g 制法:上藥共為細粉,過120目篩。藥粉入凡士林內(nèi)調(diào)勻,備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按皮損大小將藥糊平攤于紗布或麻紙上,約0.2cm厚,貼敷患部,用膠布或繃帶固定,隔日換藥1次。
2.12.7足癬糊劑配方:狼毒100g 黃柏300g 苦參300g 冰片5g 凡士林1000g 制法:取以上諸藥共碾細末,過100目篩后,投入已熔凡士林中,調(diào)勻即得。分裝20g1盒,備用。主治:手足癬(角化型)。用法:患部用溫水洗凈后,將藥糊薄敷于患部攤平,用塑料薄膜或油紙密封包緊,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
2.12.8甲紫糊配方:氧化鋅 淀粉各250g 甲紫1.2g 樟腦 薄荷腦各10g 液化酚10ml 甘油50ml 凡士林加至1000g 制法:甲紫先用酒精溶解后與其他液體混勻,再加入粉藥及凡士林后調(diào)勻,分裝,備用。主治:膿皮病。用法:外用,每日2—3次。
2.12.9鋅氧糊劑配方:氧化鋅250g 淀粉150g 羊毛脂200g 凡士林加至1000g 制法:前二味共研細粉,再入已熔凡士林及羊毛脂內(nèi)調(diào)勻,分裝,備用。主治:亞急性濕疹及皮炎。用法:外涂患處,每日2—3次。
2.12.10硫磺糠餾油糊劑配方:沉降硫磺100g 糠餾油100ml 氧化鋅100g 凡士林加至1000g 制法:硫磺與氧化鋅研細末,再加入糠餾油與凡士林,調(diào)勻成膏。分裝,備用。主治:神經(jīng)性皮炎,慢性濕疹,脂溢性皮炎等。用法:外搽,每日1—2次。
2.12.11復方黑豆餾油糊劑配方:黑豆餾油100ml 氧化鋅100g 淀粉100g 凡士林700g 制法:溶化法調(diào)勻即成,分裝,備用。主治:亞急性及慢性濕疹,銀屑病、嬰兒濕疹等。用法:外用患處,每日2—3次。
2.12.12復方硼酸糊劑配方:硼酸100g 鹽酸普魯卡因50g 蒸餾水50ml 羊毛脂100g 鋅糊加至1000g 制法:取普魯卡因加蒸餾水溶解,分次加羊毛脂、硼酸細末研勻,最后加鋅糊至全量,即得,分裝備用。主治:濕疹、手足皸裂癥等。用法:外用,每日3次。
2.12.13樟腦魚石脂糊劑配方:樟腦25g 魚石脂100g 鋅糊加至1000g 制法:取樟腦以少量酒精潤濕后,研成細粉,分次加已軟化的鋅糊,加魚石脂,不斷研勻至冷,即得,分裝,備用。主治:亞急性與慢性濕疹。用法:外用,每日3次。
2.12.14復方糠餾油糊劑配方:糠餾油200g 氧化鋅160g 爐甘石160g 淀粉120g 凡士林360g 制法:取氧化鋅、爐甘石、淀粉與已熔化面將凝結(jié)的凡士林30g研勻;另取糠餾油與其余的凡士林研勻后,與上藥混合,研交,即得,備用。主治:慢性濕疹、皮炎,瘙癢癥等。用法:涂搽患處,每日2—3次。
2.12.15雞眼糊配方:鴉膽子100g 水楊酸400g 酒精320ml 制法:取鴉膽子,去外皮,研細,與水楊酸研勻,加酒精研成糊狀,即得,備用。主治:雞眼。用法:取膠布一塊,中剪小孔適如雞眼大小,貼于患部,露出雞眼,敷以本品,再覆蓋膠布固定,5—7天后揭去,病變剝脫。
2.12.16煤焦油糊劑配方:煤焦油溶液100ml 雷瑣辛100g 苯酚液100ml 樟腦10g 鋅糊劑加至1000g 制法:取雷鎖辛研細,加煤焦油混勻,再加入已研合的樟腦與苯酚共研勻,最后將鋅糊溫熱軟化后,分次加至全量,研勻,即得,分裝,備用。主治:濕疹,銀屑病,神經(jīng)性皮炎等。用法:涂敷患處,每日3次。
2.12.17硫磺煤焦油糊劑配方:沉降硫磺100g 煤焦油溶液100ml 樟腦10g 苯酚液10ml 鋅糊加至1000g 制法:取硫磺研細,加煤焦油混勻,再加已研合的樟腦與苯酚共研勻,最后將鋅糊溫熱軟化后,分次加至全量,研勻,分裝,備用。主治:銀屑病,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等。用法:涂敷患部,每日3次。
2.12.18復方氧化鋅糊劑配方:羊毛脂334g 白凡士林249g 氧化鋅125 g 淀粉125g 醋酸鋁液167ml 制法:油相:取羊毛脂、白凡士林,置水溶上加熱熔化控制溫度在70—80℃左右;水相:取醋酸鋁加熱至70℃左右;乳化:將水相緩緩加入到油相中,不斷攪拌,待溫度降至50—60℃時,將已過篩的氧化鋅、淀粉緩緩加入,邊加邊攪拌,至冷,分裝,備用。主治:亞急性濕疹,嬰兒濕疹,日光性皮炎等。用法:涂搽患部,每日1—2次。
2.2.103嬰幼兒濕疹外洗液配方:苦參、蛇床子、芥穗、白芷、連翹、蒼術(shù)、威靈仙、土茯苓各9—12g、大楓子、五倍子、白鮮皮、黃柏、大黃、各6—9g 制法:加水2000—4000ML,煎煮成1000—2000ML。主治:嬰兒濕疹。用法:外洗患處,再作冷敷,每次20—30分鐘,每天2次,每天用1劑藥。
2.2.104蛇床子湯液配方:蛇床子、百部各30g、硼砂、苦參、苦楝根皮、白鮮皮各15g、龍膽草10g、土槿皮20g 制法:加水3000ML,煎成500ML即成。主治:念珠菌性甲病。用法:浸泡患甲,每次30分鐘,每日2次,4周為1療程
2.2.105祛疣洗液配方:敗醬草、苦參各60g 魚腥草、蜂房、白礬、蛇床子、蒼耳子、白鮮皮、毛刺、赤芍、三棱、莪術(shù)各30g 制法:加水3000ML,煎煮成1000—2000ML左右,待用。主治:扁平疣。用法:用紗布蘸藥水趁熱反復搓洗疣體,皮膚潮紅,或有灼熱感為度,切勿擦得大重,以免損傷皮膚,影響治療。手背處疣可將患手浸泡于藥液中20—30分鐘后,再反復搓洗疣體,每天2次,3天用1劑,至愈。
2.2.106消疣擦洗液配方:苦參、蛇床子、百部、木賊、板藍根、土茯苓、川黃柏、桃仁各50g、紅花、明礬各30g、川椒1.5g 制法:加水1500ML,水煎沸30分鐘,過濾取汁,共煎2次,煎液混合濃縮為1000ML左右。主治:尖銳濕疣。用法:趁熱先熏后洗,溫度適宜時浸泡患處,每次30分鐘,再用紗布蘸藥液用力擦洗患處,每日1劑,早晚各1次,6天為1療程,可連用1—2個療程。
2.2.107清熱燥濕劑配方:黃柏、苦參、馬齒莧、白鮮皮各30g 制法:加水2000ML,煎煮2次,2次煎液混合后約為1000ML左右。主治:掌跖部皮膚病,如掌跖膿皰瘡,濕疹及手足癬等。用法:浸洗外敷患處,每次15—30分鐘,每日2次。若感染較甚,加銀花、野菊花;滲液較多,加龍膽草、青黛;治療后期皮損表現(xiàn)為皸裂為主者,加當歸、雞血藤等。
2.2.108五色洗方配方:黃花地丁、銀花、紅藤、紫草、四季青各20g 碘伏20ML 制法:前五味中藥加水1000ML,煎成500ML,濾汁內(nèi)加碘伏,混勻后待用。 主治:療腫、毛囊炎、丹毒等。用法:外洗外敷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3次。
2.2.109濕疹收水液配方:黃柏、黃連、苦參、白鮮皮、甘草各20g 制法:加水3000ML,煎煮成2000ML,備用。主治:急性濕疹。用法:清洗濕敷患處,每次15分鐘一換,一日多次。同時口服濕疹靈煎劑:龍膽草、黃芩、土茯苓、生甘草、車前子10g、梔子澤瀉、木通、柴胡、生地黃、萆解各15g。加減法:紅腫加黃連、丹皮、蒲公英、金銀花、;汁多加倍應用澤瀉、車前子、萆解;癢劇加苦參、白鮮皮;脾虛加黨參、白術(shù),每日1劑。
2.2.10馬齒莧外洗液配方:馬齒莧30g (鮮者效更佳) 板藍根25g、蒼術(shù)、陳皮各12g 蜂房、蛇床子、連翹各15g、苦參20g 制法:加水1000ML,濃煎2次煎液混合成200ML,瓶半裝。主治:扁平疣。用法:外擦局部皮損處,以輕輕擦破疣面表皮為度,每日3次,7天為1療程。
2.2.111扁疣平擦洗劑配方:百部、蒼術(shù)、蛇床子各10g、細辛5g、苦參、板藍根各20g、二甲基亞砜10ML 制法:中藥加水100L,浸泡7天后過濾,濾汁中加入二甲基亞砜,備用。主治:扁平疣。用法:臨用時取藥水5ML,加水2ML,混合后外擦患處,至皮損發(fā)紅或有灼熱感為度。每日3次。2周后不愈,可加服去疣方:虎杖、大青葉各15g、紫草、莪術(shù)、丹皮各9g、生甘草5g、當歸10g、珍珠母、靈磁石各3g,每日1劑。
2.2.12滅虱洗液配方:生百部、蛇床子各30g、雄黃20g、冰片3g、制法:前三味中藥加水1000ML,煎沸30分鐘,濾出藥渣,加水再煎1次,收兩次藥液混合,冰片趁熱放入,待用。主治:陰虱病。用法:每日1劑,藥液可分2—3次外洗外敷陰部及肛門處,洗時要用力摩擦,每次反復洗10—15分鐘,連洗5天,可愈。
2.2.113濕疹洗敷液配方:苦參60g、大黃、胡麻仁各50g、地膚子40g、蛇蛻、生地、當歸、丹參、川芎、茯苓、防風各30g、菖蒲、通草各20g 制法:上藥2日1劑。水煎2次,濾過后總量約為1000ML藥液即可。主治:濕疹。用法:用藥水洗浴患處,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嚴重者加服中藥濕毒煎:防風、川芎、通草、蟬蛻各12g、當歸、生地各9g、大黃、苦參各30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2次,總量為500ML混合液,早晚各服1次,每次250ML。
2.2.114女陰洗敷劑配方:苦參60g、蛇床子、龍膽草各50g、防風40g、黃柏、百部、白鮮皮、蒼術(shù)、荊芥各30g 制法:加水3000ML,煎煮2次,濾渣存液,待用。主治:女陰瘙癢癥。用法:取藥液待溫(約40℃左右)即可先坐浴熏洗,后用紗布沾藥水外洗外敷,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有宮頸炎者加蒲公英60g 。如為滴蟲性或老年性陰道炎所致者,可加大黃40g。
2.2.115止癢洗液配方:青蒿、萹蓄各50g 丹皮、紫草、地膚子、防風各20g 芒硝30g 制法:前六味中藥加水5000ML,煎煮2次,2次煎液混合后倒入浴盆內(nèi),加入芒硝,再加入適量熱水。主治:老年性瘙癢癥。用法:邊熏邊洗,每次15-20分鐘,每天1—2次。同時行耳埋丸療法:取耳穴神門、內(nèi)分泌,腎上腺、心、肺、脾、肝、腎、用探針點壓穴位后,小方塊膠布粘王不留行籽,貼穴固定,隔日1次。洗敷與耳穴均用7天為1療程。
2.2.116連梅清洗液配方:黃連25g、烏梅30g、紅花15g、生大黃50g 制法:上藥加水1000ML,煎成500ML,藥液,置于干凈瓶中冷藏。主治:臁瘡(下肢慢性潰瘍)。用法:每次用6層紗布浸透藥液后,濕敷于潰瘍面上,每次15~30分鐘,每日2~3次。加減法:瘡面膿腐多者,加敷衍拔毒生肌散;瘡面無膿苔者,加摻珍珠粉。
2.2.117禿瘡洗滌劑配方:苦參、百部、明礬各45g、雄黃10g、艾葉、川椒、黃芩、黃柏、黃連各15g 制法:每劑加水2000ML,浸泡15分鐘,再煎煮5-10分鐘,待溫再用。主治:小兒頭癬,如頭白癬、頭黃癬等。用法:取溫藥水洗頭、浸敷,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每天1劑。同時要注意:剃光頭發(fā);枕巾、手帕、帽子等用具要定期消毒;洗敷后外涂15%硫磺軟膏。10天為1療程。臨床癥狀及真菌檢查均達治愈標準后,才能停用。
2.2.118疥癢靈洗劑配方:刺蒺藜、地膚子、苦參各100g、花椒80g 制法:上藥加冷水5000ML,煮沸30分鐘后,用紗布過濾。主治:疥瘡。用法:取藥液洗擦患處,一般宜在睡前使用,每日1次,1劑可連用3-4次,7天為1療程,1-2個療程可愈。
2.2.119藥疹含噙液配方:金銀花12g、連翹15g、魚腥草、蒲公英各20g、制法:加冷水1000ML,煎煮成500ML濾液,待涼備用。主治:藥物過敏性口腔潰瘍。用法:將藥液分次噙入口中,10分鐘后再吐出,反復3-4次。再用生蜂蜜適量調(diào)錫類散涂敷潰瘍,涂后不要急于吐唾液,保留20分鐘。每日6-8次,不用其他任何藥物,一般5-7天可愈合。
2.2.120腳癬凈浸泡液配方:土槿皮20g、蛇床子、白鮮皮、苦參、黃柏、百部、明礬各10g、水楊酸、苯甲酸各5g 制法:上藥加入冷水2000ML,煮沸10分鐘,待溫備用。主治:腳癬。用法:待溫后浸泡患足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擦干患足后,涂土槿皮酊或華佗膏,每天2—3次,2周為1療程。
2.2.121陰癢外洗液配方:苦參、生百部、蛇床子、土茯苓、鶴虱、白鮮皮各30g、龍膽草、川花椒、川黃柏、地膚子各15g 制法:加水2000—3000ML,煮沸20分鐘后,取汁待用。主治:婦女外陰瘙癢癥。用法:每日1劑,早晚各熏1次,每次約20—30分鐘。如陰道內(nèi)亦瘙癢者,可熏洗陰道,并用帶線棉球蘸藥液塞入陰道內(nèi),第2天取出,10天為1療程。
2.2.122消痤外洗液配方:野菊花、薄荷、馬齒莧、金銀花各20g、浙貝、公英、赤芍各15g、大皂角(打碎)1個 制法:加水6000ML,煎成4000ML,待溫備用。主治:痤瘡。用法:藥水水溫50℃左右時,用干凈大紗布塊或干凈毛巾浸透藥液后,洗敷面部,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每劑連用2天,10天為1療程,可連用1-2療程。
2.2.123花斑液配方:黃連、龍膽草、土槿皮各30g、白鮮皮、地膚子各15g 制法:加水500ML,煎成300ML藥汁即可。主治:花斑癬。用法:熏洗外搽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次,連續(xù)治療2周為1療程。
2.2.124口腔霧化劑配方:丹參30g、蒲黃10g、紅花10g、甘草5g 制法:加水300ML,濃煎成100ML,過濾存汁備用。主治:口腔扁平苔蘚。用法:藥水裝滿霧化吸入器內(nèi),病人口含噴嘴進行霧化,每次10分鐘,每日3次。
2.2.125雙花沖洗液配方:黃柏、黃芩各15g、紅花、菊花、苦參、蛇床子、川芎、昆布、海藻各12g 制法:加水500ML,水煎濃縮成200ML左右即成。主治:陰癢癥。用法:加熱水500ML,先坐浴熏洗,外敷20分鐘后,再用陰道沖洗器反復沖洗陰道,每次10分鐘。上法每日2次,10次為1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
2.2.126去疣包敷液配方:木賊、香附、板藍根、大青葉、黃柏、蒼術(shù)、生米仁、牡蠣各30g、馬齒莧45g、川芎15g、莪術(shù)20g 制法:水煎3次后合并,濃縮成100ML,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先用消疣液(黃柏、大黃、銀花、板藍根、紅花、丹參、白蒺藜、苦參各30g、 蒼術(shù)20g、蛇床子、白礬各15g、川椒9g、加水3000ML,煮沸45分鐘后去渣存汁)熏洗患處,待溫后坐浴30-40分鐘,早晚各沖洗1次,每次沖洗后,用去疣包敷液紗布條6層緊貼疣處,表面用塑料薄膜固定,次晨去掉,2周為1療程。
2.2.127滅疣靈洗液配方:土茯苓、板藍根、金銀花各50g、苦參、蛇床子、馬鞭草各30g、枯礬15g(后下)川椒、丹皮各10g(局部潰爛者去川椒)制法:加水1500ML,水煎30分鐘,過濾取汁,煎煮2次,2次藥液濃縮成100ML。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先用滅疣洗液熏洗患處,每次洗敷20分鐘,每日2次,外涂氟脲嘧啶針水。如為女性,可同時服止帶丸(豬苓、茯苓各30g、車前子、澤瀉各15g、茵陳、赤芍各12g、黃柏、梔子、丹皮各10g牛膝6g、以上藥物粉碎過篩,混勻,每100克藥粉加煉蜜100克,制成蜜丸即成)5克,每日3次,治愈后停服。
2.2.71黃丁浸泡劑配方:黃精40g、丁香15g、藿香、大黃、萹蓄、五倍子、明礬、黃柏各30g、 制法:加水2500—3000ML,煮沸20分鐘,過濾存汁后,加入食醋20ML即成。主治:足癬感染。用法:待水溫在15℃時浸泡患足,每次20—30分鐘,每天2次,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
2.2.72荊紅浸泡劑配方:荊芥、紅花、防風、五加皮、地骨皮、大楓子、白礬各12g、皂角15g、制法:加米醋1000ML,浸泡24小時后待用。主治:足癬。用法:用藥水浸泡患足,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一劑可連用5天。浸泡前后均用清水洗凈患足。加減法:水皰型加大黃,藿香各10g;糜爛型用烏賊骨粉外撲后再浸泡。
2.2.73濕疹康外用液配方:大黃、黃芩、苦參、土茯苓、白鮮皮、川椒、枯礬各2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30分鐘后,過濾存液,備用。主治:濕疹。用法:滲液者作冷濕敷;干痂者作外搽之用。
2.2.74花椒三黃洗泡液配方:花椒15-30g、黃連、黃柏、生大黃各10g、桂枝、蒼耳子、枯礬各10—15g、苦參、何首烏、當歸、烏梢蛇各30g 制法:共為粗末,放在砂罐內(nèi),加水6000ML,浸泡1小時,煮沸30-40分鐘,待用。主治:濕疹,銀屑病,手足癬,膿皰瘡,魚鱗病,藥疹,接觸性皮炎等。用法:測藥水水溫為38℃左右時應用,用干凈毛巾浸透藥液,濕敷患處,30分鐘;手足部可浸泡在藥水中,每次1—2小時,可反復加熱,早晚各1次。1劑可敷泡5天,15天為1療程。
2.2.75參耳浸劑配方:苦參20g、蒼耳子(全草)60g、黃柏15g、土槿皮15g、枯礬15g 制治:加2500ML,文火煮沸30分鐘,去渣,取液加枯礬溶化而成。主治:足癬。用法:藥水溫熱時將患足浸入,約泡40分鐘左右,然后把患足擦干,患處外敷丁香粉,每日2次,10天為1療程。
2.2.76復方蛇床子浸泡液配方:蛇床子30g、苦參30g、百部30g、花椒15g、明礬20g、黃柏30g、防風20g、土茯苓30g 制法:上藥加水500ML,煎沸15分鐘,待溫即用。主治:足癬感染。用法:將患足放在藥水中浸泡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洗泡后注意清潔,注意勤換鞋襪
2.2.77脂溢洗方配方:蒼耳子30g、王不留行30g、苦參20g、明礬10g、冰片10g、制法:加水2500ML,煎沸20分鐘,濾存液,待用。主治:頭皮脂溢性皮炎。用法:洗發(fā),每日洗2次,每次15分鐘,1劑可連用3天。
2.2.78除疣煎液配方:紫草、夏枯草、生薏仁、敗醬草、桃仁、紅花、生地、木賊、香附、板藍根、大青葉各20g 制法:加水500ML,煎成藥水200ML,待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外洗,邊洗邊擦皮損10分鐘,后用藥水包敷30分鐘,每天3次,每劑用3天。停敷時外敷氟脲嘧啶軟膏。
2.2.79膿疥洗擦劑配方:羊蹄根、苦楝皮各50g、銀花、艾葉各20g 制法:加水3000ML,連煎2次,藥液混合待用。主治:疥瘡或伴發(fā)膿皰瘡、濕疹等。用法:溫液洗擦浸敷,每次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3天為1療程。加減法:伴膿皰瘡、濕疹者,加徐長卿、野菊花各20g ,伴疥瘡結(jié)節(jié)者,加蜂房、皂角刺各20g
2.2.80包皮炎浸泡劑配方:大黃30g、白蒺藜24g、赤芍10g、苦參、地膚子、薏苡仁各20g、荊芥、防風各10g、黃柏、蚤休各15g制法:上藥加水500ML,煎成300ML,待用。主治:龜頭包皮炎。用法:將包皮上翻,暴露龜頭,置藥液中浸泡,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浸泡后毋需擦拭,自然涼干為宜。妻子患陰道炎者必須同時治療,治療期間忌房事。
2.2.81如意浸洗液配方:如意草、苦參各30g、荊芥穗15g、明礬30g 制法:加水300ML,煎前三味藥,濃縮成150ML,加入明礬溶解。主治:足癬。用法:趁熱浸泡患足,每次10分鐘。以后外擦足癬酊(水楊酸15 安息香酸15、95%酒精300ML稀釋后,加入飽和石灰水20ML,搖勻)每日2次,7天為1療程。
2.2.82毛囊蟲冷敷液配方:百部30g、苦參、蛇床子、生地榆、黃柏各15g、檳榔、大楓子各10g 制法:煎水1000ML,涼后待用。主治:毛囊蟲病。用法:作面部冷濕敷,每次20分鐘,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同時服用祛蟲煎:生地12g、百部15g、赤芍、當歸、枇杷葉、桑白皮、黃芩、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牛膝各10g、川芎、生甘草各6g、每日1劑。
2.2.83染發(fā)皮炎濕敷劑配方:黃連30g、蒼術(shù)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馬齒莧30g、金銀花30g、連翹15g、地膚子15g、蛇床子15g、白芷15g、菊花15g、生地榆15g、制法:上藥加水3000-4000ML,煎沸后20-30分鐘,濾液待用。主治:染發(fā)皮炎。用法:取藥液作冷濕敷,每日多次,每次10-20分鐘,7天為1療程。
2.2.84冰雄散浸泡液配方:雄黃6g、防風、荊芥、土茯苓、苦參、地膚子各30g、川連10g、冰片30g、制法:除冰片外,上藥加水500ML,水煎20分鐘,停沸后入冰片,去渣即成。主治:手足癬。用法:藥汁溫和后,患處浸泡,每次10分鐘,每日4次,15天為1療程。
2.2.85解毒止痛液配方:黃柏20g、青黛20g、明礬25g、冰片25g、馬齒莧30g、2%利多卡因2MLX5支 慶大霉素針劑16萬單位;制法:明礬與冰片投入250ML水中,再將黃柏與青黛研成極細末加入,充分攪勻;把馬齒莧切碎搗爛成泥倒入上藥液中混勻,最后加入利多卡因及慶大霉素即可。主治:帶狀皰疹。用法:作濕敷用。每次先噴灑,后冷敷,每天換藥1-3次。
2.2.86硬皮病外洗方配方:伸筋草、絡(luò)石藤、海桐皮、千年健、追地風、紅花、獨活、當歸、蘇木各30g、雞血藤、桑枝、槐枝、柳枝各50g 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煎煮沸后半小時,待用。主治:局限性硬皮病。用法:外用洗敷,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同時內(nèi)服硬皮病煎劑:羌活、獨活、秦艽、防風、當歸各10、白芍、桂枝、紅花各9g、細辛3g、川芎6g茯苓12g、熟地、桑枝、木瓜、黃芪各15g、甘草5g、。以上3個月為1療程。
2.2.87扁疣擦劑配方:蛇蛻10g、紫草、木賊、紅花各15g、板藍根20g、制法:加水500ML,煎至300ML即成。主治:扁平疣。用法:將紗布用藥水浸透,稍用力擦洗皮疹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4-6次,7天為1療程。
2.2.88足癬凈浸泡液配方:苦參30g、狼毒、茵陳、黃柏、海桐皮、黃芩、黃連各15g、川椒、枯礬、獨活、甘草各10g、陳醋1000ML、水1000ML 制法:上藥浸泡24小時,先武火后文火煎成1000ML左右,備用。主治:足癬。用法:患足浸入藥水中,每次1小時,每天3次,連用7天后棄去。14天為1療程,可連用2個療程。
2.2.89肛濕洗液配方:花椒、蒼術(shù)各15g、千里光、黃柏、大菖蒲、馬齒莧、蛇床子各20g、艾葉15g、苦參、川楝子各30g、芒硝20g、制法:將前十味中藥加水2500ML煎沸后20分鐘,去渣存汁,加入芒硝,共同傾入一瓷盆中。主治:肛門濕疹。用法:待溫熱洗敷,每次持續(xù)10-15分鐘,早晚各1次,10天為1療程,每劑使用5天。
2.2.90金黃液配方:金銀花、黃柏、紫花地丁、連翹各500g、生甘草200g、牛蒡子60g 制法:上藥加水8000ML,煎煮成3000ML左右,去渣存汁待用。主治:固定性藥疹。用法:將無菌干紗布條浸漬本藥液后,敷蓋皮表面。對皮損面積過大者或有小水皰者,應先將小水皰剪破放出液體,然后用噴壺將藥液噴灑在皮損面上,每隔5-10分鐘噴灑1次。
2.2.91尖疣沖洗液配方:馬齒莧60g、靈磁石、白蘞各20g、木賊草、生牡蠣、苦參、白花蛇舌草各30g、紅花10g 制法:煎水2500ML,去渣存液。主治:女陰尖銳濕疣。用法:用陰道沖洗器將藥汁擠入陰道內(nèi),平臥15-20分鐘,每日1-2次,20天為1療程。
2.2.92尖疣外洗液配方:百部、苦參、蛇床子、地膚子各3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濃煎成200ML待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外搽患處,每日3次。同時口服除疣湯:野菊花、土茯苓各30g、金銀花、甘草、板藍根,山豆根、射干、連翹、黃芩、梔子、黃柏、蒼術(shù)各10g、山慈姑5g,每日1劑。
2.2.93去膿淋洗劑配方:銀花、露蜂房各30g、黃連10g 制法:加150ML,煎沸15分鐘后,過濾去渣。主治:膿皮病,暑癤,毛囊炎,外傷后感染,藥疹繼發(fā)感染等。用法:藥水裝入小噴壺內(nèi),不斷淋洗患處,后用鑷子持棉球蘸藥水清洗患處,然后作濕敷或外搽。
2.2.94頭癬洗液配方:苦參100g、茵陳60g、黃連15g、百部、硫磺粉、甘草各30g 制法:加水2000ML,煎沸30分鐘后,去渣存液待用。主治:頭癬(白癬、黃癬、黑癬)。用法:乘熱洗頭、熱敷10分鐘,后用塑料帽罩頭,每晚1次,第二天用清水洗去藥垢,再洗敷。1付藥洗用2天,10天為1療程。
2.2.95三白洗液配方:白芷10g、白鮮皮30g、白花蛇舌草30g、百部50g、板藍根30g、蒼術(shù)10g黃柏10g、銀花10g、土茯苓30g、艾葉15g 制法:加水1000ML,濃煎成500ML煎液,去渣后待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趁熱熏洗局部,待溫度適中時,再蘸藥水洗敷患處,每次半小時,每日2次,7天為1療程。
2.2.96五花液配方:五倍子30g、花椒12g、苦參、地膚子、蛇床子各30g 制法:加1500ML,煎成1000ML即可。主治:慢性濕疹。用法:先洗后敷患處,每次20分鐘,每天3次,連用14天為1療程。
2.2.97奧新去疣凈溶液配方:土貝母、板藍根、北豆根各100g、馬前子60g、露蜂房30g、鴉膽子仁100g 制法:前四味中藥,加水1000ML,文火煎3小時,倒出濾液至陶瓷杯中,并用紗布過濾去渣;另將露蜂房加水200ML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與上液混合,加入已搗爛的鴉膽子仁,文火濃縮至100ML左右,稍冷后倒入備用瓶內(nèi),按3%的比例加入安息香酸,待冷后按10%的比例加入冰醋酸,按0.1%的比例加入柔紅霉素。放入冰箱內(nèi)保存。主治:尖銳濕疣。用法:皮損處先用生理鹽水清洗,75%酒精消毒,干燥后取小棉簽蘸取藥液輕輕涂于皮損表面,周圍用凡士林薄涂一遍,不需包扎,不宜強行剝離,待其自然干枯脫落。
2.2.98花疣洗噴靈配方:白礬、莪術(shù)、黃柏、苦參、川椒各20g、香附30g、麝香1、冰片10g、制法:加水600ML,久煎濃縮至300ML。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外洗外敷疣處,每次15-20分鐘,每天3次。女性延及陰道內(nèi)有疣者,可加用噴霧器內(nèi)噴藥水。10天為1療程。
2.2.99克癬液配方:土槿皮、筋骨草、血風藤各15g、大楓子20g、美登木、苦參各30g、五加皮18g、石花、蛇皮、月黃、海桐皮、蛇床子各12g、酸醋1000ML 水1000ML 制法:上藥放砂鍋內(nèi),加水醋浸泡3小時,煮沸后待用。主治:手足癬。用法:患處浸泡藥液中,每次40分鐘,每日2次。1劑連用3天,一般1—2劑可愈。
2.2.100三黃浸泡劑配方:黃柏、皂角、明礬各15g、黃芩、黃連各10g、陳醋500ML制法:浸泡2小時,煎沸15分鐘,濾過備用。主治:足癬。用法:藥水加溫,浸泡20分鐘,令其自然干燥,每日2-3次,藥物可重用,連用10天為1療程。
2.2.101苦參浸泡劑配方:苦參、白鮮皮、銀花各30g、蛇床子、土槿皮、黃柏各20g、黃連15g、食醋1000ML;制法:上藥共入瓶中,浸泡2小時后,倒入鍋內(nèi),加水2000ML,煎沸20分鐘后待用。主治:足癬。用法:浸泡足部,每次30分鐘,每天1-2次,7天為1療程。
2.2.102鵝掌風浸泡劑配方:土槿皮、海桐皮、大黃、皂礬、明礬、蛇床子、苦參、皂角、白芷各120g、水楊酸60g 制法:上藥烘干碾粉(明礬與皂礬另研)混勻后,將粗末以塑料袋分裝,每袋為100克。主治:手足癬。用法:臨用時將1袋藥粉倒入盆中,加米醋1000ML,將患處浸泡藥液中,每次1小時,連續(xù)用20天,總時數(shù)不得少于40-50個小時。浸泡后用清水沖洗手足部,忌用石堿及肥皂,藥物耗損后,可適當增加藥粉及米醋,不更換新藥
2.2.37足癬浸液配方:白皮40g、苦參30g、防風20g、荊芥穗20g、黃柏30g、蒼術(shù)30g、蛇床子50g、地膚子50g、白礬10g、黃精50g、藿香50g、蔥白4枚(鮮品洗凈)制法:上藥加水3000ml,煮沸20分鐘后,濾液存汁,待用。主治:手足癬。用法:手或足部浸泡藥水中,每次10-15分鐘,每日2次。一般用5-10劑即可痊愈,每劑可用2-3天。
2.2.38脂禿洗發(fā)劑配方:蛇床子、苦參、白鮮皮、荊芥、硼砂、硫磺各10g、蒲荷葉、川椒、明礬、防風、蟬衣、皂角各3g、制法:加水煎成500ml ,臨用時再加溫水1000ML。主治:脂溢性脫發(fā)。用法:每日洗頭2次,每次15分鐘。如病期長,脫發(fā)廣者,可配合脂禿煎劑:當歸、生地、首烏、枸杞、菟絲子,山楂,白鮮皮、白蒺藜、白芍各10g、夜交藤20g、甘草3g、30天為一療程。
2.2.39苦參洗泡劑配方:蛇床子、生百部、土槿皮、白鮮皮各25g、明礬30g、黃柏15g、苦參30g、制法:上藥加水3000-5000ML,浸泡1小時左右,文火煮沸15-30分鐘。主治:足癬或足癬感染。用法:將藥液倒入腳盆中,浸泡患足,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鐘,藥液第二天可加溫再用。一般浸泡5-7天后,局部癢痛即可消失,滲出物吸收而愈。
2.2.40菊薇嗽口水配方:野菊花、野薔薇各120g 制法:上藥加水1000ML,煎煮30分鐘,后存濾液,入瓶備用。主治:口瘡防治。用法:每日早晚用100ML含漱,不能自理者,用棉簽蘸藥水擦洗口腔及涂擦患部,7天為1療程。
2.2.41包皮炎冷敷液配方:生地榆30g、黃柏30g、白及6g、白鮮皮10g、地膚子10g、水1000ML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成500ML左右。主治:陰莖龜頭包皮炎。用法:冷濕敷用。
2.2.42愈癬浸劑配方:土槿皮30g、蛇床子30g、透骨草30g、徐長卿30g、黃芩30g、土茯苓25g、苦參25g、枯礬20g 制法:煎煮后取濾液,待用。主治:手足癬,體股癬。用法:手足癬者,藥水溫熱浸泡,每次半小時,每日2次;體股癬者,藥水外搽患處,每日3-4次。
2.2.43苦參濕敷劑配方:苦參、忍冬藤各15g 薄荷葉、赤芍、芒硝各10g 制法:加水1000ML,煎煮2次,混合后待用。主治:隱翅蟲皮炎。用法:用藥前先以75%酒精消毒皮損四周健康皮膚,皮損處作冷濕敷,2-3小時1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若嚴重者,可輔以耳穴壓治:將膚疾寧貼膏剪成0.4CMX0.4CM的小方塊,中央放王不留行籽一粒,貼于耳穴上(皮質(zhì)下、內(nèi)分泌,腎上腺、相應穴)每次貼左右耳一個穴位,連貼切2天換1次。病人用手拇食指揉壓穴位3次(早、中、晚)每次持續(xù)15分鐘。
2.2.44去疣搽劑配方:板藍根、馬齒莧、紫草、木賊草各60g 苦參、地膚子、蛇床子、蒼術(shù)、薏仁、蜂房各15g、白芷、北細辛各10g 制法:諸藥用紗布包好,加水2500-3000ML,水煎至300-400ML。主治:扁平疣。用法:用時加溫,用藥棉或紗布在患處用力涂搽約20-31分鐘,局部灼熱微痛為度,每日2-3次。
2.2.45紅黃液配方:紅花、大黃、黃柏、牡丹皮各100g 制法:加水1000ML,浸泡1小時,煎沸10分鐘,然后用文火煎至250ML過濾;二煎加水煎煮同上,也煎成250ML過濾。兩液混合即得。主治:丹毒,接觸性皮炎。用法:作冷濕敷用。
2.2.46金蓮液配方:金錢草15g 穿心蓮15g 土茯苓10g 貫眾1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成200ML左右即成。主治:類丹毒。用法:先冷敷,每次30分鐘,每天3次,紅腫消退后,外搽,每日多次。
2.2.47四黃搽劑配方:大黃、黃芩、黃柏各50g 硫磺15g 蒸餾水500ML 制法:上藥各研粗末,過80目篩,硫磺先用75%酒精少許溶解,然后投入蒸餾水搖勻,密封1周后備用。主治:痤瘡。用法:用棉簽蘸藥水外搽,每日3-4次。
2.2.48復方大黃痱子水配方:制大黃100g 黃柏20g 冰片3g 薄荷腦3g 75%酒精400ML 蒸餾水加至1000ML 制法:大黃與黃柏研成粗粗,加酒精浸泡5天,濾取有色浸液,再加入冰片和薄荷腦。另將藥渣用300ML蒸餾水浸漬3天,其反復3次,除去藥渣。將三次濾液與酒精浸液混合,加蒸餾水至1000ML而至全量。分裝成50ML一瓶,備用。主治:痱子。用法:外搽患處,每天3次,6天為1療程。
2.2.49艾蒿水劑配方:艾葉、黃花蒿、紫蘇各100g 冰片10g 制法:先以前三味藥加水適量,煎取藥液約1000ML,濾渣存液,再投入冰片粉溶勻后即成。主治:陰囊濕疹。用法:取紗布或藥棉蘸取藥水濕敷患處,每次半小時,每日3-4次。治療期間,忌飲酒及忌食辛辣魚腥食品。
2.2.50酒渣濕敷劑配方:百部、苦參、蛇床子、土槿皮、黃柏、烏梅、野菊花、土茯苓各15g 制法:加水1000ML,煎水2次,混合后待用。主治:酒渣樣痤瘡。用法:作冷濕敷,每次5-20分鐘,每日2次,1劑用1天。
2.2.51消疣靈方配方:紫草15g、苦參9g 土茯苓15g 板藍根15g 大青葉15g 丹參12g 赤芍9g 紅花9g 紅花9g 桃仁9g 干蟾皮9g 生甘草9g制法:上方加水1000ML、煎成500ML左右,另加明礬、食鹽各9克,溶化后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先洗后敷,每次15分鐘,每日3-4次。
2.2.52藥疹濕敷水配方:蛇床子20g、黃柏15g 苦參30g 荊芥12g 生蒼術(shù)12g 蒲公英30g 地丁15g 枯礬6g 川椒12g 制法:上藥加水500ML,煎煮10分鐘后,濾渣存汁,備用。主治:固定性藥疹糜爛處(龜頭包皮炎,口腔糜爛等)。用法:龜頭處先洗后敷,每日多次,口腔內(nèi)外搽,唇圍冷敷,至糜爛滲液停止,創(chuàng)面平復為止。
2.2.53沒銀煎液配方:沒藥50g 金銀花50 g 制法:急性濕疹,慢性濕疹急性發(fā)作,接觸性皮炎,腳癬感染等。用法:本品可作冷濕敷用或外搽患處。濕觸每日多次,外搽每日3-4次。
2.2.54紅花丁香液I、II號配方:I號:艾葉15g 老松皮30g 威靈仙15g 紅花10g II號:艾葉30g 丁香50g 紅花20g 冰片6g 制法:I號:上藥加水浸泡1小時,1劑煎煮2次,合并兩次濾液約3000ML。II號:先將艾葉與丁香加水1000ML,采用蒸餾法提取揮發(fā)油300ML;紅花用75%酒精浸泡滲濾,在醇中加冰片溶化。以上兩液混勻即得II號。主治:燒傷后疤痕增生。用法:采取干凈毛巾或4層紗布浸透I號藥液,外敷患處,每日2次,每次30-40分鐘;不敷時外搽II號藥液,每日3-4次。
2.2.55復方烏梅浸泡液配方:蛇床子100g 烏梅肉 苦參、苦楝皮各30g 蒼術(shù)、黃柏、川椒各20g、白及粉、枯礬粉各15g 制法:加水3000ML,文火煎煮15分鐘后待用。主治:足癬。用法:先用淡鹽水清洗患處15分鐘,將藥液傾入盆中,待溫度適當時,患足浸入其中,早晚各浸泡1次,3劑為1療程。
2.2.56疣靈涂劑配方:板藍根、苦參、生香附、木賊草、露蜂房各250g 制法:共置容器內(nèi)加水5000ML,煎煮1小時,去渣得澄清液約2000ML,再兌入陳醋500ML。分裝成50ML1瓶,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以棉簽蘸藥涂點于病變表面,每日3-5次,2周為一療程。
2.2.57復方黃柏浸泡劑配方:土槿皮、黃柏、苦參、蛇床子、百部、花椒、明礬各100g 制法:粉碎成粗末,混合均勻,用塑料袋分裝,每袋150克。主治:疥瘡。用法:取1袋藥粉用紗布包扎,開水3000ML浸泡30分鐘,放入盆內(nèi)浴洗浸泡患處,第晚1次,每次20-30分鐘,小兒用半袋,7天為1療程。治療期間,每日洗泡后需換衣服。1療程后仍癢,可行第二療程。
2.2.58參柏浸泡液配方:苦參、黃柏、蛇床子、野菊花各30g 制法:上藥放入剛燒開的水3000ML中,盆上加蓋悶泡30分鐘,放涼后待用。主治:足癬合并感染。用法:患足放入藥水中浸泡,每次半小時。癢重者加地膚子30g,感染嚴重者加馬齒莧30g 。10天為1療程。
2.2.59足癬洗方I、II號配方:I號:黃柏、土茯苓、苦參各50g 大黃、公英、白鮮皮各30g 兒茶、黃連、滑石各20g II號:黃連、當歸各20g 首烏、生地、公英、板藍根各30g 黃柏、土茯苓各50g 元參25g 制法:以上兩方每劑各加冷水3000ML,浸泡1小時,煮沸30分鐘,分別存放待用。主治:足癬糜爛型。用法:滲液多者用I號,滲液少者用II號。臨用時將患足浸入溫熱藥液中,每次1-1.5小時,每日2-3次,10次為1療程。
2.2.60粉刺靈搽劑配方:茵陳揮發(fā)油1g、吐溫80g、外用香精0.01g、尼泊金乙脂0.0g、蒸餾水加至100ML 制法:上藥均投入水中攪勻而成。以上為1瓶劑量,配制時可增大劑量成批調(diào)制。主治:尋常痤瘡。用法:外涂,每日3—4次,同時內(nèi)服甘草鋅0.25G,甲硝唑0.2G,每日3次。4周后無效,改服消痤美容湯:石膏、銀花、白茅根各30g、知母、白芷、丹皮、紅花、甘草各10g、枇杷葉、菊花、大青葉各15g、黃芩12g、每日1劑。
2.2.61蛇傷潰瘍洗敷液I、II號配方:I號:山葡萄根、杠板歸、虎杖、半枝蓮、(song的3聲,左邊是“木”右邊是“蔥”去掉艸)木根皮、木芙蓉葉、千里光各50g II號:紅花、赤芍、苦參、蛇床子、白鮮皮、荊芥、防風、羌活各10g 制法:各方分別加水2000ML,各煎沸1小時,存汁分別為500ML左右即可。主治:蛇傷后潰瘍。用法:早期潰瘍用I號方,晚期潰瘍用II號。先用藥水清洗潰瘍,再用4層紗布浸透藥水作濕敷,并包扎,每日3—5次。同時煎服黃連湯:半枝蓮、半邊蓮、八角蓮、墨旱蓮、黃藥子、黃連、黃柏、黃芩、生大黃、青木香、花粉、甲珠、白芷、麥冬各10g、每日1劑。
2.2.62凍傷外敷液配方:肉桂40g、附子、干姜各30g、紅花20g、當歸40g、細辛、桂枝、赤芍各15g、川椒40g、兒茶30g、海螵蛸20g、甘草10g 制法:上藥加水6000ML,濃煎成2000ML藥汁,待用。主治:凍傷。用法:藥水在水溫38—45度時,用紗布蘸藥水外敷傷處,每次20—30分鐘,每晚睡前1次。每劑可用2天,10天為1療程,若有破潰時,可作濕敷換藥,每日多次。
2.2.63火炭母沖洗劑配方:火炭母150g、蛇床子30g、冰片6g 制法:前二味中藥先煎成600ML,再加冰片溶化而成。主治:霉菌性陰道炎。用法:用消毒膠管插入陰道內(nèi)3—4CM處,以注射器吸取藥液60—100ML,緩慢注入沖洗陰道,每日2次。并采用余藥坐浴熏洗外陰,每日早晚各1次,5天為1療程。
2.2.64皮炎涂劑配方:水蛭12g、白礬30g、硫磺30g、菖蒲20g、斑蝥6g、56度白酒2500ML 制法:浸泡15天后,濾渣存汁封存?zhèn)溆?。主治:神?jīng)性皮炎。 用法:先用溫水洗凈皮損,干后用棉簽蘸藥液后復涂擦,直至微熱為止。用后勿洗,每天1—4次,愈后再用4—5天。
2.2.65脫疣液配方:木賊草30g、香附20g、川芎20g、丹參30g、薏苡仁30g、紅花12g、紫草15g、板藍根30g 制法:加水3000ML,煎煮2000ML即得。主治:掌跖疣。用法:用藥液熱浸手足,每日3次,每次30分鐘,20次為1療程。
2.2.66三黃浸泡液配方:生大黃30g、黃連15g、黃柏20g、苦參4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30分鐘,濾液待用。主治:足腳繼發(fā)感染。用法:藥液候至膚溫時,患足浸泡藥液中30分鐘,同時清除糜爛面及膿液。每日3次,每劑可浸泡3次。復用藥水應加溫,每日1劑。若感染感染嚴重時,可選用蒲公英50g、萹蓄30g、煎湯代茶,10天為1療程。
2.2.67潰瘍濕敷劑配劑:莪術(shù)10g、硼酸25g、陳石灰64g 制法:先將莪術(shù)研粉后,加水600ML煎煮去渣,濾汁460ML左右,然后取硼酸,石灰分別加開水500ML溶化,各取澄清液200ML,與莪術(shù)煎汁混合,同時加入食鹽少許,高壓消毒后備用。主治:下肢慢性潰瘍。用法:用無菌紗布蘸藥液貼敷瘡面,稍干后即用繃帶包扎,每日1換,30天為一療程。
2.2.68抗松濕敷劑配方:黃芩30g、連翹20g、茯苓、防風各30g、黃柏20g、菊花、公英各30g 制法:加水1500ML,煎沸后再煮20分鐘,濾渣存汁。主治:面部膚輕松霜性皮炎。用法:藥汁放至10℃左右,用紗布5—6層,在藥汁中浸透,然后取出稍加擰擠至不滴水為度,覆蓋于患處,大小與病損相當大,持續(xù)3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至愈。
2.2.69痤瘡熱敷液配方:丹參、地丁草、當歸、白芷、半夏各30g 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煎開15—20分鐘后去渣留液待用。主治:痤瘡。用法:臉部先用1%溫鹽水洗凈,黑白粉刺膿皰用針挑擠干凈,用雙手搓臉部有灼熱感,以藥水熱氣熏臉,后將2塊新的毛巾浸入藥液中,溫度以皮溫為度,撈出一條毛巾擰半干敷臉部30分鐘,每日2—3次。剩下藥液置陰涼通風處,下次煎開再用(夏季用2-3天,冬季用4—5天),每劑可用2—5天,15天為1療程,多可獲良效。
2.2.70臁瘡濕敷劑配方:黃連20g、黃柏40g、苦參30g、蟬蛻20g、滑石20g、兒茶20g、土茯苓30g、蛇床子25g、地膚子25g、公英25g、地丁25g 制法:加水200ML,武火煮沸,文火慢煎30分鐘,待藥液微溫后再用。主治:下肢慢性潰瘍(臁瘡)。用法:濕敷患處,每次1—2小時,每日3次,每日1劑。同時配合中藥煎服:急性期:蒼術(shù)10g、黃柏10g、川牛膝15g、雙花20g、連翹15g、梔子15g、丹皮15g、澤蘭15g、防己20g、苡米20g、茯苓20g、丹參15g、地龍10g、甘草15g;慢性期:當歸20g、熟地20g、白芍20g、生芪25g、劉寄奴15g、川牛膝20g。每日1劑。
第二節(jié) 水 劑
2.2.1蛇盤濕敷液配方:荊芥、防風、川椒、艾葉各10g 靈仙12g 黃柏15g 蛇床子 苦參、馬齒莧、透骨草各20g 制法:煎煮至沸后10分鐘,濾渣存液約1000ml左右。主治:帶狀皰疹。取藥液作開放性間歇性冷濕敷。
2.2.2皮炎濕敷水配方:蒼術(shù)、黃柏、明礬、白鮮皮、川楝皮、苦參片各9g、螞蟻草15g、律草15g 制法:煎水2次,濾液混合,冷涼后待用。主治:急性濕疹,急性皮炎,手足癬感染。用法:作開放性冷濕敷,每次15-20分鐘,每日3-5次;而手足癬感染者,方中加百部、土槿皮各9克為宜。
2.2.3皸裂洗液配方:當歸、黃精、希薟草、臭梧桐、白鮮皮、苦參片、黃柏各9g、律草15g 制法:水煎成500ML藥液,待溫使用。主治:手足皸裂癥。用法:每次應用時藥液加溫,手足浸泡,每次30分鐘左右,每天2-3次。
2.2.4滌毒祛濕湯配方:槍耳棵30g(亦可用蒼耳子15克代替)蛇床子、白鮮皮、蒼術(shù)、苦參、生地、黃柏、地膚子各15g 制法:水煎2次后,濾液混合,待溫涼后使用。主治:嬰兒濕疹。用法:洗敷患處,每天早、中、晚各洗敷1次。2-3歲者用此量,若1歲以下者可減量1/3。
2.2.5自敏液配方:黃芩、甘草、明礬各20g 制法:煎水,或用開水沖泡30分鐘后,均取濾液待冷,備用。主治:自體敏感性皮炎。用法:作冷濕敷,每次15分鐘,每日2-3次。嚴重者,可內(nèi)服煎劑:當歸、黃芩、丹皮、升麻各10g 生地30g 苦參20g 白鮮皮20g ,每日1劑。
2.2.6腳汗泡腳水配方:白礬(或枯礬)25g 干葛25g 制法:兩藥打碎,水煎2次,混合兩次煎液,共約1500ML。主治:腳汗癥。用法:每天泡足3次,每次不得少于30分鐘,泡前加溫,以藥液不燙皮膚為度。藥液不得用鐵器盛裝。每劑藥可洗泡2天,6天為1療程。用藥時禁食生蔥,生蒜,生姜等辛辣食品。
2.2.7鼠疣洗液配方:鮮馬齒莧62g 枯參31g 陳皮31g 蛇床子24g 蒼術(shù) 蜂房18g 白芷18g 制法:將上八味中藥濃煎成300ML水劑。主治:扁平疣,傳染性軟疣。用法:藥水加溫,乘熱用紗布或棉球蘸藥水反復擦洗患處,以不擦破皮膚為度,每日3次,每劑可用1周。
2.2.8復方菖蒲敷洗液液配方:朱菖蒲、知母、鹽射干、薄荷葉、黃精各30g、白礬40g 制法:將六味中藥用冷水浸泡2小時,再煮沸15-30分鐘后,煎成300ML藥汁。主治:神經(jīng)性皮炎。用法:加熱藥水趁熱用紗布塊(4-6層)蘸藥水外敷患處,皮厚者可浴擦多次,每次30分鐘,每日3次,每劑用1日,連用20劑。
2.2.9復方蛇黃浸泡液配方:土槿皮、蛇床子各30g 黃柏、沒食子各15g 加水2000ML制法:上藥加熱煮沸20分鐘,過濾后加入枯礬15克,溶化即可。主治:手足感染。用法:將患足浸泡于微溫的藥液中,每閃15-30分鐘,每天2-3次,治療后暴露患處,保持清潔干燥,無需包敷。每劑可連用2天。
2.2.10腳癬感染浸泡液配方:苦參15g 蒲公英15g 明礬10g 丁香6g 百部12g 黃柏12g 黃芩12g 敗醬草15g 地膚子10g 川椒10g防風10g 制法:加水2000ML,煎沸2次,再將2次濾液混合,備用。主治:足癬感染。用法:患處浸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
2.2.11止癢洗藥配方:苦參60g 地膚子30g 白鮮皮40g 蛇床子40g 鶴虱30g 生杏仁15g 枯礬15g 黃柏15g 制法:上藥加水1000-2000ML,煎煮30分鐘后過濾后待用。主治:皮膚瘙癢癥。用法:趁熱外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1小時。每劑可用3-4次。
2.2.12抗癬方配方:黃柏、黃連、苦參、烏梅、花椒、蟬蛻、白芷、蛇床子、地膚子各15g、當歸12g水5000ML 制法:前十一味中藥加水煎成3500ML,另將冰片、白礬投入藥液中溶化,涼后備用。主治:皮膚淺部真菌病,如手足癬、體股癬等。用法:手足癬可用浸泡法,每日3次,每次30分鐘;體股癬可用外擦法,每日4-5次,1劑可連用7天。
2.2.13三葉煎劑配方:桉樹葉、麻柳樹葉、艾葉各100g 水500ML 制法:上三藥洗凈,投入砂罐內(nèi)放水,煮沸20分鐘后,濾液備用。主治:陰囊急性濕疹。用法:先以干凈紗布蘸藥水清洗患處,再用四層紗布蘸藥水作冷濕敷,每次30分鐘,每天3-4次。每劑可連用2天。經(jīng)多次濕敷皮損無滲液后,可改為外搽,每日3次,至愈。
2.2.14復方蒼術(shù)浸液配方:蒼術(shù)30g 甘草30g 百部30g 75%酒精410ML蓖麻油400ML 制法:將三藥加入酒精內(nèi),浸泡1周后濾渣存液,再加入蓖麻油拌勻,備用。主治:剝脫性角質(zhì)松解癥。用法:每天外搽患處2-3次,至愈。
2.2.15鵝灰浸泡劑配方:花椒、大楓子、明礬、雄黃各10g 皂莢15g 土槿皮30g 信石1.5g 鮮鳳仙花一撮 食用醋1000ML 制法:將上藥與米醋放在砂鍋內(nèi)浸泡一夜,次日煮沸后將藥汁倒入瓷盆內(nèi)待用。主治:手癬、甲癬。用法:加熱微溫后再將手浸入藥液內(nèi),每天2次,7天為一療程。用藥期內(nèi)不用堿水、洗潔凈等洗手。浸泡后灼熱作脹,不影響治療。
2.2.16癬濕藥水配方:土槿皮250g、大楓子仁、百部、透骨草、花椒各100g 防風、吳萸各50g 當歸、側(cè)柏葉各100g蟬蛻75g 斑蝥3g 制法:前十味中藥共研粗末,斑蝥粉研成細末,共同混勻。采用滲漉法,用乙醇與冰醋酸依3:1比例的混合液作溶劑,浸漬48小時,緩慢滲漉,收集滲漉液2000ML,靜置,取上清液,加入香精少許,攪勻即成。每瓶分裝成50ML,備用。主治:手足癬、體股癬、花斑癬、疊瓦癬,甲癬等。用法:溫水洗凈患處,每天擦3-4次。甲癬須去除空松部分,使藥液容易滲入。本品嚴忌入口或觸及眼鼻口腔粘膜處。
2.2.17桂附煎液配方:桂枝50g 紅花20g 附子20g 荊芥20g 紫蘇葉20g 加水3000ML 制法:浸泡1天后,煎煮至沸30分鐘后,過濾存汁,待用。 主治:未破凍瘡。用法:稍冷后即將患部浸泡在藥液中,每日浸泡3次,每次20-30分鐘,邊浸邊揉患部;若在面耳等部位,可用毛巾蘸藥液作熱敷,每日熱敷3次,每次10-15分鐘。
2.2.18濕疹外洗液配方:生山楂、生大黃、苦參各60g 蛇蛻30g 芒硝60g水2000ML制法:煎煮,沸后10-15分鐘,入芒硝,再煎一二沸,離火濾液待冷備用。主治:各期濕疹。用法:急性者作泠濕敷;亞急性與慢性者用藥棉蘸洗患處,每天洗搽5-6次。
2.2.19蛇床子洗搽方配方:蛇床子、地膚子各12g 蒲公英、苦參、生大黃、川黃柏各9g 威靈仙、白鮮皮、枯礬各6g 薄荷3g 制法:共研粗末,裝入布袋內(nèi),水煎2次后混合使用。主治:女陰瘙癢癥。用法:臨用時加溫,毛巾蘸水洗敷患處,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鐘。
2.2.20陰囊濕疹敷搽劑配方:蛇床子、地膚子、苦參、黃柏、明礬、川椒各20-30g 水2500ML 制法:煎沸30分鐘后,去渣取汁。主治:陰囊濕疹。用法:急性期,外用冷濕敷,一日多次,皮疹收水即停;慢性期,外搽患處,每日3-4次,皮疹消退為止。
2.2.21柳花散含漱液配方:青黛10g 冰片9g 黃柏15g 甘草15g 制法:煎汁1000ml ,待涼后備用。主治:口瘡。用法:含漱用,每日3-4次,連用1周。禁食辛辣食品。
2.2.22偏沮洗液配方:麻黃6g 桂枝10g 羌活10g 蘇葉10g 細辛10g 路路通10g 生姜5片 蔥白3莖 水1000 制法:藥物共煎煮2次,頭煎及二煎藥液混合后備用。主治:汗閉癥(局限型)。用法:先熏后洗,每天3次,每次10-20分鐘,一劑可用3天,10天為1療程。好轉(zhuǎn)后,亦可用此藥液外搽,以防復發(fā)。
2.2.23膿瘡洗液配方:黃柏、生大黃、苦參各30g 蒲公英、百部、銀花各2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成150ML藥汁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有粘稠滲出液或結(jié)痂時,先用淡鹽水清洗患處;有膿皰者,先用剪刀刺破放膿,淡鹽水清洗患處。以上瘡面處理好,再外搽此液,每天3-4次,至愈。
2.2.24疣滌凈配方:蒼術(shù)9g 細辛6g 陳皮12g 白芷12g 板藍根30g 貫眾30g 制法:加水300ML,煎煮2次,頭煎與二煎合并,存汁約150ML,主治:扁平疣。用法:趁熱外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洗擦至皮損發(fā)紅或局灼痛為度。每劑可用3天,15天為1療程。
2.2.25復方醋液配方:木賊、香附各50g食醋200ML 水500ML 制法:將食醋加熱濃縮至半(100ML);再將木賊與香附加水250ML浸泡30分鐘,然后加熱煮沸1小時,傾出濾液,藥渣再加水250同法煎濾,合并2次濾液,加熱濃縮成100ML。最后將濃縮醋與香木液混合,再加熱濃縮為100ML,即可。主治:扁平疣。用法:外搽患處,每日2-3次,健康皮膚請勿搽藥。
2.2.26復方狐臭液配方:丁香、黃連各5g 醋酸洗必泰40g 花露水10ML 75%酒精加至1000ML 制法:先將丁香、黃連用500ML酒精浸泡3天后,濾渣存汁,再將余藥混合、攪溶,即得。主治:腋臭。用法:患處溫水洗凈,外搽本品,第周2次,15次為1療程。
2.2.27喜樹鹼溶液配方:喜樹鹼注射液20毫升(每安瓿2ml,含喜樹鹼5mg)二甲基亞砜70ml 蒸餾水30ml 制法:混勻,配成0.04%溶液,避光保存待用。主治:傳染性軟疣,扁平疣,尋黨疣,尖銳濕疣等。用法:臨用時以棉球棒蘸藥液少許,直接涂于皮損表面,每日2次。根據(jù)病情,可用15-30天。本品有一定刺激性,應避免入眼口等處。
2.2.28外洗靈藥水配方:地膚子、蛇床子、大黃、苦參各30g 、川椒10g、 冰片8g 制法:前五味藥先后煎煮2次,合并濾液,再放入冰片溶化。主治:皮膚瘙癢癥,藥物性皮炎,濕疹,蕁麻疹等。用法:急性者,可作冷濕敷;慢性者,可洗搽,每日1劑,每天外用3-5次,第次30分鐘左右。
2.2.29木香煎劑配方:木賊、香附、大青葉、板藍根各30g 水加至500ml 制法:煎沸10-15分鐘后待用。 主治:扁平疣。 用法:紗布蘸藥水溫搽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每劑可用3天,9天為一療程。
2.2.30白銀煎劑配方:白芷10g 、銀花30g、香附30g、桔梗30g、紅花10g、甘草10g、木賊30g 制法:加水500ml ,煎煮2次,2次濾液混合即成。 主治:扁平疣。 用法:趁熱熏洗,外擦,每次20分鐘,每日3次,至愈。
2.2.31椒礬洗劑配方:川椒10g 、白礬30g、苦參30g、 蛇床子30g 制法:煎煮2次,加水1000ml,2次混合液再濃煎成500m; 存用。 主治:急性、慢性濕疹。 用法:急性者作冷濕敷,慢性者外搽,一日多次,至愈。
2.2.32蛇黃水劑配方:蛇床子30g、黃柏15g、沒食子15g、枯礬10g 制法:將前三味藥加水2000ML煎至1000ML,過濾后加枯礬而成。主治:陰癢。用法:用紗布浸液后外洗外敷,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10天為1療程。
2.2.33雙甘搽劑配方:寮刁竹、毛麝香、甘草各500g 甘油100ML、梅片0.5g、香精10滴 制法:前三味藥,用50%酒精5000ML浸泡15天,去渣過濾待配。取上藥液300ML,甘油100ML,冷開水100ML,梅片(先用95%酒精少許溶解),溶入香精即可,分裝成50ML1瓶,備用。主治:掌跖角質(zhì)松解癥,冬季皮膚瘙癢癥。用法:外搽患處,每日3-4次,每晚睡前涂搽1次尤為重要。注解:毛麝香又名麝香草、涼草、藍花草等。
2.2.34扁疣靈搽劑配方:當歸、板藍板、紫草、木賊、生米仁各60g、紅花、牡蠣各30g、二甲基亞砜40ML 制法:前七味中藥加水煎熬30分鐘后過濾,反復2次,然后收集此濾液溫火煎成約200ML溶液,待涼后加入二甲基亞砜溶液,搖勻即成。主治:扁平疣。用法:用紗布或棉球浸沾藥液,適當用力揉擦患處30分鐘,使局部有灼熱感,每日2-3次。每劑藥液可用3-4天。一般應用3-4劑后疣體縮小,5-10劑疣體多數(shù)消而愈。
2.2.35脂溢水配方:地榆20g、連翹20g、甘草20g、艾葉20g、丹皮20g、黃芩20g 制法:加水1000ML,煎2次后,濾液混合。主治:脂溢性皮炎。用法:油性者,多作冷濕敷,日用3-5次,每次30分鐘;干性者,外搽患處,每日搽3-5次。嚴重者,可同時煎服中藥:黃連5g、黃芩20g、連翹15g、公英15g、知母15g、當歸10g、升麻10g、白芷15g、石膏30g、甘草2g 每日1劑。
2.2.36香仁去疣液配方:香附150g、生米仁g、木賊各100g、水1500ml 制法:上藥加水1000ml浸泡30分鐘,然后加熱煮沸1小時,傾出濾液,再將藥渣加水500ML,用同法煎液,兩次濾液混合后待用。主治:扁平疣。用法:臨用時先將局部用熱水洗凈,將藥液加熱30度左右,外洗患處并用力摩擦,直至患處發(fā)紅、疣破為度。再用鴉膽子五粒去殼搗爛,用一層紗布包如球狀,用力磨擦,每次10分鐘,早晚各1次,1周為1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皮膚外用藥大全〔水劑〕 2
皮膚外用藥大全
名醫(yī)名方朱仁康足癬浸泡液
皮膚病外用藥制劑
[轉(zhuǎn)載]各種疑難皮膚病治療偏方驗方四
【引用】皮膚病治療方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shù)
上網(wǎng)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lián)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yōu)惠券
優(yōu)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